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3次流標 雲林縣虎尾鎮平和國小非營利幼兒園動工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歷經13次流標 雲林縣虎尾鎮平和國小非營利幼兒園動工

在物價飛漲、疫情及市場缺工的衝擊下,虎尾鎮平和國小非營利幼兒園新建工程歷經13次流標,經費從3800多萬增加為6600多萬元,今(30)日終於在縣長張麗善、議長沈宗隆等人共同見證下動工,預計明年8月完工,提供民眾平價、專業優質、就地就近的教保服務。

縣長張麗善指出,因應少子化及雙薪家庭時代的來臨,為了讓縣民願意生、能夠養,縣府積極推動多元平價教保服務,感謝縣內8成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托育,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由於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虎尾鎮公立幼兒園比例偏低,她上任後逐年設立中正非營利幼兒園、中溪國小附設幼兒園及虎尾非營利幼兒園,加上今天動工的平和國小非營利幼兒園,才讓虎尾的公立幼兒園比例達到百分之二十。

張麗善表示,縣府不只希望提供鄉親就近就地的教學環境,也希望公、私立幼兒園能並駕齊驅、共存共榮,提供家長更多元、優質的教保服務選擇,讓縣內的孩童都能在快樂、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平和國小校長籃綉慧指出,平和非營利幼兒園新建工程原核定經費為3800多萬元,由於物價上漲及缺工,雖然經過2次預算追加,還是連連流標,今年4月,教育處特地再向中央爭取將補助額度調高到6600多萬元,終於在第14次招標時順利標出,感謝高苑營造有限公司願意投標這個工程,接下來學校會攜手建築師及營造公司,控管好工程進度及品質,期許能於112年順利開辦。

平和國小非營利幼兒園建築示意圖平和國小非營利幼兒園建築示意圖
籃綉慧表示,平和非營利幼兒園由吳建志賴人碩建築師聯合事務所規劃設計,基地坐落於平和國小前庭綠地,綠樹環繞,立體造型融合內部S型的空間設計,讓動線上更加流暢與活化,每個空間之間的轉折與角落,都為小朋友們設計了停留與活動的新可能性,完工後預計招收4班106位學童,希望能教育出好品格、懂感恩及具有正能量的好兒童。

 

今日動土奠基典禮,由縣長張麗善、議長沈宗隆、縣議員陳俊龍、黃美瑤、林文彬、虎尾鎮長丁學忠、虎尾鎮代會主席林嘉弘等人共同持鏟動土,祈求工程順利,縣議員王鈺齊助理、蔡明水助理及多位里長、校長也到場觀禮。

雲林縣政府培育社區 挖掘社區亮點與需求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培育社區 挖掘社區亮點與需求

  • 雲林縣政府於今(30)日運用本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補助,於雲林縣斗六市龍潭社區活動中心辦理「雲林縣111年度社區培力與輔導計畫社區人力培育 社區人力培育-社區擾動策略課程」,與社區夥伴相互討論,共同學習陪伴成長。

 張麗善縣長首先感謝本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補助支持推動本縣社區發展各項業務,雲林縣至今共成立444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動能是縣內韌性血脈,在推動社區發展中,除輔導會務財務定期申報,辦理福利社區化活動及方案亦也是社區活絡的要素,而了解社區需求是基本且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希望藉由本課程提升社區能力內涵、知識及實務技巧,強化社區必備的基礎能力。

 張麗善縣長表示,縣政府長期以來對於社區的推動不遺餘力,提供社區發展協會之資源多元且廣泛,根據本次課程潛力型社區的特性,鼓勵社區辦理社會福利服務、環境、文化、地景、產業等多種計畫以利社區之整體發展,而在推動福利社區化等多項業務中,藉由了解社區需求來延伸多項福利服務及方案為社區發展基礎,因此期望透過專家學者的引導,將社區需求調查之技巧傳達給社區,使社區發展工作者對於社區需求等相關層面有更專業的認知,以利往後社區發展協會在多項福利社區化相關業務的推動,攜手共創幸福、自主、共好及永續之航途。

 張麗善縣長指出,縣府團隊積極推動社區議題,由雲林縣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結合中華科技大學社區輔導團隊致力提供在地社區的網絡平臺,以培育及輔導社區組織,亦持續規劃聯繫會報、培訓課程、標竿社區學習等各式活動,提供公私部門雙向溝通與各社區發展協會相互交流管道,達到行政一體,帶動本縣社區整體發展,共同與社區朝向「自主、活力、幸福、永續」發展。

 社會處長林文志表示,自張麗善縣長上任以來,縣府更進一步協助及輔導公所及社區攜手爭取衛生福利部旗艦型計畫,於110年度成功為雲林縣爭取16年來的第一艘大旗艦,小旗艦家族計畫今年更評選5艘旗艦,創歷年新高;而本縣麥寮鄉海豐社區發展協會於衛生福利部於109年辦理之「第六屆社區金點獎」中,在全國4200多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中脫穎而出,也為雲林縣帶來第一座金點獎,在強化推動各項高齡友善服務策略上,縣府也積極推動各項社會福利服務,同時關注提升服務之品質,期待未來雲林服務持續多元推動,有效促進社會包容及社會資源衡平使用,讓雲林社區不斷上場,縣民們愈來愈幸福。

斗六焚化爐引反彈 雲縣府籲特定人士虛心面對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斗六焚化爐引反彈 雲縣府籲特定人士虛心面對

  • 針對斗六焚化爐雲林民進黨黨部於(29)日記者會內容,對縣府有諸多與事實不符的指涉,雲林縣政府特別澄清如下:

 雲林縣政府向經濟部工業局洽購雲科工大北勢用地、清楚標示主要流程是將垃圾處理後產生再生燃料循環使用、以無設置焚化爐、無設置污染排放煙囪之開發行為。

 2020/5/17張麗善縣長向前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出的是「綜合廢棄物處理中心」,就是目前的「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完全沒有提到要蓋焚化爐。當天遞交給經濟部的資料,也沒有要求蓋焚化爐;經濟部收到本府陳情後,工業局也在2020/5/26召開會議討論,雲縣府於會中持續提出興建ZWS,相關會議紀錄皆留有記載。不僅如此,為了讓中央更理解ZWS的效果與目標,張縣長於今年3月時也親自率領縣府團隊拜會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再次表達希望利用雲科工大北勢的環保用地作為ZWS預定地,但並未被採納。

 雲林縣垃圾處理問題存在已久,張麗善縣長自2018年底上任後,積極檢討垃圾處理方式,推動「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系統」,目前每天可以處理100至150噸垃圾,遵循環保署訂定「固體再生燃料(SRF)相關管理方式」及「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也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優化ZWS相關設備,讓雲林初步具備垃圾自主處理能力。

 雲林縣政府表示,雲林縣科技工業區廢棄物處理方式屬經濟部工業局權責,雲林縣政府甚至非環評委員成員。雲林科技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第13次變更),環評書件針對變更內容之相關規劃說明極不完整,且全然未考量碳中和及循環經濟等政策方向,因此環保局於會中就專業意見針對各面向均提出質疑,雲林縣政府與環保局並非環保署環評委員,並無參與投票同意之權,最終仍為專案小組委員進行討論及行使同意或駁回之建議權。

 雲林縣政府呼籲雲林民進黨從政人士,應該虛心且誠實面對雲林鄉親的疑慮,若只是為了維護特定人士而一再轉移焦點,恐怕無法取信於人民。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