青鱂放大鏡-雲林成龍濕地生態教育推廣活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青鱂放大鏡-雲林成龍濕地生態教育推廣活動

  • 雲林縣政府邀請宜梧國中師生,共同參與成龍濕地生態教育推廣活動「青鱂放大鏡」課程,深入認識青鱂魚的生態習性,與搭配實驗設計觀察青鱂魚在不同環境下的覓食行為,透過導入在地特色自然生態知識,增進科普思考創新能力,共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目標未來能貢獻一己之力。
雲林口湖鄉地區因早年養殖業超抽地下水而引發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後來又因民國75年韋恩颱風與85年賀伯颱風的侵襲,導致農田長期積水逐漸形成草澤濕地,多年來縣府與地方社區、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等單位通力合作經營,辦理濕地生態基礎調查與相關生態保護工作,成龍濕地已成為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每年有大批水鳥棲息利用,並透過藝術節舉辦生態教育推廣,讓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感受成龍濕地的特色美學。

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成龍濕地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成龍濕地
張麗善縣長表示,去年縣府透過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國土生態綠網彰雲海岸濕地保育軸帶-112年成龍濕地保育公私協力平臺會議」共同討論,初步釐清成龍濕地的青鱂魚非過往紀錄的中華青鱂魚,是一種原生的青鱂魚屬未確定種,目前由相關單位分工辦理物種鑑定及棲地調查等研究工作,縣府則委由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副教授團隊辦理青鱂魚生態教育課程,並藉由關注物種的推廣曝光,使更多民眾了解與關心成龍濕地的生態環境。


成龍濕地的青鱂魚成龍濕地的青鱂魚
張縣長也表示,感謝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老師團隊帶領宜梧國中參與成龍濕地生態教育活動,透過介紹青鱂魚的生活史與棲息地面臨的環境問題,藉由科普設計實驗讓學生來觀察青鱂魚在不同鹽度之下的進食速率,啟蒙年輕學生們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和對科學的興趣,能夠更深入瞭解雲林特色所在,培養學子對於家鄉情感與在地連結。

  未來縣府將持續與各方公私部門合作,探討成龍濕地經營管理及青鱂魚復育之可行性,除了由學界持續努力此物種正名外,其生態習性調查也將透過專家學者指導,依據科學性調查成果進行棲地營造和復育工作,透過公私協力尋求增進成龍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與生態復育的最佳方案,共同合作應對環境生態威脅,保護珍貴的生態資源。

「雲林100碗」票選+「雲青珍饌」甄選啟動 張麗善縣長 為觀光加分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100碗」票選+「雲青珍饌」甄選啟動  張麗善縣長:打造雲林美食地圖 為觀光加分

雲林縣政府今(31)日上午在縣府親民空間舉辦「雲林100碗.呷飽擱呷巧」計畫啟動記者會,各地商圈美食業者共襄盛舉,帶來雲林各地小吃、美食以及糕點,現場也有雲林青年餐廳主廚,端出色香味具全的拿手好菜。縣長張麗善表示,計畫執行要將雲林百大美食展現出來,並甄選出15家青年餐廳,輔導推升讓他們站上全國美食的舞台。

記者會由雲青代表組成的「回青樂團」,演唱改編自林強金曲〈向前走〉的創作曲〈回青之歌〉為活動揭開序幕,以歌曲喚起民眾回憶,邀請雲林青年不再南北漂,一同返鄉打拼。

 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雲林在地業者,以「辦桌」形式端出數十道特色美味,包含口湖甘苦人料理、古坑華山六寶餐、土庫九宮格小吃宴、虎尾慢活在地料理、北港排骨酥湯等,特色美食小吃如綠豆椪、一口酥、搭配斗南特產涼拌馬鈴薯之神級滷肉飯等,將在地食材結合中西日式、傳統及創意料理手法,以多樣美味展現雲林豐富美食文化底蘊。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物產豐富,在地小吃、百年老店、特色店家應有盡有,年觀光人次更近2000萬人次,為讓遊客來到雲林可在第一時間尋得美食,今天特別推出雲林100碗票選活動,透過這個計畫,將雲林各地的美食票選出來,並結合Google Maps,讓來到雲林的旅客輕易就能獲得美食資訊;從明日(6/1)開始一個月開放店家報名,並自7/1起整整一個月進行網路票選,希望透過鄉親好朋友客觀公正的票選,選出最值得推薦給大家的雲林100碗;另「雲青珍饌」甄選活動則是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一樣從6/1-30報名,接著透過專家甄選出15家潛力店家後,再進行場域、服務流程、甚至餐點菜色專業輔導與設計,並協助行銷促創業順利成功。希望店家踴躍報名,也希望全國各地老饕前來品嘗,為雲林觀光產業加分。

建設處李俊興處長表示,今日辦理的「雲林100碗。呷飽擱呷巧」計畫啟動記者會,邀請青年餐廳業者、雲林商圈美食代表以及各地美食業者共同參與,正式啟動「雲林100碗」網路票選活動及「雲青珍饌。雲林青年人的店」徵選兩大行動。只要是雲林在地美食,不管是餐廳美食、小吃攤美食、糕點甜點美食,具固定營業場所者都可報名參加「雲林100碗」票選活動,可以自行報名,也可推薦報名,不限每家報名品項數;而「雲青珍饌。雲林青年人的店」是要挖掘出18-45歲具發展潛力之15家青年人開設之餐廳,輔導提升其經營能量,成為雲林青年餐廳的新亮點,打造「雲青珍饌」在地青年餐廳的美食品牌。

 「雲林100碗」網路票選活動:於6/1至6/30開放業者報名、7/1至7/31日進行網路票選、8/12公告票選結果,凡雲林縣在地之餐廳美食、小吃攤美食、糕點甜點美食等具固定營業場所者皆可參加。「雲林100碗」票選活動獎品有iphone、超商禮券等大獎,歡迎全國鄉親共同參與,活動網址:https://www.yunlin100bowl.com,或網路搜尋「雲林100碗」來參加活動。6月11日、12日及13日下午3點,分別在華山遊客中心、北港水道頭菓子咖啡館及虎尾多功能活動中心辦理徵選說明會,相關問題請洽建設處工商發展科05-5522172、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02-87939108。

「雲青珍饌。雲林青年人的店」徵選:同步於6/1至6/30開放餐廳業者報名。7/31甄選出15家雲林在地特色店家進行輔導,協助餐桌視覺設計、菜色餐點創新、服務流程改善和場域布置優化等輔導工作,並為入選店家拍攝專題影片行銷宣傳。

 


    雲林縣長張麗善爭取農業權:國土計畫法特別犧牲應特別補償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爭取農業權:國土計畫法特別犧牲應特別補償 為農民爭取每年每公頃40萬基本補償

    • 國土計畫法將於2025年實行,國土計畫功能劃分、農地農用分配比例跟補償及農民的權利跟收入保障配套措施尚未明確,對雲林廣大農民影響深遠。張麗善縣長強調,針對農業權的主張,雲林縣會極力向中央爭取,盼其他縣市也能感同身受,雲林縣付出應該要得到相對補助方案,有利的縣市必須要來彌補受損縣市。

