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愛海手作 海廢化身藝術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12年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愛海手作 海廢化身藝術展

  • 國家海洋日前夕,雲林縣府今(3)日於三條崙海水浴場舉辦「112年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愛海手作 海廢化身藝術展」活動,邀請民眾攜手擁抱海洋,向「生態永續、海域安全、產業繁榮」海洋願景大步邁進。副縣長謝淑亞指出,要追求永續健康的生活,從源頭做起,從自身做起,一次性的塑膠垃圾盡量不使用或請回收再利用,舉手之勞做環保,救地球、顧健康,大家一起來!

謝淑亞副縣長表示,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8日訂為世界海洋日,我國則於108年11月1日通過《海洋基本法》,並明訂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雲林縣政府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避免廢漁網及廢棄物等污染源進入大海,近年來針對廢棄漁網及海洋廢棄物等強化管制,著手規劃海廢暫置區、刺網漁具實名制及廢文蛤再利用推動…等,以期降低對海洋環境影響。今天非常高興可以代表張麗善縣長參與此次國家海洋日活動,國家海洋日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將海洋廢棄物透過大家巧手巧思,化身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

此外,為強化本縣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能力,縣府今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任秘書林天賞見證下由副縣長謝淑亞代表與雲林區漁會共同簽署應變支援協定,日後若不幸發生污染事件能第一時間由本縣海洋環保艦隊協助應變。

謝副縣長指出,雲林有山有海,美麗的海岸線更是老天爺賜與我們可以親近海洋的地方。尤其三條崙海水浴場,在長輩、父母輩心中是非常迷人的地方。地球只有一個,面對氣候變遷,沒有人是局外人,海洋要是髒了、亂了,魚類要是吃到了永不分解的塑膠,透過整個生物鏈循環,最終人類也會是最後的受害者。

今112年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包含副縣長謝淑亞、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任秘書林天賞、雲林縣環境保護局局長張喬維、四湖鄉長吳勁葦、縣議員蘇國瓏、陳乙辰、四湖鄉民代表會主席吳顯志、副主席蔡淑薇、代表蔡裕筆、吳介群、賴俊澄、雲林區漁會主任林明松、四湖鄉農會總幹事蘇渝甯、三崙國小校長黃明旋等及地方鄉親熱情參與,另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現身響應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

 為提倡全民綠生活,落實2023減碳生活行動年,活動現場亦結合環境教育宣導,以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4項「保育海洋生態」目標,讓參與民眾透過自身實際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認知到維護海洋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的堅強信念。

112年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 縣長張麗善祈求庇祐縣民平安順遂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12年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 縣長張麗善祈求庇祐縣民平安順遂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今(3)日登場,縣長張麗善清晨近5時抵達斗六市大北勢股紅壇,祈求六房媽庇佑縣民平安順遂,隨後恭迎六房媽神尊登轎並點燃起馬炮,恭送六房媽過爐至虎尾鎮過溪股溪埔仔廍臨時紅壇;一早雖然雨勢很大,依然吸引大批信眾隨香,過爐遶境隊伍綿延數公里,所到之處熱鬧滾滾。

縣長張麗善表示,六房媽特殊的過爐方式,是雲林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前3年因疫情的關係,過爐儀式簡化並取消遶境,今年疫情解封,六房媽會立刻恢復這項從清朝流傳至今的傳統宗教文化活動,希望透過遶境讓鄉親都能感受到六房媽的庇佑,同時更凝聚五股三十四庄頭信眾的向心力,讓社會更安和樂利。

 張縣長還說,感謝六房媽會在徐萬成理事長帶領下,結合產官學用心維護六房媽宗教文物,不僅為六房媽正駕神尊修容,還歷經縝密的調查研究與文物鑑定,於去(111)年底通過本縣古物審議會指定自清朝流傳至今的六房天上聖母執事牌、龍頭仗、衡仗等8件傳世古物。

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補充說明,雲林縣政府在102年公告登錄「雲林六房媽過爐」為本縣無形文化資產,106年在六房媽會與縣府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成為通過國家重要民俗認證的媽祖神祇之一。

 六房天上聖母的特色在於無固定廟宇,由過溪股、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等五股輪值,神尊是安奉在爐主所興興建的「紅壇」,每年搬遷到下個紅壇地點的儀式即為「過爐」,範圍涵蓋虎尾鎮、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等5個鄉鎮市,每年過爐時隨香陣頭均由社區民眾自組,沿途民宅均擺設香案迎接,互動參與度極高。

今日六房媽過爐,包括縣長張麗善、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文資局副局長吳華宗、立委劉建國、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民政處長蕭德恕、縣議員陳芳盈、黃美瑤、陳俊龍、張維崢、虎尾鎮長丁學忠、虎尾鎮代會主席林嘉弘、土庫鎮長陳特凱、大埤鄉長林森寳、斗六市長林聖爵、斗六市民代表賴瑪玲、中華民國六房媽會理事長徐萬成等人均到場共襄盛舉。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