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布袋戲日緬懷大師傳藝精神 張麗善縣長:傳承、延續及發揚布袋戲文化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布袋戲日緬懷大師傳藝精神  張麗善縣長:傳承、延續及發揚布袋戲文化

113年1月2日為布袋戲國寶黃海岱大師124歲冥誕,雲縣府今(2)日上午於布袋戲館舉辦緬懷記者會,張麗善縣長、丁學忠鎮長、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黃逢時首席顧問及眾多劇團出席緬懷黃海岱大師,除由張縣長贈送以現代科技3D列印的黃海岱大師布偶予大師之子黃逢時為紀念,現場更發送124顆圓滿杯子蛋糕,寓意圓滿順利。

活動由2023第五屆青年金掌獎得主陳淑如帶來布袋戲表演掀開序幕,陳淑如從小在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就對布袋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國小時參加雲林縣藝文教育扎根發展-圓夢尖兵植根推廣布袋戲班,師承陳文哲團長(雲林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的指導,學習主演技巧,並在全國學生戲劇比賽傳統偶戲組中獲得最佳口白獎,長大後承襲技藝參與劇團及北管團各類型表演活動,展現台灣布袋戲傳承與新活力,也象徵布袋戲技藝掌藝傳承、生生不息。

同時邀請詹惠登教授說明今年預計出版「戲臺裏的魔力」新書計畫,縣府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111年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MOU),為奠定臺灣布袋戲系統化教學及積極培育人才而努力,由縣府委託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編撰,是第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推廣教材,借重臺灣戲曲學院的專業及各界表演藝術專業人士共同協力製作,成就本教材之多元性及專業度。本書各章節淺顯易懂,附有生動圖片與照片進行操作說明外,還有北中南五個劇團精彩示範短影片、口白與解說,以全彩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

縣長張麗善表示,今天是布袋戲國寶黃海岱大師124歲冥誕,縣府特別舉辦緬懷記者會表達對他的景仰,國寶黃海岱大師擁有深厚的漢學及戲曲底子,為雲林奠定布袋戲的基石,貢獻卓著,更為雲林贏得「布袋戲的故鄉」之美譽。縣府於2007年為表彰黃海岱大師對布袋戲傳承、保存及發揚之卓越貢獻,特定黃海岱生日為「雲林布袋戲日」,藉由舉辦布袋戲日紀念活動,緬懷黃海岱大師的傳藝精神,也勉勵後輩藝師將掌中技藝綿延不絕的傳遞下去。

 張縣長說,為延續黃海岱傳藝精神及發揚「布袋戲的故鄉」的美名,縣府肩負布袋戲的保存、傳承及推廣的重責,縣府不僅與其他縣市進行交流,更走向國際與「世界偶戲重鎮」法國的國立夏勒維高等偶戲藝術學院、美國西北木偶中心簽署合作簽署備忘錄;同時今天我們也公開「戲臺裏的魔力」新書,預計今年出版,由詹惠登教授團隊以深入淺出、多元豐富的方式撰寫,作為布袋戲推廣教材,結合縣府布袋戲植根計畫深入校園,聘請傳藝師資進入校園,讓學生從教育及演練中學習布袋戲,促進布袋戲文化往下深耕與傳承,使更多人領略其蘊涵的魅力,傳承、延續及發揚布袋戲文化。

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為延續黃海岱、黃俊雄大師在布袋戲的努力與傳承,縣府持續扮演布袋戲文化推手,每年辦理國際偶戲節,讓「臺灣意象」布袋戲文化邁向國際舞臺,並鼓勵採用數位科技方式呈現布袋戲的多樣面貌,達到傳統技藝與科技共生,吸引更多人關注並投入布袋戲傳統藝術,為布袋戲創造新時代的精神與價值。例如:雲林布袋戲館內正展出新勝景掌中劇團【搬戲時光】光雕布袋戲特展,就使用光雕3D動畫投影方式呈現炫目聲光效果及「布袋戲雕刻上色造型班」成果展,邀請陳錫煌藝師之徒陳伯健藝師以現代科技3D列印與傳統技藝結合,開辦偶頭雕刻、彩繪、造型設計課程,讓學員除能學習傳統技藝的特色外,更能以相較短的時間完成作品,將成果展示於雲林布袋戲館兒童影音室。

 陳璧君處長指出,雲林布袋戲館常設展廳設有「紀念布袋戲國寶-黃海岱展覽」展出黃海岱手稿、戲偶、劇本,一同感受黃海岱超過一世紀的風華歲月,農曆新年期間布袋戲館也策劃一系列表演活動,民眾可上雲林布袋戲館FB粉絲專頁查詢,歡迎大小朋友到虎尾文化館舍遊玩,旅外的雲林遊子返鄉過好年。

124顆生、旦、淨、末、丑臉譜杯子蛋糕,寓意圓滿順利124顆生、旦、淨、末、丑臉譜杯子蛋糕,寓意圓滿順利


    雲林縣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工程動工 張麗善縣長:打造斗六綠都心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工程動工 張麗善縣長:打造斗六綠都心

    「雲林縣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工程」2日在縣長張麗善主持動土典禮下正式動工;張麗善縣長指出,人文公園區段徵收面積17.88公頃,規劃住宅區、商業區、宗教專用區、道路、機關用地等,將設置公園、停車場(兼具滯洪池)等設施,發展成斗六綠都心,帶動地方繁榮,未來將規劃社會住宅,打造社會共融生活圈。

     張麗善縣長指出,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歷經很長一段時間,緣起於地方希望保留台糖承租的人文公園,當時她擔任立委與前縣議員李建昇為此向中央爭取,前立委許舒博也協助爭取延長人文公園租期。張縣長表示,109年她上任縣長後,積極推動針對人文公園區段徵收,同時讓明德宮能夠就地保留,讓祂能夠繼續庇佑居民;111年內政部核定區段徵收範圍,去年核准細部規劃計畫,拿到開發同意書,今天動土,預定在114年12月完工。

     張縣長說,人文公園區段徵收規劃有住宅區、商業區、宗教專用區等,將設置公園綠地、停車場等,其中規劃出1.1公頃配合斗六市公所的膨鼠公園,做一個戲水公園並提供遊客停車空間,未來在縣府與斗六市公所合作下,絕對是一個中台灣最好的親子遊樂基地,縣府也將規劃0.6382公頃社會住宅用地,照顧社會各階層,並提供優良的住宅品質。

    地政處長蘇瑞元表示,人文公園區段徵收工程為縣府因應極端氣候之變遷,規劃滯洪空間,補強都市計畫之滯洪及防災功能,同時透過區段徵收提高土地之容許使用強度,建構合理的土地使用配置,讓商業軸線得以延伸,同時規劃完善之公共設施,強化都市多元機能,打造優質生活及居住環境,完善整體都市機能。

     地政處表示,本工程開發範圍主要以雲林路、明德路、大學路及中山路既有道路為邊界,不影響既有土地發展紋理,其中明德路、雲林路二段都市計畫寬度40公尺道路,因尚有部分未徵收開闢,經過本次整體開發拓寬後,將有效改善現況道路縮減的情形,提升通行安全性及便利性。

     另原有人文公園規劃保留3.4849公頃之原有大草坪特色,並將其定位為可提供舉辦全國性、地區性及社區性的活動場域,提供具備生物棲地、美化都市景觀、滯洪防災及舉辦大型活動等多元功能,延續斗六市綠色門戶的特色意象,使斗六地區成為更友善、永續及宜居的韌性城市。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