    國土計畫法議題連日來深受雲林縣議員關切,張麗善縣長29日回應總質詢黃凱議長提問表示,放眼全臺灣每一個縣市每一個人民,糧食自給率規劃跟計算標準,雲林縣要比其他的縣市負擔更大,對雲林縣是嚴重不公。我們樂意負起這個糧食自給率安全,但對於相對犧牲貢獻,希望國家政府要有所肯定也要有所補償,這是雲林縣政府一直以來的主張。

     就補償基準,張麗善縣長指出,農民本身奉獻土地迎合糧食自給率,她以稻米收入標準做為基準來爭取,補助土地所有權人,若以每一期作水稻收入,應該大概20萬收入,最起碼兩期水稻對地補貼,每一公頃每年基本補償應該是在40萬。

     而在產、滯銷部分,縣政府針對所做公共設施或是產、滯銷行銷管道建立,也會提出應為農民所做相對設施補償或補助,協助所有農民本身於產、滯銷能夠行銷的管道、甚至在面對極端氣候情況下,冷鏈各方面設備設施,縣府也會連同農民權利共同來爭取。

     近年倡議減少資源浪費跟垃圾產生,今日議會總質詢陳芳盈議員、蔡東富議員特別提出二手嬰幼兒用品再利用多元育兒資源系統,尤其雲林縣萬寶龍計畫如火如荼推動中,短期之內雲林縣預計增加10,000多名嬰幼兒,環保局若能配合低碳政策推廣二手嬰幼兒用品再利用,循環價值非常可觀,請環保局研擬二手嬰幼用品永續未來,減少資源消耗、碳足跡,實現循環經濟、培養環保意識可行性的計畫。另賴淑娞議員也針對道路交通安全,提出車行重要路口,車輛停止線跟斑馬線設置位置,往往影響到用路的安全,建請交工局參考其他縣市做法修正內縮路口斑馬線跟停止線,讓行人行走也比較安全。

      雲林縣政府全面督導欣雲天然氣設備安全,為民眾生活保駕護航!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全面督導欣雲天然氣設備安全,為民眾生活保駕護航!

      • 雲林縣政府為確保縣內天然氣輸儲設施的安全運作,保障縣民生活安全,於5月28日由建設處李冠德專員率隊,針對欣雲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天然氣輸儲設備進行全方位查核。本次查核邀請多位擁有天然氣管線技術、工業安全及經營管理專長的專家學者擔任查核委員,提供專業技術諮詢,並實地檢視相關設備的維護及操作情形。
      此次查核不僅檢驗了欣雲天然氣公司對輸儲設備的維護保養狀況,還深入涵蓋安全管理制度的審查,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建議。此外,縣府亦追蹤前一年度查核中所指出的問題,確保所有潛在風險能夠徹底解決。

       在查核過程中,欣雲天然氣公司董事長林裕盟、總經理虞思祖及所有經理及組長以上人員全程參與,展現出對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視。在檢討會上,林裕盟董事長對縣府及各位委員的指導和建議表示由衷感謝。

       建設處李冠德專員表示,此次查核旨在進一步強化公共安全,確保天然氣輸儲設施的安全運作,以便縣民安心使用天然氣。未來,縣府將持續加強對天然氣公司的督導力度,力圖避免類似去年竹北氣爆的事故再次發生,並將一如既往以縣民安全為首要任務。

       李專員並強調,為了打造更加安全及宜居的生活環境,欣雲天然氣公司依照天然氣事業法及營業章程,定期前往用戶家中進行免費檢查。因此,呼籲本縣民眾在收到通知後,請儘量配合該公司的安檢工作,以確保自身及社區的安全。

        雲林縣心蓮心振興國旅獎助方案6/1起跑!縣民至花蓮觀光最高可享1,300元補助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心蓮心振興國旅獎助方案6/1起跑!雲林縣民至花蓮觀光最高可享1,300元補助

        • 0403地震重創花蓮,雲林縣政府為協助花蓮縣早日恢復觀光旅遊產業動能,針對花蓮地震振興補助方案展現友好,自6月1日起至年底將推出雲林縣心蓮心振興國旅獎助方案,凡身分證字號為P開頭者或戶籍於雲林縣之縣民至花蓮旅遊,住宿於花蓮縣合法設立之旅宿業,至「雲林縣政府雲端聯合服務中心-雲林縣心蓮心振興國旅獎助方案」登錄相關資料並上傳住宿發票或收據,可向縣府申請1人300元之獎助金,每人限申請1次補助,名額為10,000名,用完為止,再結合交通部觀光署推出自由行及團客住宿補助方案,每人最高可享1,300元補助。
        張麗善縣長指出,0403花蓮大地震重創當地民生經濟,雲林縣為善絕不落於人後,不僅配合交通部觀光署補助方案宣傳推廣,更再加碼推出「雲林縣心蓮心振興國旅獎助方案」,並號召雲林縣宮廟及團體捐款協助振興花蓮產業,包括北港朝天宮1,000萬元、北港武德宮1,000萬元、四湖參天宮300萬元、三條崙海清宮300萬元、財團法人雲林同鄉文教基金會60萬元、中華民國雲林同鄉總會50萬元,5月19日更偕同黃凱議長率領有關人員共同前往花蓮捐款與慰問,展現雲林縣在各面向給予花蓮最大的實質協助與支持。

         張縣長表示,花蓮縣政府對於0403地震的重創硬體部分已大致修復完畢,且已於5月初啟動「2024永續遊花蓮」國內外旅行團獎勵方案,自5月10日起針對國內、國外自由行和旅行團市場推出各項旅遊優惠,花蓮縣好山好水,縣內有許多特色景點,如:新城山海百貨、七星潭、花蓮觀光漁港向日廣場、曼波海洋生態休閒園區、農好基地、石雕博物館、將軍府、楓林步道、東大門夜市、太平洋公園、知卡宣綠森林親水公園、鯉魚潭、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立川漁場、考古博物館、鳳林菸樓文化聚落、林田山文化園區、吉利潭、太巴塱部落、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花蓮觀光糖廠、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富源森林遊樂區、瑞穗溫泉區、北迴歸線界標(瑞穗鄉)、赤科山、瓦拉米步道、啟模濕地、玉里安通溫泉區、六十石山、羅山有機村、羅山竹林步道、富里稻草藝術景觀區、芭崎眺望台、新社梯田、石梯坪、白羽岸裝置藝術、March洞、北迴歸線界標(豐濱鄉)…等,歡迎雲林的鄉親多加利用交通部觀光署、花蓮縣政府及雲林縣加碼之旅遊獎助方案,組團前往花蓮觀光旅遊,帶動震後復甦。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921大地震造成雲林傷亡慘重,震後救災復建過程中,獲得全世界包含花蓮縣對雲林的關心協助,此次花蓮受強震衝擊,百業經濟受到影響,縣府除了推出雲林縣心蓮心振興國旅獎助方案外,雲林縣政府的電商平台「雲林良品」推出「良品心蓮心」導購專區,提供花蓮縣15個線上農特產品的購買連結,邀請全國民眾一同支持花蓮縣在地農特產品,更為協助花蓮各項農特品銷售推廣,邀請花蓮縣共同參與雲林縣農機展(中台灣農特產展售會)、台灣咖啡節、海洋音樂祭、雲林國際偶戲節等大型活動展售行銷,藉由活動的高人潮帶動買氣,讓無法前往花蓮觀光旅遊者也能藉由平台購買花蓮農特產品,為花蓮震災之重建盡一己棉薄之力。

