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教育注入新活水 樟湖生態中小學轉型公辦民營學校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為教育注入新活水 樟湖生態中小學轉型公辦民營學校
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自今年8月起順利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今(30)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由張麗善縣長、教育處邱孝文處長、張榮發基金會鍾德美執行長、誠致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古坑鄉長沈勝騰、校長陳清圳與師生家長社區及各界代表揭牌啟動,見證雲林教育的新里程碑。
張麗善縣長等揭牌
張麗善縣長等揭牌
張縣長表示,今年適逢莫拉克風災重建十周年紀念,當年由張榮發基金會災後援建的雲林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在縣府支持下,自今年8月1日起,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為傳統教育注入一股活水,讓偏鄉不再是偏鄉。
張麗善縣長與師生合影
張麗善縣長與師生合影
張縣長指出,縣府對於偏鄉的教育發展一向非常積極,結合公私部門挹注資源,讓偏鄉學校也能夠有競爭力,並藉著良好的學校教育,吸引雲林外漂子弟願意返鄉,社區與學校共好共榮發展。
張縣長致詞
張縣長致詞
鍾德美執行長表示,樟湖國中小在基金會援建的五所莫拉克受災偏鄉學校中,創下許多第一紀錄,包括校地場勘最多次、施工程序最複雜、援建經費最高、興建期程最久及最後完工。校舍總面積達2.78公頃,縣府因考量當地並無國中,將原本的樟湖國小升格為國中小,成為9年一貫學校,並為援建的五所偏鄉學校中,第一所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維持偏鄉學校的競爭優勢。
張麗善縣長感謝張榮發基金會協助
張麗善縣長感謝張榮發基金會協助
學校自102年完工啟用後,在校長帶領的教學團隊努力下,實施實驗教育,樟湖的教學成果獲得家長與社區民眾的信賴。但因為社區面臨到少子化,加上所處地區特殊偏遠,為了讓學校維持好的教學品質,同時有穩定的師資,透過公辦民營方式,結合政府機關資源並引入民間團體能量,建立支持輔導系統,讓師資結構能長期穩定,並有更穩定的資源挹注,引入更多的力量,協助學校與社區發展,打造雲林孩子優質學習環境。

本次受委託辦理單位為誠致教育基金會,與張榮發基金會共同經營,公辦民營後,學校將導入品格教育,結合原來的四季課程,並且建構卓越的教學系統,配合數位學習,縮短城鄉差距,希望打造一個具有知識力和品格力的學校。讓山區的學生不再偏遠,同時可以保持高度的競爭力,這也是縣府希望透過公辦民營方式,與民間團體攜手,共同提升公立學校效能的目的,也宣示縣府對教育的重視。

針對蘇治芬委員質疑臺西綠能專區改回產業園區 雲林縣政府回應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針對蘇治芬委員質疑臺西綠能專區改回產業園區 雲林縣政府回應
 
針對蘇治芬委員質疑臺西綠能專區改回產業園區一事,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長周柏吟今(30)日偕同建設處長李俊興親自說明表示,縣府將臺西綠能專區改回產業園區是為配合中央政府臺商鮭魚回流的政策,讓臺西工業區的土地利用更具彈性,且多次與行政院商談,獲得張景森政務委員與經濟部的支持,以經過實際調查952位私有地主意願,在僅有1/3的土地同意做綠能發電的情況下,為保障其他地主之權益,做出調整產業用地之決定。縣府認為近日來一系列惡意挑播扭曲以上事實之行為,才是阻礙地方發展之元兇。
針對蘇治芬委員質疑臺西綠能專區改回產業園區,縣府回應。
針對蘇治芬委員質疑臺西綠能專區改回產業園區,縣府回應。

周柏吟指出,目前縣府參考中央政府與張景森政務委員建議,希望透過後續與地主、經濟部工業充分溝通及討論協商確認引進產業類別、開發流程與方向後,再依「產業創新條例」規定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申請後續台西產業園區計畫。在有限土地資源下,期望臺西產業園區以產業用地儲備機制,採分期分區方式開發,並引進低污染、低耗能、低耗水、高產值及循環經濟等相關產業,達到地盡其利、創造地方繁榮之目標。 

至於蘇治芬委員陳情蔡英文總統,以及其念茲在茲的三井集團,縣府認為蘇治芬委員曾擔任雲林縣長長達九年,卻罔顧民意,在僅有1/3的土地同意鋪設太陽能板發電以及綠能專區將變成零碎、穿孔式工業區的事實下,卻一味幫尚未得標之財團請命,並刻意打擊雲林縣政府及張麗善縣長規劃地盡其利開發臺西工業區之良善政策,對此一系列惡意挑播扭曲事實之行為,才是阻礙地方發展之元兇。 

再次重申,雲林縣政府從來未反對綠能發電,將臺西綠能專區改制為產業園區,在縣府構想是期望以兼容並蓄打造既可容納綠能、也能引進其他產業共同發展的園區,讓全體雲林民眾期待綠能發電同時,更要引進產業進駐,而非只是提供土地當作發電廠。雲林縣政府將確保所有鄉親權益不受影響,也期待大家攜手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