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服務上場-雲林公共治理典範獎」創意規劃類組頒獎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服務上場-雲林公共治理典範獎」創意規劃類組頒獎


雲林縣政府第007次縣務會議暨第014次主管會報,今(2)日於水情中心召開,縣府去年以「站區北側道路改善工程第一標(路線一跨新虎尾溪橋梁新建工程及路線二中正橋改建工程)」獲公共工程委員會頒發象徵公共工程屆「奧斯卡獎」的金質獎,今藉主管會報由工務處長汪令堯將金質獎獎盃獻給縣長張麗善,會中同時頒獎表揚「服務上場-雲林公共治理典範獎」創意規劃類組得獎單位,該獎項108年獲獎第一名為「行動支付應用普及推廣計畫」,第二名則為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河川清淨再升級」計畫,張縣長勉勵縣府團隊應致力追求突破,提供縣民最佳的服務。
雲林縣政府「服務上場-雲林公共治理典範獎」創意規劃類組獲獎第一名的「行動支付應用普及推廣計畫」是由縣府財政處、教育處、稅務局、計畫處等4個局處協力合作完成,該計畫導入台灣票據交換所的eFCS繳費平台,將雲林縣民生繳費上的包含規費、罰鍰、地方稅、斗六虎尾地區國中小學雜費整合於單一APP嗶嗶繳上繳費,讓家長不用安裝多種APP即可在家輕鬆繳費,而且除了地方稅免收手續費外,手續費每筆只要3元,並不定期推出繳款優惠兌換活動。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並非六都縣市,資源上也完全無法跟六都相比擬,但雲林縣是繼臺北市之後,首創在非六都縣市率先將地方稅導入『嗶嗶繳』服務,不僅方便又免收手續費,同時完成縣內規費、罰鍰、學雜費與地方稅整合於單一手機APP線上繳納之創舉,透過行動支付從民生繳費、消費上給的助力打造雲林成為行動支付友善縣市。
計畫處長李明岳指出,在民生消費方面,此計畫於斗六、虎尾、北港、西螺商圈店家導入無現金多元行動支付機,不僅讓民眾在付款的管道上有更多選擇,也可讓國外遊客消費付款更便利,提升外來遊客前來雲林遊玩的意願;另外導入24小時服務的無現金聯網販賣機填補商家打烊時段或排隊人潮眾多時的營業缺口,讓遊客不至於撲空掃興,機台也同時具備多元支付功能。
 財政處長張裕忠則說,在規費罰鍰繳納方面,取消郵局劃撥轉帳,保留以往持五聯式繳款書至臺銀臨櫃代收、農會代收免手續費的繳費管道,推出的新式三聯式繳款單,可至四大超商繳費、郵局代收、臺銀臨櫃代收、ATM轉帳(依各銀行規定)、其他行庫受理匯款繳費(手續費每筆30元)管道。

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在國中小學雜費繳納部份,有別於以往至學校繳納現金或郵局轉帳方式,縣府與臺灣銀行合作於斗六、虎尾地區27所學校導入台銀學雜費入口網,除了可簡化學校作業流程和工作負擔,避免學雜費經辦以往收取現金繳納的風險,並提供四大超商繳費、郵局代收、網路ATM轉帳等多元繳費便利管道,其中使用台銀晶片金融卡透過台銀網路銀行、網路(ATM)繳納學費更享有免手續費優惠。
 稅務局長張永靖表示,公部門提供便民的繳稅服務是首要原則,但如何與時俱進、透過科技改善繳稅流程及服務則是機關的重要任務,現在手機使用APP就能在家輕鬆繳稅,將大幅提升納稅人的繳稅便利性,未來本機關也將持續努力,透過科技資訊的力量,提供更多便民服務措施。
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河川清淨再升級」榮獲第二名佳績。該局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利用政策迄今已邁入第5個年頭,為有效改善畜牧廢水水質,積極輔導畜牧場申請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並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爭取「畜牧糞尿大場帶小場集中資源化處理計畫」等多元推廣畜牧糞尿資源化再利用方式。並創全國首例首舉辦「沼液沼渣優良畜牧場選拔賽」,致力環境保育與畜牧業接軌國際趨勢,減少環境成本。今(108)年度雲林縣突破200場畜牧場辦理畜牧糞尿資源化措施(包含沼渣沼液農地肥分使用、農業事業廢棄個案再利用及放流水回收澆灌花木),肥分施灌量突破100萬公噸,施灌面積達972公頃,施灌作物含水稻、玉米、竹筍等37種以上經濟作物,相當於減少14.8萬頭豬及7,128頭牛廢水進入河川,每年可削減生化需氧量(BOD)7,822公噸、懸浮固體(SS) 10,474公噸等,BOD削減量為斗六水資源回收中心近五年平均的65倍以上,執行成效連續4年蟬聯全國第一,是全國亮眼的示範縣。功翻轉畜牧糞尿是廢水、廢棄物的觀念,將畜牧糞尿視為可用之「資源」,糞土變黃金,有效利用資源,共創畜牧與農業循環經濟,並使本縣新虎尾溪、北港溪流域及重要大排水體水質清淨再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雲林縣政府以「站區北側道路改善工程第一標(路線一跨新虎尾溪橋梁新建工程及路線二中正橋改建工程)」於去(108)年12月24日榮獲公共工程委員會頒發象徵公共工程屆「奧斯卡獎」金質獎。張縣長指出,該案屬高速鐵路聯外道路改善系統子計畫,是雲林縣內重大交通建設工程,主要包括「跨新虎尾溪橋梁新建」與「中正橋改建」兩項目標。其中跨新虎尾溪橋連結虎尾高鐵特定區及二崙鄉,橋梁全長174公尺,寬26.7公尺,採脊背方式以五箱室箱型梁設計,以懸臂工法向兩側施工,並外置預力鋼索,中間塔高30公尺,並配合雲林農業意象,外觀以玻璃纖維強化混凝土(GRC)材質包覆成稻穗形狀,完成後更將成為雲林嶄新地標;中正橋當地稱吳厝橋,為原舊橋改建,橋長112公尺,寬度由9公尺拓寬至19公尺,為拱型三垮連續鋼箱型梁橋,並減少落墩數,增加通洪斷面,以利防汛需求,由於該橋現階段為虎尾往西螺、二崙、崙背方向唯一通道,在交通無法中斷的情況下,採先拓寬後改建方式施工,以利車流通行。現階段工程進度已達8成,兩座橋梁預計明年4月份完工,可健全縣內交通及運輸路網,也希望透過指標工程參加國家級獎項評比,來帶動縣內公共工程追求品質提升的風氣,另一方面,本案也獲得勞動部金安獎,更可見職業衛生安全與施工品質兩者習習相關,再加上縣內金雲獎,今年三金入袋,可以大幅提升縣內公共工程品質及視野。