         陳璧君處長表示,「同島一命」,災後的復原與重建需要非常長時間的工作,此次中央與各地方政府提出相關援助,給予花蓮最大的協助與支持,此亦符合聯合國啟動「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核心目標之一「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相信透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必能早日恢復花蓮觀光旅遊產業動能,加速花蓮當地之災後重建與經濟發展,帶動花蓮各鄉鎮之觀光旅遊發展,並擴散效益至周邊觀光景點,共同帶動花蓮觀光產業復甦,振興在地旅遊。

         文化觀光處補充,雲林縣政府下半年亦將推出多項重點活動,包含:雲林海洋音樂祭、雲林國際偶戲節、成龍溼地環境藝術季、草嶺石壁森林療癒祭、台灣咖啡節等活動,也歡迎全國民眾前來雲林體驗遊玩,共同復甦台灣國旅市場;好康分享,來雲林還能獲好禮,「2024與神同行遊雲林抽百萬名車」活動,從113年2月1日(含)起至6月30日止,在雲林縣境內消費滿100元之發票均可登錄,累計登錄金額每達500元即有一組抽獎序號,消費金額越多抽中百萬名車特斯拉機會就越大,請持續關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官網/臉書、慢遊雲林官網/臉書,及下載慢遊雲林APP,更多雲林最新最潮的食宿遊購行資訊讓你一機在手全部掌握。

          搶救受飢兒-2024兒童戲劇慈善公演《畫龍點睛》 6/2雲林表演廳演出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搶救受飢兒-2024兒童戲劇慈善公演《畫龍點睛》 6/2雲林表演廳演出

          • 世界和平會邀請九歌兒童劇團於6月2日(日)下午2時30分在雲林表演廳售票演出【搶救受飢兒-2024兒童戲劇慈善公演《畫龍點睛》】。九歌兒童劇團將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戲劇表演,歡迎大家蒞臨欣賞。

           世界和平會本著「世界和平源自於內心的和平,內心和平奠基於兒童時期」的宗旨,認為「兒童內心的和平,是世界和平的基礎」,致力於關心兒童心靈的守護,全力推動貧弱與危機家庭兒童救助活動」服務理念。

          搶救受飢兒-2024兒童戲劇慈善公演《畫龍點睛》 6/2雲林表演廳演出搶救受飢兒-2024兒童戲劇慈善公演《畫龍點睛》 6/2雲林表演廳演出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世界和平會持續地陪伴所服務的7,735名國內貧弱家庭的學童,在艱困中發展,找尋人生目標與生命安頓的希望。長年以來,提供貧弱與偏鄉學童愛心早餐服務;並藉由兒童戲劇慈善公演活動呼籲民眾關注「搶救受飢兒」的議題、籌募所需經費,以期讓貧弱與偏鄉學童,不論是在學期中,或是寒、暑假的假期中,都可以三餐無虞。為了讓貧弱家庭的學童身心均衡發展,每年兒童戲劇慈善公演的各個場次,會提供半數以上的名額,免費招待這群缺少社會資源的學童,進到劇場接觸藝文活動,預計招待全國5,000名貧弱家庭的親子免費觀賞。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兒童戲劇慈善公演活動已邁入第十九個年頭,今年適逢龍年,九歌兒童劇團再次搬演於十二年前演出過,獲得無數好評的《畫龍點睛》。這齣戲的劇情穿越古今,趣味性十足;內容還加入與小朋友互動的設計環節,帶領孩子們進入奇幻世界,啟發他們的潛能。

           本次演出為售票演出,於6月2日(日)下午2時開放入場,索票資訊可至世界和平會售票網站查詢,演出資訊請參考雲林表演廳FB粉絲專頁查詢。

            遠見、中時民調出爐 雲林縣長張麗善施政滿意度再創新高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遠見、中時民調出爐 雲林縣長張麗善施政滿意度再創新高

            • 雲林縣長張麗善在甫公布的遠見雜誌民調中,施政滿意度獲得76.5%為全台第3名,在中國時報28日公布的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則拿下銀獎,顯示出縣民穩定且肯定的支持。張縣長感謝鄉親對縣府團隊的肯定,她與縣府團隊會繼續拚、努力做,全力朝「農工商智慧城」邁進。

            遠見雜誌27日公布2024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縣長張麗善繼去年獲得最佳進步獎後,今年滿意度達76.5%,為本島13縣市亞軍、全台第三名,而施政分數則為74.8分,兩項成績均創下雲林縣市改制以來新高,此外負評僅10.5%,更是雲林歷年最低,再度摘下4.5顆星。

             遠見雜誌指出,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許多連任的首長,在第一任的基礎建設調整體質後,到了第二任則開始進入"加速前進"的階段,而雲林縣長張麗善儼然是「六年打底、開始起飛」的最佳代表。

             

            另一方面,中時民調張麗善縣長蟬聯銀獎,顯示張麗善縣長重視SDGs,尤其是SDG1終結貧窮跟SDG2消弭飢餓,縣府在去年推出雙B計畫加強雲林縣的社會安全網,提供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良好餐飲及保暖衣物並改善居住環境;今年再加碼推出萬寶龍計畫,只要在龍年和小龍年設籍雲林縣滿3個月生產者加碼發放生育津貼,前三胎每名補助3萬元,第四胎起每名補助10萬元,另再加碼生育營養禮金每胎3萬元,解決人口老化及人口外流的問題。

             雲林縣政府表示,張麗善縣長在多個施政領域上均取得顯著進展,並獲得大多數縣民的支持和信賴。未來,張縣長將繼續帶領縣府團隊努力推動更多有利於雲林縣發展的政策,提升縣民的生活品質。

            113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雲林縣拿下 6金12銀10銅 蔡名媫田徑三金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13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雲林縣拿下 6金12銀10銅 蔡名媫田徑三金好厲害

            • 113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閉幕,雲林縣代表共獲得6金12銀10銅,其中蔡名媫在田徑類肢體障礙女子組比賽中,在標槍F34級、鐵餅F34級、鉛球F34級拿下三面金牌,成為本屆田徑女王。
            蔡名媫勇奪標槍F34級、鐵餅F34級、鉛球F34級三面金牌。蔡名媫勇奪標槍F34級、鐵餅F34級、鉛球F34級三面金牌。
            本屆賽事在南投縣舉行,27日教育處邱孝文處長代表張麗善縣長,到各縣市隊本部致意,除贈送雲林良品給大家品嚐外,更邀請各縣市好朋友,明年十月到雲林,參加114全國運動會。

             除了蔡名媫拿下三金外,黃彥閎參加男子組特奧羽球單打賽、王昱盛在特奧男子組特奧輪鞋競速300公尺、張惟智、劉庭滈的特奧男子組特奧滾球雙人賽都拿下金牌,加上另外12面銀牌,還有10面銅牌。

