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雲林北港的美麗 臺日學者聯手《重返古笨港》新書發表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認識雲林北港的美麗  臺日學者聯手《重返古笨港》新書發表

  • 歷經四年的整理、研究及編撰,雲林縣政府委託台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及日本東京大學合作,《重返古笨港—雲林北港出土文物 臺灣與日本合作研究》專書終於付梓,今(30)日上午於北港文化中心舉辦新書發表會,副縣長謝淑亞、文觀處長陳璧君、文物捐贈者林永村先生、研究團隊臺南藝術大學教授盧泰康、東京都埋藏文化財研究中心主任調查研究員長佐古真也、石神井公園故鄉文化館長小林克、臺灣大學老師黃川田修、北港鎮長蕭美文及吳登興等幾位藝師齊聚,共同見證雲林對於歷史文化努力的碩果。

雲林縣北港鎮是臺灣古地名「笨港」的所在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林永村先生從1981年起就和一群文史工作者在北港溪的兩岸蒐集古文物,1991年北港朝天宮後側的北港鎮第二公有零售市場改建時,發現不少先民使用過的陶瓷器、瓦片、古幣等文物。林永村先生希望透過捐贈,讓古文物可以留在北港永久保存,見證北港在臺灣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價值。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特別感謝林永村老師,不僅長期致力於北港在地文化的保存,更無私的將多年來用心蒐集珍藏的兩萬六千片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標本,全數捐贈給雲林縣政府,他對家鄉的熱愛及為家鄉的奉獻精神,令人感佩!也感謝他對縣府團隊的信任,將這批文物標本交給縣府保存與研究,我們也不負所托完成這套《重返古笨港》專書。

謝淑亞說,雲林縣是一個擁有豐富文化和歷史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有許多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古代聚落、廟宇和遺址。近年來我們對文化資產相當重視,北港更是受到女神媽祖祝福庇佑的文化重鎮,有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國家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北港進香、古笨港遺址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雲林文化,也能激發更多的學者和專家對於雲林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研究和保護,推動我們的文化和歷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台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表示,這批標本經過臺、日雙方學者詳實精細的測量、繪圖、攝影與研究,反映古笨港在清代的貿易與交流情況,也揭示先民的生活樣貌、審美品味與物質文化等多重面向。專書分上、下兩冊,上冊「遺物編」涵蓋了各類瓷器、陶器、磚瓦、糖漏、骨貝類、金屬器、木器等基礎資料,下冊「研究編」則收錄臺灣與日本學者們的相關研究論文。專書內容皆為中、日文雙語呈現,不僅是跨國學術合作成果,也是對古笨港歷史篇章的重要補充。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這批珍貴的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經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與日本東京大學的國際學術合作,進行了完整記錄整理與分析研究,為古笨港歷史篇章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文物研究是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在盧泰康教授的促成下,很榮幸邀請到來自日本的考古與文物專家參與共同研究,並高度肯定這批古物對北港歷史脈絡梳理的重要性,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熱情貢獻,使得這本書的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雲縣府要向所有參與這本書籍編撰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

陳璧君說,古文物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它們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信息,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信仰等方面,也為今天的社會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期許透過此次的研究出版,讓雲林北港的文物不再只屬於地方記憶,而是透過這些文化資產來為台灣說故事給全世界聽。

 

雲林縣表揚30位新住民模範母親 副縣長謝淑亞頒獎致意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表揚30位新住民模範母親 副縣長謝淑亞頒獎致意

  • 雲林縣新住民人口有1萬6千多人,她們遠渡重洋,千里迢迢來到雲林落地生根,縣府今(4/30)日於斗六三好國際酒店尊爵廳辦理雲林縣112年新住民模範母親表揚活動,感謝她們為雲林這塊土地及家庭無私地付出。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明天就是五月了,每年的五月就讓人想到母親節,相信這個節日對大家來說意義非凡,尤其今天在座來自世界各地的姊妹,更是感觸特別深。雲林縣自109年度開始辦理表揚新住民模範母親活動,就是要肯定新住民母親們來台組家庭的艱辛及不易,語言的隔闔、文化的衝擊、生活習慣差異還有人生角色變換,都僅僅憑著隻身一人在台面對、適應、克服,內心堅毅,勇敢面對。現在社會家庭經濟壓力不同以往,往往需要雙薪才能支撐家庭的開銷,新住民母親們來台生活不僅僅是單純的相夫教子,照顧好家中事務,也常常扛起家中經濟重擔,不管是菜籃子或是公事包,一樣都沒有少。生活上種種的挑戰,以及家人甜蜜的負擔,淬鍊出新住民媽媽們堅毅勇敢的精神。