2020雲林布袋戲日-掌舞春秋,偶藝風華」創意布袋戲大匯演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2020雲林布袋戲日-掌舞春秋,偶藝風華」創意布袋戲大匯演

「2020雲林布袋戲日-掌舞春秋,偶藝風華」系列活動今(2)日在雲林布袋戲館登場,縣長張麗善表示,今日為布袋戲國寶黃海岱大師120歲冥誕,雲林縣政府為表彰黃海岱大師在傳統文化傳承、保存及發揚之卓越貢獻定黃海岱生日為「雲林布袋戲日」。並規劃系列活動,藉由傳統布袋戲文化與新世代創新理念的結合,為布袋戲傳承盡一份心力。
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縣議員黃美瑤、梁銘忠、虎尾鎮長丁學忠與黃俊雄大師攜手切開大壽桃為黃海岱祝壽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縣議員黃美瑤、梁銘忠、虎尾鎮長丁學忠與黃俊雄大師攜手切開大壽桃為黃海岱祝壽
張縣長表示,雲林是布袋戲原鄉,布袋戲豐富雲林文化底蘊,更是代表台灣的第一意象;縣府在傳承延續保存布袋戲文化上不遺餘力,縣內小學6成以上,有70幾所學校都有開辦布袋戲教學,讓布袋戲文化從小扎根,每年也舉辦國際偶戲節與大小金掌獎,並透過各種活動,提供績優戲團表演舞台,發揚光大布袋戲文化。

「2020雲林布袋戲日-掌舞春秋,偶藝風華」活動開場由舊庄國小進行布袋戲表演,舊庄國小為雲林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陳文哲藝師傳授,參與雲林縣「圓夢尖兵布袋戲植根推廣計畫」,連續11年於雲林國際偶戲節演出,108年獲頒偶戲節小金掌獎,小朋友們使用傳統鑼鼓後場配樂,復興布袋戲後場,展現布袋戲的傳薪與新活力,也象徵五洲園技藝薪傳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傳統偶戲後緊接著由舞者cosplay扮演史艷文與素還真,兩大經典布袋戲主角同台表演,人間國寶黃俊雄大師也現場再現史艷文、藏鏡人與劉三精典戲碼,帶動現場氣氛。

黃家子孫黃俊雄大師、黃逢時、霹靂國際多媒體副董事長黃文擇等及眾多劇團團長均出席與會,分享及緬懷一代宗師黃海岱的言教身教及對創作之路的深遠影響。

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縣議員黃美瑤、梁銘忠、虎尾鎮長丁學忠與黃俊雄大師攜手切開大壽桃為黃海岱祝壽,大壽桃裡滿滿的小壽桃,象徵雲林布袋戲開枝散葉,蘊含著黃海岱的大愛與後輩感恩謙卑之意,現場更準備120顆壽桃發送,祝福到場貴賓分享喜悅。

今年布袋戲日系列活動(1月1~5日),特別串聯虎尾文化三館(雲林布袋戲館、雲林故事館、雲林記憶COOL)共同舉辦,戲迷可先至布袋戲館看布袋戲、免費導覽解說、操偶體驗、接著到雲林故事館聽黃海岱的故事、去雲林記憶COOL長知識得獎品。布袋戲館1月2日下午2點特別邀請霹靂新生代主演黃滙峰辦理「布袋戲口白講座」,展現生旦淨末丑五音分明,讓戲迷大飽耳福;1月5日下午3點則由霹靂音樂總監風采輪音樂班帶來成果展演,布袋戲主題曲現場高歌,震撼全場,活動精采可期。

農曆春節期間1月25日至1月29日,雲林布袋戲館廣場特別安排去年偶戲節金掌獎獲獎劇團演出,更有布袋戲周邊商品福袋、紅包大放送等新春活動;雲林故事館則有繪本成果展、十二生肖展覽外,特別安排過年特別企劃:故事團圓飯、故事百寶箱、阿公講古等滿滿精彩活動、雲林記憶COOL則有雲林的奇幻世界展、記憶寫真館、迎春燈籠彩繪等活動,歡迎民眾春節期間前來雲林虎尾文化館舍共襄盛舉,詳細活動可至虎尾三館粉絲專頁查詢。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