            林資惠是多屆帕奧國手,國內外獲獎無數。林資惠是多屆帕奧國手,國內外獲獎無數。
            教育處表示,每一次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比賽前,縣府均會安排專任運動教練協助,不論是陪跑、陪練、指導或是比賽時服務工作都非常貼心。許多選多也都曾是特奧國手,例如女子組肢體障礙健力第三、四、六、九級銀牌的林資惠,過去曾於2004年與2008年的帕運女子健力項目中獲得金牌,2012年及2016年獲得帕運銅牌,並於2014年,創下129公斤的世界紀錄。

             這些努力不懈的運動選手讓人尊敬且感佩,每一項成果呈現出他們對生命的熱情與亮彩。縣府同時感謝辛苦的教練,不論在各級的比賽,還是支援的各項賽事,都能盡心盡力提供支持。

            教育處也提到「114年全國運動會」將在雲林舉行,目前也都積極進行各項籌備工作。虎尾全新運動場興建工程進度也都如期進展,迎接明年雲林競艷精彩無限的全國運動會。

             縣府擇定5月31日舉行慶功宴,同步為113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113年全國小學田徑賽與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優秀的選手與教練嘉勉感謝。

             

              雲林縣四湖鄉明德國小兒童畫展5/25~6/5北港文化中心展出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四湖鄉明德國小兒童畫展5/25~6/5北港文化中心展出

              • 由雲林縣四湖鄉明德國小辦理的「明德惟馨」展覽,5月25日起於北港文化中心一樓展示室展出,並舉辦開幕茶會,並由學校學生帶來精彩表演,十分熱鬧。

               縣長張麗善表示,明德國小在歷任校長的用心經營下,民國八十五年即全心投入學校「藝術環境」的營造,105年榮獲雲林縣學校轉型優質「優等」,110年又榮獲雲林縣校務評鑑「特優等」,全校即打造為「藝術校園」、「閱讀校園」,將學校藝術系統的形象定位為「愛藝術、會藝術、玩藝術」;以「藝術深耕」的教學策略,成立了「明徳藝術教室」。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雖然明德國小學校人數不多,但該校教師仍舊對於學生藝術感知的訓練與培養不遺餘力,透過全力發展「藝術」課程,讓孩童從小就享受創作的樂趣,並讓孩子從小養成以藝術角度觀察周遭事物,將美學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這些孩子將來都能成為深耕文化的種子,實屬難能可貴。

               文觀處表示,明德國小的藝術教育獲得師長、家長一致肯定,認為「藝術」真是明德孩子一生的伴侶,明德孩子也因藝術而豐富了生命,透過藝術他們盡情抒發,更因透過藝術討論激發了不同的想法,擴展了自己的視野。明德孩子們說:在這裡我們將渡過每一個春夏秋冬,我們把這一生最寶貴的金色童年都留在明德!而舉辦畫展使我們學習多年的藝術教育,也獲得表現的機會!

               「明德惟馨」展期自5月25日至6月5日(週一休館),歡迎大家把握時間,蒞臨欣賞。   

                雲林縣政府推動農藥殘留質譜快檢機制 確保農友收益 守護消費者食安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推動農藥殘留質譜快檢機制 張麗善縣長:確保農友收益 守護消費者食安

                雲林縣是全國最大蔬菜產區,為落實源頭管理,降低蔬果農藥殘留,雲林縣大力推廣「質譜快速篩檢技術」協助農友田間蔬果上市前檢驗,縣長張麗善今日(5/27)下午前往二崙鄉農會,瞭解農藥殘留質譜快速篩檢機制及目前推展情形,縣長張麗善請農友多多利用質譜快檢,自主檢驗合格再上市,確保自己的權益,也擔負起消費者食的安全。

                動植物防疫所所長廖培志說明,本縣原僅有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設置質譜實驗室區檢中心,農民送檢較為不便費時,為提升檢驗結果即時性,即時確認田間農作物農藥殘留情形,在農業部農糧署協助下,目前已於本縣二崙鄉農會及土庫鎮農會設置質譜快檢前處理站,並自去年11月起,農業部農糧署補助財團法人臺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瑠公基金會)建置「質譜快檢行動檢測車」,於蔬菜採收期加強於二崙鄉農會駐點服務。今年亦預計於崙背鄉草湖合作農場、西螺鎮安定果菜生產合作社及莿桐鄉農會等3處增設前處理站,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將持續鼓勵雲林縣的農會及合作社場加入質譜快檢前處理站行列,為農友服務。

                 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農業檢驗中心副主任陳靖瑋指出,「質譜快速篩檢技術」是由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研發,為當今最快速的農藥殘留檢驗技術,除準確性近似化學檢驗法外,亦縮短檢驗時間至一天以內,輔以簡訊通知檢驗結果,即時攔截問題蔬果,讓農友生產的農產品安心且快速地上市。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產地,每三把蔬菜就有一把來自雲林,我們肩負國人食的安全,所以針對農民所生產的蔬菜,希望在第一個時間就掌握有沒有農藥殘留的疑慮,避免蔬果送到西螺果菜市場後或送到臺北農產公司後,才發現農藥殘留超標,而得進行銷毀造成農民損失。非常感謝農業部農糧署補助瑠公基金會建置「質譜快檢行動檢測車」駐點二崙鄉農會,讓農友能就近送驗農作物。

                 張縣長指出,除二崙鄉農會及土庫鎮農會外,今年將於崙背草湖、西螺安定及莿桐農會等3處再增設前處理站,讓農民就近就地送檢,提高檢驗的效率。早上9點送來,下午3點透過第一線的檢查,再加上二次確認後,確定沒有任何農藥殘留,就可以進行採收,將農作物送到果菜公司去運銷;假設出現農藥殘留超過標準,那農民就接受安全用藥輔導,往後等到整個農藥已經完全消退後,再來進行採收,這不僅確保農民的收益,也確保所有消費者能夠吃到非常安全無毒的蔬菜,這就是我們農業大應當擔負保護消費者的一個責任。


                雲林縣政府我愛我525家庭暴力防治宣導 張麗善縣長:打造社區安全防護網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我愛我525家庭暴力防治宣導  張麗善縣長:打造社區安全防護網  守護每一個家庭

                家庭暴力防治一直是社會努力提倡的議題,雲林縣政府及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運用雲林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經費及衛生福利部補助經費,5/25下午於雲林縣綜合社會福利館舉辦「雲林縣113年度『愛擁抱 不用暴』我愛我的存在 馨與你同在」家庭暴力防治宣導活動。張麗善縣長表示,打造社區安全防護網,守護每一個孩子、守護每一個家庭。

                縣長張麗善表示,家庭暴力防治法自87年6月24日通過,每年6月也就定為家庭暴力防治宣導月份,今年勵馨基金會特別提前選在5月25日(諧音「我愛我」)辦理家暴防治宣導活動,希望每一次的宣導活動都能夠引起共鳴,提升大家對於守護家庭與孩童的重視。家庭暴力一旦發生,就算孩童沒有直接受到暴力,但目睹暴力也是一種心靈受創的傷害。我們必須做好的示範,建構溫馨的家庭,溫暖的社會,守護自己也守護家人。也提醒民眾在每段關係中,若遇到暴力,除了向外求助,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存在!