謝副縣長指出,本次榮獲新住民模範母親表揚名單原屬國籍為越南者有17名、大陸8名、印尼有4名、印尼華僑1名,顯示出雲林縣新住民的人口比例以越南、印尼及大陸地區為大宗。其中來自越南的黎氏青瑞,婚後發現丈夫得了嚴重的肝硬化後,必須進行換肝手術,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她決定捐贈自己的肝臟給先生,但因術後細菌感染先生仍不幸離世。當時的她才35歲,家庭經濟重擔從此就落在她1人身上,有兩個年幼小孩及婆婆需要照顧,為了增加收入,週一到週六都上班並且加班至8點才回家,母兼父職拉拔孩子長大,小孩也很爭氣乖巧懂事,目前都已順利考上大學。
另外原印尼國籍的吳細妹女士,因丈夫從小罹患小兒麻痺,早期醫療資源缺乏,沒施打疫苗導致右腳萎縮。婚後育有3女1子,吳女士肩負照顧家人生活起居,同時負責家中養豬場的工作;長女出生後發現有聽覺異常問題,孩子年幼時經常陪同到台南啟聰學校就讀,並因此參加聲暉協進會,目前也擔任協進會理事及志工。身為母親為了可以更有能力照顧家庭與小孩,白天忙家務、晚上則到學校進修,並努力學習手語,只為了可以跟子女有良好的溝通方式。吳女士經常到聲暉幫忙當任志工、並且敦親睦鄰,目前擔任元長鄉五塊村鄰長一職,經常在鄉里幫忙服務村民。

而同樣來自印尼的謝夢音女士,先生是一位聾啞人士,因為小時候生病發高燒導致喪失了語言和聽力功能,跟先生只能用手語交談,公婆只懂台語,而陪伴她的只有兩冊基本華語日常用語,僅靠著這兩本書學起了新語言。婚後與先生在自家開了一家快餐店,扶養三個孩子長大,到今已經大學畢業了。因為親身經歷過才深深體會到語言不通帶來的害怕無奈與無助,工作空閒時常會去協助通譯當溝通的橋樑。

謝副縣長再說,今天非常開心可以代表張麗善縣長向在座新住民姊妹們恭喜,此外也要向大家學習,人說「女子為母則強」,跨國婚姻面臨許多挑戰,各位從世界各地飄洋過海來到寶島、來到雲林,從零開始一路都需要去做不同的學習跟適應,而生活就是要不怕困難迎面而上,經過時間的釀造,過往的辛酸終將化為甜蜜,留下來的就是感動人心的生命經驗;新住民母親們帶來不管是在文化、在飲食,甚至在各自成功的故事,都是一本又一本的好書,縣府也希望透過公開表揚的方式,敬邀新住民母親與家人偕伴參加,一起感受這光榮的時刻,帶給新住民母親們更多刻骨銘心的感動,臺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人,尤其是在雲林,因為在大家的到來,因為大家的努力綻放,讓雲林好美麗。

雲林縣112年新住民模範母親表揚名單:

黎朋愿 女士:斗六戶政推薦

全九玲 女士:斗六戶政推薦

龔蘇碧 女士:斗六戶政推薦

吳瑞櫻 女士:斗南戶政推薦

李麗華 女士:斗南戶政推薦

鄧玉水 女士:斗南戶政推薦

陳氏娣 女士:虎尾戶政推薦

李月清 女士:虎尾戶政推薦

黎氏青瑞 女士:虎尾戶政推薦

吳細妹 女士:虎尾戶政推薦

韓莉 女士:西螺戶政推薦

陳麗菁 女士:西螺戶政推薦

阮氏金軒 女士:西螺戶政推薦

蔡細妹 女士:北港戶政推薦

蔣金榮 女士:北港戶政推薦

俞娟 女士:北港戶政推薦

黎氏芳 女士:麥寮戶政推薦

阮金莼 女士:麥寮戶政推薦

曾郭嬌 女士:麥寮戶政推薦

李氏美玲 女士:麥察戶政推薦

鄭明雅 女士:民政處推薦

吳秋萱 女士:新住民服務中心推薦

溫春梅 女士:教育處推薦

范氏合 女士:警察局推薦

梅玉珠 女士:衛生局推薦

黃清竹 女士:衛生局推薦

王艷 女士:東南亞文化教育協會推薦

楊佳芯 女士:社會關懷協會推薦

謝夢音 女士:社會關懷協會推薦

朱淑珍 女士:新住民姊妹協會推薦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