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不敵低溫及雨害 雲林縣長張麗善:建請農委會公告天然災害救助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落花生不敵低溫及雨害 雲林縣長張麗善:建請農委會儘速公告天然災害救助

雲林縣落花生產量占全台七成,一期作落花生因開花期受低溫影響致結莢不佳,又成熟期受雨害造成腐爛及發芽,致六月份採收期幾乎沒得收成;今(7)日上午縣長張麗善由農業處長魏勝德陪同,會同農改場及農糧署中區分署至土庫花生田現勘災損情形,張麗善指示立即函請農委會公告救助,為花生農爭取救助金每公頃3萬元。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全國主要落花生產地,全縣112年一期作落花生種植面積約4,210公頃,其中土庫種植面積最多,其次虎尾、元長,還有東勢、四湖、褒忠及北港等也栽種不少,總產量占全台七成。今(112)年2、3月一期作落花生開花期,氣溫一直處在不到20度的低溫,不利落花生開花授粉,導致落花生結莢數偏低,而現在6月份正是成熟採收期又逢多次豪雨,造成落花生腐爛發芽情形。

張麗善說,縣府接獲花生農友及土庫鎮公所災情反應,立即邀請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及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於今日進行現勘,勘後發現確實受災嚴重,要求農業處立即去函農委會,建請農委會儘速啟動天然災害救助,予以現金每公頃3萬元救助,讓農友們可以趕快復耕,減少損失。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國憲表示,落花生的最佳授粉氣溫為23度,今年因氣候異常,2、3月的開花期氣溫多在20度以下,導致授粉率不高,授粉率不高果莢數也就低,一般正常情狀下一株落花生可達14-15顆豆莢,今會勘的田區果莢數都不及一半,加上近期的大雨造成豆莢腐爛與發芽,受災情形確實已達救助門檻。

農業處處長魏勝德表示,目前了解土庫公所通報的受損面積約100公頃,損害都在3成以上,今天縣府會以最速件發函建議中央公告天然災害救助;也呼籲其他鄉鎮如有類似災損或其作物有災情,尤其受損率達20%以上,請農民朋友第一時間到當地公所通報,縣府彙整轄內災損後,將立即邀請改良場所及農糧署組成勘災小組進行災情確認,為農民爭取救助。

 今日會同會勘落花生災情者有,縣長張麗善、農業處長魏勝德、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國憲、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技士劉泳汶、土庫鎮長陳特凱、議員張維心、議員王鈺齊秘書王玉菁、及許多地方代表、里長與當地花生農友,一起關心與了解落花生的嚴重災情。

雲林縣長張麗善籲中央成立國家級毒化物災害應變中心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籲中央成立國家級毒化物災害應變中心 給鄉親更周全應變與防救災安全網

 雲林縣政府7日於辦理「112年度全國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演練暨雲林縣災害防救演習兵棋推演」,因應可能發生的重大毒化災害,強化整體應變、救災能力; 縣長張麗善視察整體演練情況,期盼中央成立國家級毒化物災害應變中心,讓雲林鄉親面臨毒化災害時,有更周全應變與防救災安全網。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有全國最大石化園區,廠區內毒性、化學性災害佔全國59%,存在很大風險,縣府除了透過各種演習、兵棋推演等方法,提升救災防災能量,仍盼中央能夠成立國家級毒化物災害應變中心,讓中央層級官員與專業人員常駐雲林,在發生毒災、化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就有相對其規模的國家級資源應變,降低民眾不安與恐懼,生命財產獲更周全保護。

張麗善進一步指出,今天舉辦全國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演練暨雲林縣災害防救演習兵棋推演,透過演練讓大家在面臨災害危險如何應變,如何做好防災跟減災的工作,降低傷害,並檢視不足之處,未來萬一面臨到實際狀況,就能更有經驗,做好防範措施。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本次兵棋推演的情境設定於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麥寮區發生爆炸,同時伴隨毒化物的洩漏,造成大量傷亡、醫療後送、民眾避難以及應變單位的處置需求。兵推以無腳本的方式進行,演習著重於災害管理層面,包括人員和資源的數量、分派和部署等方面。透過現場即時出題,來考驗各單位的運作協調,檢核現有程序是否需要進一步精進,並確認前進指揮所、前進協調所及避難收容所等開設和運作機制。

張喬維表示,雲林縣政府將於下半年舉辦實兵演練,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救援單位和民眾的防災意識,共同打造更安全的社會環境。

 「112年度全國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演練暨雲林縣災害防救演習兵棋推演」於雲林縣消防局舉辧,縣長張麗善、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副主任王怡文,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消防局長林文山等人出席。

參加的單位包括行政院相關部會、雲林縣政府各局處、及麥寮鄉公所、台電、自來水公司、電信公司、台塑企業及民間企業等單位參與,共同規劃中央和地方的災害防救計畫,以驗證整體計畫的可操作性,並落實「災害防救演習規劃與評估」機制,以強化災害防救應變的有效性。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