                張縣長指出,今年縣府與47個防暴社區合作,持續結合基層社區力量及社福團體的專業能量,深入社區推廣家暴防治預防宣導,另截至今年4月底已設置1,174站「社區安全守護站」,藉由培養社區居民防暴意識,凝聚社區力量,串聯警政、社政、衛政、教政等跨局處的合作,進而形成社區安全防護網絡,努力的成果讓雲林縣在社會安全網評比中拿到全國第一:98.4分,未來我們將會繼續的努力,來守護我們的孩子,守護每一個家庭。

                 社會處長林文志表示,近三年來雲林縣家庭暴力案件通報數:110年5,334件次、111年5,247件次、112年5,598件次,家暴通報大多數仍以警政、衛政、社政等單位通報為主,對於家暴案件發生的預防仍少一偶,這份重要的預防力量,需要靠社區民眾共同協力,大家多一點雞婆心,發揮社區守望相助精神,營造暴力零容忍的社區意識,共同努力維護社區及家庭和諧。

                勵馨基金會林瑞茹主任表示,一般普遍認知的家庭暴力輔導諮商對象多為施暴人或受暴人,其實目睹兒少也是在家暴中受傷的一群人,為促進社會大眾普遍認識家庭暴力是侵害人權且為社會所不容許的犯罪行為,勵馨基金會持續倡導全民防暴觀念,期許將反暴力意識紮根,為促進防暴觀念普及化,長期宣導活動呼籲社會大眾關切此重要議題,今年特別設計「家庭暴力情境體驗展」,讓民眾「聲歷其境」感受兒少雖然沒有直接遭受暴力,但親眼看見或聽見父母衝突過程,甚至看見明顯的家暴衝突後現場,亦是家庭暴力的一環,希望民眾更認識這群無法為自己發聲的目睹兒少。活動現場同時設立「五感紓壓體驗區」,結合創傷知情概念,讓民眾利用人體的五種感官進行紓壓體驗,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身心資源,學習照顧自我的方式。

                 活動也邀請公部門及社會福利團體設攤宣導,利用闖關方式邀請民眾參與互動遊戲,並發放相關福利資訊,加深民眾暴力防治知能;「親子共讀與DIY」環節邀請諮商心理師帶領活動,提升親子正向互動經驗,不僅加深家庭關係的促進,同時期待消弭家庭暴力的發生。除了5月25日當天的防暴宣導活動外,勵馨基金會也與台灣心境探索學會合作,在本縣綜合社會福利館中的雲林女創力基地策劃家庭暴力防治圖文展,展期至6月28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看展。

                 


                  雲林縣長張麗善、台北市長蔣萬安花博農民市集聯手推廣雲林優質國產鰻魚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鰻食 金鰻意」 雲林縣長張麗善、台北市長蔣萬安花博農民市集聯手推廣雲林優質國產鰻魚

                  推廣雲林優質國產鰻魚,讓民眾在炎夏食補美味又健康,雲林縣政府、農業部漁業署及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合作,今(26)日在台北花博農民市集舉辦「雲鰻食 金鰻意」雲林國產鰻魚行銷推廣記者會,雲林縣長張麗善、台北市長蔣萬安、副市長林奕華、立法委員許宇甄、立法委員王鴻薇、農業部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農業處長魏勝德、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欲達、中華民國雲林同鄉總會總會長林進忠與在地鰻魚養殖業者共同推廣國產鰻魚,推薦民眾仲夏吃鰻免出國,在台灣即可享受外銷頂級的國產鰻魚,嚐到鰻滿健康和元氣的幸福滋味。張麗善縣長希望將雲林最棒、最優質國產鰻魚,行銷到全台灣每一個地方,讓鄉親民眾送禮、自用兩相宜。

                  農業部漁業署陳建佑副署長表示,台灣鰻魚養殖歷史超過一甲子,養殖技術成熟、品質優良,廣受國際好評,以往多外銷日本,日本人在夏天最炎熱的土用丑日(土用の丑の日)時期,以食用鰻魚來消暑、開胃並補充元氣,可說是老饕養生珍品,而身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是鰻魚養殖的重要產地,建議民眾不必等到夏至才品嚐鰻魚,平常就可以把它當作一種營養補充的好選擇,多多食用國產鰻魚。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是鰻魚的故鄉,鰻魚養殖面積以及產量占全國70%,每年產量超過2,400噸,產值超過12億,位居全台之冠。雲林為台灣外銷鰻魚最大產區,縣府響應漁業署輔導國內鰻魚拓展內銷市場政策,積極帶領地方鰻魚養殖業者開拓國內市場,而且鰻魚富含Omega-3、蛋白質、離胺酸、甘胺酸、豐富維生素A、B群、E及多種礦物質,是非常適合國人在炎炎夏日食補的健康鱻味好食材,加上國產鰻魚加工技術優良,只要將真空包裝白燒鰻或是蒲燒鰻解凍加熱,就能在夏日輕鬆品嚐口感細膩柔滑、鰻滿元氣的鰻魚美味料理。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日特地現身與張麗善縣長以及所有農民好朋友共同推銷雲林鰻魚,身為雲林外孫、雲林子弟,他希望不只是台北市民,各地鄉親都能夠好好來品嘗雲林鰻魚。現場各式鰻魚料理中,「鰻魚堡堡」特別吸引蔣市長目光,他笑稱這絕對會讓他家三寶非常喜愛,吃的開心也吃得營養。再一次大力推薦雲林在地鰻魚,也希望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夠大大採購、好好料理、盡情品嚐。立委許宇甄、王鴻薇委員也指出,鰻魚是消暑補元氣的好食材,端午節快要來了,歡迎全國鄉親好朋友,肉粽配鰻魚,讓大家可以端午元氣滿滿,也能幫助鰻農朋友。

                  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主席林欲達表示,鰻魚內銷已經慢慢取代外銷,以前90%是銷往日本,現在內銷已經超過量的一半,他感謝眾人今日大力推廣雲林優質國產鰻魚。農業處魏勝德處長補充,口湖是台灣鰻魚的主要養殖基地,在地養殖產地直送的鰻魚品質新鮮、優良,是相當適合全家老少食補養生與餽贈親友最佳伴手禮,歡迎民眾來趟雲林農遊體驗,一起品嚐當令尚青、屬於台灣國產鰻魚的鰻滿好滋味。

                  張麗善縣長再強調,炎夏「端午」將至,正是吃鰻魚補氣養生最佳時節。今天鰻魚行銷活動記者會於台北花博農民市集辦理,就是要讓新北市、台北市最大消費地消費者,都能夠食用雲林在地最優質國產鰻魚,更希望透過每年持續鰻魚推廣,打響雲林鰻魚品牌,推廣國人健康食鰻、品鰻文化,讓全民享受這份道地的臺灣美味,讓國產優質水產品能夠深入民心,讓鰻魚產業更加活絡。

                   更多雲林優質農特產品請上雲林良品電商平台https://www.yunlingoods.com.tw/

                  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欲達-0916-875-588

                    雲林縣大埤鄉農會「寺上好米」獲國際ITQI風味絕佳獎肯定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大埤鄉農會「寺上好米」獲國際ITQI風味絕佳獎肯定  

                    大埤鄉農會「寺上好米」米食饗宴、農民節表彰大會暨農特產品展售會今日(25)日上午登場,縣長張麗善、農業部農民輔導司司長陳俊言、台南農改場場長羅正宗及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特前來見證並行銷榮獲國際ITQI「風味絕佳獎」二星、「雲林良品」認證的大埤鄉產優質米食,請全國民眾多多選購「寺上好米」優質農特產品。

                    縣長張麗善表示,大埤鄉是全國稻米種植面積最多鄉鎮,每年一、二期稻作種植面積超過5200公頃,以種植台南11號為主要品種,農民種植技術卓越,加上地理環境優越,稻作品質優良,風味絕佳,除獲雲林良品認證,更拿下國際ITQI「風味絕佳獎」,品質風味獲國際肯定,是農民辛苦成果,也是農民的驕傲,給予大大的肯定與賀喜。

                     張縣長指出,今日在大埤鄉酸菜文化館舉辦「寺上好米」米食饗宴暨農特產品展售會,除了將優質米食介紹給大家,也結合全縣各鄉鎮市農會共襄盛舉,將一鄉鎮一特色一特產設攤展售,一起行銷雲林良品,請民眾多多選購「寺上好米」及雲林優質農特產品。

                    大埤鄉農會總幹事吳昌遠表示,大埤鄉農會推出「寺上好米」品牌源自稻穀乾燥中心附近有一間將爺廟,取其「世上好米」諧音而名之,「寺上好米」堅持友善土地環境的耕作方式,孕育出金黃飽滿的優質稻穗。今日2024大埤鄉農會「寺上好米」米食饗宴、農民節表彰大會暨農特產品展售活動,除了頒獎致謝農友、歡慶雙料獲獎之外,並提供多項試吃等活動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

                    今日上午「寺上好米」米食饗宴活動,縣長張麗善、農業部農民輔導司司長陳俊言、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大埤鄉長林森寶、大埤鄉代會主席陳秋慶、大埤農會理事長謝嘉玄、常務監事陳延錫、總幹事吳昌遠、縣府新聞處副處長黃俊彥、農業處科長蔡蘭芬、高建平、台南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主任黃冠富、土庫鎮農會總幹事黃萬聰、元長鄉農會總幹事李佩怡、口湖鄉農會總幹事呂惠玲、水林鄉農會總幹事黃綉蘋、林內鄉農會總幹事黃國洲及多位大埤鄉民代表、村長及諸多鄉親到場共襄盛舉,分享「寺上好米」獲國際ITQI「風味絕佳獎」肯定的喜悅。

                      雲林縣歷史建築虎尾出張所宿舍將變身青創文化空間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歷史建築虎尾出張所宿舍將變身青創文化空間 雲林縣長張麗善:串起當代人文記憶傳承在地文化

                      雲林縣定歷史建築「臺南地方法院虎尾出張所宿舍」修復工程將於7月底完工。縣長張麗善25日參觀工地展,體驗歷史建築修復歷程,與虎尾歷史紋理;張麗善縣長表示,宿舍將做為青創文化空間,傳承地方人文歷史,創造新生命故事。

                      「臺南地方法院虎尾出張所宿舍」位於虎尾登記所(現雲林記憶COOL)後方,110年8月登錄雲林縣歷史建築,隔年獲地方創生計畫展開修復活化工程,預定今年7月底完工。縣府今天辦理工地展,讓民眾一見日式建築內部木構造,與歷史建築修復歷程脈絡。
                      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虎尾鎮長林嘉弘、議員林文彬上午參加工地展,前來雲林進行實驗教育校際交流的基隆市立南榮國中學生躬逢盛會,一同參觀工地。

                       縣長張麗善表示,歷史建築修復不僅要讓建物活化,還要能賦與新的風貌與活力,需要專業與用心;縣府積極透過文資審議,將縣內具有時代意義的建築物登錄歷史建物,向中央爭取經費修復活化,不僅讓建築物能繼續傳遞地方故事與人文特色,同時跟進時代給予新的生命。

                       張麗善縣長指出,工地展讓大家了解歷史建築修復歷程,同時看見早期建築工藝與設計時智慧匠心,用貼近生活的方式,了解地方的故事;臺南地方法院虎尾出張所宿舍未來將做為青創文化空間。

                      虎尾鎮長林嘉弘表示,虎尾多元發展是鎮公所努力的目標,感謝縣府活化這棟歷史建築,未來配合前往雲林記憶 COOL,打造文化場域,不僅能讓青年文創進駐,同時帶動虎尾城市觀光。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縣長張麗善對文化資產保存修復非常重視,歷史建築修復不僅只是修繕一棟房子,而是整個城市的歷史紋理的活化與再生,讓歷史建築的保存更具價值與意義。

                       陳璧君處長指出,今天利用虎尾出張所宿舍修復完工前辦理工地展,讓在地民眾、文化保存工作者,及對於建築、美學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參觀,了解歷史建築本身的格局與建築技術,及一些特別厚工的細節,看到在地歷史沿革紋理,這也首開文化資產保存的先例。

                      虎尾出張所於1921年4月1日成立,初期利用大日本製糖會社所有的「請願巡查派出所」進行增建充當臨時廳舍,1930年4月26日舉行新廳舍落成式及移廳式,對照虎尾出張所組織編制來判斷,本棟落成後應作為所長宿舍,極富代表意義。本棟建物最後一任住戶為虎尾地政事務所主任許東煙先生,1951年遷入本宿舍,直至1990年代其後代搬離本宿舍後,再無住戶遷入使用,閒置至今,修復後將做為青創文化空間,串聯起當代人文記憶延續文化傳承。

                        農業權未獲充分保障 雲林縣長張麗善:縣府國土功能分區圖暫緩提送中央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農業權未獲充分保障 雲林縣長張麗善:縣府下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暫緩提送中央審議

                        • 國土計畫法將於明年正式實行,雲林縣議會誠信聯盟黨團今(24日)天質詢時強烈抨擊國土計畫法犧牲農民權益,限制農業縣市發展,要求縣府下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送中央前需經議會大會審議通過;縣長張麗善表示,在農業權未獲得充分保障前,縣府會與議會站在一起,暫緩國土功能分區圖送交中央政府。
                        誠信聯盟黨團蔡東富、蘇國瓏、賴明源等三位議員今天在議會總質詢時指出,國土計畫法自始至終都由中央政府根據不符現況圖資在辦公室紙上作業規劃,犠牲農民權益,漠視農業未來發展及農村發展,從頭到尾未聽取百姓心聲,未尊重地方政府意見,禍延子孫,誠信聯盟強烈要求縣府,下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送中央前必須送議會大會討論審議,並經大會表決通過才能送交中央。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第一個主張農業權納入國土計畫法中,站在農民立場發聲,保障農民權益,並多次邀請學者專家座談交流倡議農業權,可惜並未獲得中央重視,縣府仍會繼續努力,成立國土計畫法的討論小組,研擬詳細配套措施,建請中央予以調整。在農業權未獲得充分保障,農民權益與農業發展未獲重視前,縣府將暫緩將下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送交中央政府。

                        縣長張麗善指出,國家糧食安全應該由全國各縣市共同承擔,不應僅由農業大縣擔負農地總量之責,且農民農地農用應該列為特別犧牲予以相應補償,確保農民權益,同時避免農民人口持續流失;她表示將積極推動農業權入憲,透過憲法給予農民朋友與農業縣市更合理保障。

                         縣長張麗善進一步表示,國土計畫法對於各縣市農業用地規定顯然不甚公平,台北市並無任何農地、新北市僅6,000公頃,而雲林縣需提供66%陸域面積做為農業用地(農1+農2)使用,總面積達8萬7000多公頃。然而國土計畫法卻規範大量農業用地違法使用罰則,不但限制了農民對於土地的使用方式,也等同限制人民的財產處分權利,更在土地使用限制下阻礙雲林縣的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雲林北港數位機會中心揭牌 縮短數位落差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北港數位機會中心揭牌 縮短數位落差

                          • 雲林縣北港鎮建國國中今(25)日舉行北港數位機會中心(簡稱DOC)揭牌儀式,北港鎮長蕭美文、教育處課程發展科專員吳昆霖、建國國中校長方廷彰、縣長張麗善秘書劉玉霞及多位里長到場祝賀,副議長蔡咏鍀、縣議員黃文祥、蔡岳儒也派代表參加,共同邀請社區民眾多利用該中心,輕鬆學習數位應用技能。
                          DOC是社區在地數位學習的重要服務據點,提供偏鄉民眾電腦與網路應用之場所,其目的在於創造偏鄉地區居民方便上網與收訊之環境,提升民眾之電腦使用率與上網率,照顧偏鄉地區學童之數位應用學習,培植在地多元族群,提升偏鄉地區民眾數位能力及學習能力,促進當地文化、農林漁牧及觀光等特色產業發展,健全活絡偏鄉地區發展,縮減數位落差。北港DOC主要定位在免費提供多元化數位資訊課程,以提升偏鄉長輩的數位應用能力。

                           北港DOC教室內設有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VR眼鏡、雷雕機及無線網路等多樣數位設備,每週於固定時間開放民眾免費學習使用;除此之外,北港DOC也會開設數位學習課程,包括基礎操作課程、網路資訊安全概念及在地數位人才培訓、實用的數位學習資源,幫助民眾增加數位學習機會,融入數位社會。

                          北港DOC亦設立數位i櫃檯服務,至鄉鎮內各社區定點提供民眾數位諮詢服務,進行數位保健及資安素養推廣等,協助民眾提升運用數位運用能力及素養,並提供各式數位諮詢服務,介紹政府各部會數位服務平臺。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政府致力於縮短數位落差,讓偏鄉民眾也能享有優質的數位學習資源。北港DOC的成立,將為北港鎮民眾提供一個便利的數位學習環境,讓民眾能夠輕鬆學習數位應用技能,融入數位生活。

                           


                            「雲林工藝之光」北港拼布工藝師周秀惠創作「神將鐵衛」驚艷國際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工藝之光」北港拼布工藝師周秀惠創作「神將鐵衛」驚艷國際 縣府貼紅榜祝賀

                            • 雲林縣北港傑出拼布工藝師周秀惠老師,109年以精湛拼布工藝榮獲第六屆「臺灣工藝之家」頂尖工藝師認證,日前周秀惠老師以創作《神將鐵衛》參加以傳統手縫被褥聞名的美國絎縫藝術大賽「2024 AQS QuiltWeek」,榮獲第二名殊榮,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代表張麗善縣長前往北港貼紅榜祝賀。

                            「拼布」是一種藝術性極高、化零為整的手工藝技術,透過將不同的布料拼接、縫製而成。拼布可以用於製作各種物品,如掛飾、包包、裝飾品等。拼布的技術包括選擇布料、剪裁、拼接和縫製,透過這些步驟,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圖案和設計。

                             縣長張麗善表示,AQS國際拼布大賽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拼布競賽之一,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拼布工藝師參加,透過周秀惠老師獲獎,充分展現了臺灣在拼布藝術領域的傑出實力,這不僅是對周秀惠老師個人的肯定,也為臺灣拼布界及雲林帶來莫大榮耀。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拼布不僅僅是一種手工藝技術,更是一種藝術表現方式,拼布作品除了可以展示出製作者的技巧、想像力和故事感。每一塊拼布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反映了製作者的個性和風格,為觀賞者帶來豐富的美感和想像力。周秀惠老師的作品善用傳統臺灣織布技藝為特色,精準捕捉人物和動物神態,巧妙融合現代設計元素,獲得評審團一致好評。

                             陳處長表示,周秀惠老師的家鄉在北港,而北港更是全台的宗教文化的重鎮,「陣頭」更是台灣廟會宗教信仰而衍生出的表演藝術,周秀惠老師本次特別選定以民俗陣頭「官將首」為題的《神將鐵衛》作品做為創作主題,是希望透由拼貼藝術,融入宗教和民俗的元素,傳達台灣百年來民間信仰與藝術的積累,藉由拼布藝術傳遞「在地藝術,家將美學」,展現專屬雲林北港宗教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

                             今年11月2日至24日周秀惠老師即將於北港文化中心展出「周秀惠師生拼布聯展」,展出一系列周秀惠老師近年創作令人驚艷的獨特拼布藝術創作,包括手工製成的複雜織紋包包、手提袋之外,也有結合多種工藝技術製成的馬賽克拼布、布畫作品,全方位呈現她獨特的拼布藝術風格,歡迎對拼布藝術有興趣的藝術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這難得一見的藝術饗宴。

                              雲林縣「覺察愛心、感恩有您」徵文比賽頒獎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覺察愛心、感恩有您」徵文比賽頒獎 副縣長謝淑亞:感謝湯爺爺贈書形成善的循環

                              • 雲林縣112學年度「湯爺爺贈書活動」閱讀心得暨「覺察愛心、感恩有您」徵文比賽頒獎典禮23日於斗南鎮文安國小舉行,副縣長謝淑亞感謝湯爺爺贈書團隊為學生帶來閱讀資源,透過「覺察愛心、感恩有您」徵文活動,讓孩子懂的感恩惜福,用愛來生愛,形成善的循環,台灣真的好美麗。
                              湯爺爺贈書團隊今年捐贈雲林縣87所學校總價值約250餘萬元、7600餘冊品格教育相關書籍,並舉辦「覺察愛心、感恩有您」徵文比賽,透過閱讀與寫作,不僅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喚醒學生對身邊點點滴滴付出的覺察,培養知足惜福的美德。

                               「覺察愛心、感恩有您」徵文共獲900餘件作品,經過評審團用心評選,共選出239件優秀作品,今天於文安國小舉行頒獎表揚典禮,送給獲獎學生獎學金、獎品。副縣長謝淑亞、湯爺爺贈書團隊發起人湯偉修及多位校長參加。

                               謝淑亞副縣長表示,透過閱讀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多正向的思考與知識,而這次徵文題目「覺察愛心、感恩有您」,讓孩子透過文字的創作寫下感恩的故事,懂得惜福、感恩,察覺愛的力量,帶領孩子成為具有高度同理心,與人文素養的人才,形成善的循環。

                              湯爺爺贈書團隊同時是湯爺爺二兒子湯偉修表示,他父親希望讓社會品德教育能夠重新提升,生前開始贈書給各學校,希望透過閱讀讓孩子有更好的啟發與學習,父親過世後,他們兄弟姐妹5人決定讓這項有意義活動延續,結合很多位校長老師成立贈書團隊,由各校師生自己決定書目,團隊採購送書。

                               湯偉修指出,每個人自出生就接受來自父母、師長等等的愛與關懷,才能順利長大,大家都要存著感恩的心,就像這次徵文題目「覺察愛心、感恩有您」,讓孩子察覺愛心,能夠知恩、念恩,社會就會更美好和諧,也感謝雲林縣政府、文安國小等學校協助完成贈書與徵文比賽活動。

                              現場邀請得獎學生分享感言,有學生表示透過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發現處處皆有值得感恩的愛心,並以實際行動去回饋社會,營造更友善、和善的環境。
                               

                                雲林虎尾鎮農會3000顆虎霸王花生粽送家扶家庭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虎尾鎮農會3000顆虎霸王花生粽送家扶家庭 縣長張麗善感謝農會做愛心行銷雲林好食材

                                雲林虎尾鎮農會22日舉辦「好米好粽米食饗宴暨好粽送愛心活動」,縣長張麗善、議長黃凱等人出席與鎮農會將3000顆具有履歷認證虎霸王花生粽、300份瓷碗贈送雲林家扶中心受扶助家庭;縣長張麗善表示,虎霸王花生粽採用雲林優質花生、豬肉等食材,是全國第一顆具履歷認證肉粽,歡迎全國民眾多選購,健康營養又好吃。

                                虎尾鎮農會推廣虎尾優質好米、花生、雲饗豬等在地食材,並與弱勢家庭分享端午節喜慶,今天舉辦「好米好粽米食饗宴暨好粽送愛心活動」,捐贈3000顆虎霸王花生粽、300份瓷碗給雲林家扶中心,會場安排音樂會、包麻糬、品嚐花生粽、創意粽評比暨逛市集直銷站等活動與家扶家庭同樂。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是花生主要產地,虎尾鎮農會將特產優化生產更結合公益,推廣契作產銷履歷落花生;更推動「食安教育」,產地檢驗把關,加工廠通過ISO22000及HACCP國際食品衞生安全管理驗證,從發展在地特色重視食品安全,從產地到餐桌,以最好原料一貫作業為消費者的食安把關,將虎尾打造花生產地標竿典範,打開國內外市場。

                                 張麗善縣長指出,虎尾農會結合雲林好米、優質豬肉製作虎霸王肉粽,贈送給雲林家扶中心受扶助家庭,推銷雲林優質食材兼作公益愛心,是很棒的活動,若其他農會、團體舉辦類似愛心活動,縣府都會全力支持。

                                虎尾農會總幹事蔡武吉表示,虎霸王花生肉粽是全國第一支產銷履歷花生粽,所使用花生、香菇、糯米等都是產銷履歷驗證在地食材,加上雲林豬肉、香綿的栗子及紅蔥酥。不僅是做公益捐雲林家扶,也讓大家看見虎尾在地特色美食,歡迎可到虎尾鎮農會農民直銷站參觀選購,或05-6337962、05-6337963訂購。

                                 蔡武吉總幹事感謝縣長張麗善、議長黃凱長期支持農會、農民推動農產品,同時支持愛心公益活動,農會將持續配合縣府等單位將優質農產品推廣出去。




                                 

                                  雲林縣再創佳績 14位農民入選第7屆百大青農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再創佳績 14位農民入選第7屆百大青農

                                  •   農業部近日公布第7屆百大青農輔導名單,其目的與精神是希望發掘可串連其他青年農民與整合產業上中下游之典範標竿青農,以帶動地區產業發展、農村活絡,發展出創新有競爭力的農產業模組。第7屆百大青農分農糧、漁業、畜牧及林業等4組個人申請類別及團體組進行遴選,總計有281組申請報名,其中90組獲選,包含個人組82人,團體組8組25人。雲林今年有14位青農入選,分別為個人組:紀紳傑、鄭彥甫、林煌智、蔡濰揚、林峻毅、林貝珊、黃千豪、林峰戎、團體組:柯力誌、張宏境、陳明裕、游崇甫、吳孟儒、張惠珠,成績卓著有目共睹。

                                       其中青農紀紳傑為水林小黑農的二代主理人,傳承父親的理念,用心栽種黑米、黑豆與糙米等作物,發揮自身銷售領域的專長,積極透過電商平台鋪展通路,從生產者走向面對消費者,透過顧客服務的經驗與觀察,不斷開創更多元商業合作機會,目前也與地方農友合作開發共同商品,一起打造合作經濟。

                                       青農柯力誌為了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在雲林古坑鄉成立全台第一間全有機合作社,協助有機農民整合產銷鏈、組織化運作,輔導慣行農友轉型有機農耕、申請有機驗證,提供資訊交流與學習管道,並培養農業專業經理人,以契作、計畫生產確保穩定供貨,並專注於特定作物,搶攻市場占有率,穩固農民銷售通路,擴大雲林有機農業的規模。

                                       青農蔡濰揚,黑豆王子、黑豆達人都是他的稱號,承接著父親的期盼,積極且務實的推動大豆產業,從國產大豆的生產管理的堅持,只為讓國人可以找回屬於台灣味的食材,結合食品安全的觀念,以食農教育的方式來分享推廣,讓在地學子、外地遊客及國人可以,認識大豆、認識雲林,進而認同國產雜糧,支持在地農業。

                                       青農鄭彥甫為斗六大川果園第三代,創立農滎公司幫助更多的農友,由慣行農業轉型為更精緻、更永續的種植模式,因而獲得產銷履歷達人的稱號。大川果園出產品質高的文旦而有名,經營主以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每年農藥零檢出的堅持,在傳統的經驗與創新之間的平衡,讓他找到融合新世代的創意與方向,屬於大川果園的未來。

                                     縣長張麗善說過:「沒有人才,就沒有永續。」,產業永續需要的是人才,雲林縣是農業大縣,面對農村人口外流老化,為使雲林農業能注入新血,鼓勵青年回鄉從農,本府於109年起開辦青農農民輔導計畫,雲林縣智慧農業大學轉型持續在地深耕培育,建立雲林良品共同品牌、共同行銷,為雲林農業行銷通路開創新藍海,近年更辦理智慧農業創新事業補助計畫,將科技智慧導入農業,帶領產業升級,逐步帶動農業轉型。

                                     雲林縣有非常完善的青年農民聯誼平台,近年本縣青年農民不論是在縣內青農活動或是全國青農論壇及競賽,都表現出了令大家都很佩服的團結性及專業度。透過長期的產業聯誼交流、經驗傳承與資源共享,讓雲林的農業很有向心力、使命感以及團隊精神。

                                      張麗善縣長表示,農業部將提供百大青農包含生產技術、行銷、財務、研發、智財、組織與資訊化等輔導資源,並享有國有耕地承租第2順位、5年500萬元零利率創業貸款及農業設施補助等協助。希望,各位入選者可以好好把握、善用資源,讓產業更完善、更進步,未來持續在地方扎根擴散,成為雲林永續產業的示範標竿。縣府也會持續培育更多優質青年農民,打造更多產業領域標竿,讓雲林農業有希望、有未來、能永續。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