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兩年雲林空氣品質維護工作受中央肯定-榮獲「特優」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連兩年雲林空氣品質維護工作受中央肯定-榮獲「特優」

  • 雲林縣空氣品質維護工作,連兩年(109-110)獲行政院環保署直轄市及縣(市)空氣品質維護或改善工作執行績效評比「特優」,主要以離島工業區污染管制、濁水溪揚塵治理、敏感族群考量劃設校園空氣品質維護區、推動農耕髒污自主改善等特色榮獲中央肯定,縣長張麗善感謝同仁用心及民眾配合,繼續率領團隊努力改善空氣品質,讓鄉親呼吸乾淨的空氣。

 為維護空氣品質,積極推動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及逸散污染源等三大面向,訂定34項管制措施,並積極跨單位與跨局處合作,固定污染源方面:包含推動鍋爐使用低污染燃料,燃氣鍋爐比例更由44%提升至91%,已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後空氣污染物排放;推動離島工業區管制,製程設備升級如排放管道裝設尾氣加熱設施(MGGH)及濕式靜電集塵器(WESP)等,另運用各項智能科學儀器協助查緝污染源,包含架設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移動式監測車、CCTV、無人機載運熱顯像儀等,開發環境資訊整合APP供民眾查詢環境監測數據。

 移動污染源方面:本縣電動機車設籍數成長7倍;全國首創劃設校園空氣品質維護區(公誠國小);除六都以外首創導入-智慧電動機車共享,以「低碳生活」、「低碳觀光」及「低碳教育」等三大面向規劃,使用迄今累積公里數5,153萬公里,換算約減少汽油使用量218萬公升,碳排減量425萬公斤。

 逸散污染源方面:露天燃燒管制推動三化一目標,透過通報全民化、稽查科技化(智能AI判煙主動通報系統)及農廢資源化,逐步掌握燃燒熱區及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需求,並透過跨局處合作,建構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基地,藉源頭減量改善露天燃燒問題。

 濁水溪揚塵改善及生態復育:與第四河川局等中央單位攜手努力合作,透過水覆蓋、綠覆蓋、稻草蓆、文蛤殼、生物膠等各式工法改善,河床裸露面積從106年1,500公頃降至110年814公頃,改善 45.7%;河川揚塵事件日也由59天減少到6天,改善89.8%。在各方面努力下,空氣品質顯著的改善,106年度PM2.5年度平均值為26.7µg/m3,110年度為18.8µg/m3,改善率29%,106年度AQI>100發生頻率為28%,110年為12%,改善16%。

 張縣長麗善表示,連兩年榮獲「直轄市及縣(市)空氣品質維護或改善工作執行績效評比」特優佳績,感謝中央及委員的肯定,維護空氣品質需更多人、企業及跨單位合作參與,縣府將持續努力推動各項管制措施維護空氣品質,以提升民眾生活環境品質,讓本縣邁向潔淨家園與綠能永續發展。

解決水患問題 雲林縣府召開新街大排下游支線排水改善說明會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解決水患問題 雲林縣府召開新街大排下游支線排水改善說明會

新街大排出口現況設有防洪閘門,於颱洪豪雨期間出口防洪閘門關閉並採抽水站抽排方式抽排新街大排之逕流,惟渠道水位雖未溢淹但水位高漲,導致周邊低窪地區之地表逕流無法匯入新街大排,造成道路及校園積(淹)水情形。為解決雲林縣水林鄉溪墘聚落長期受水患影響情形,縣府團隊於110年度向中央單位經濟部水利署爭取補助,於今年度獲核定「新街大排下游段支線排水改善應急工程」總經費400萬元辦理改善。雲林縣長張麗善(6)日率縣府水利處長許宏博召開新街大排下游支線排水改善說明會,向鄉親報告工程內容,盼透過水系、地勢、地形通盤治理規劃,減輕新街大排負擔,解決當地水患問題。

今日改善工程說明會,吸引數十位居民到場參與,縣議員黃文祥、溪墘村長鄭振裕等多位地方民意代表也到場關心。縣長張麗善表示,溪墘村位於雲林縣水林鄉,南邊以北港溪與嘉義縣相鄰。溪墘村居民早年均居住於北港溪河床內,堤防為土堤,每逢豪雨均受溪水暴漲及逢海水漲潮等影響氾濫成災,因此政府相關單位開始重視此一問題,於民國62年遷村至堤防外,並重新修築堤防及興建水閘門調節水量,後續於民國99年新街大排新街抽水站完工後,水患之苦逐漸改善。

張縣長指出,考量現階段極端氣候影響甚劇,造成暴雨集中、集流時間縮短,以及歷年於颱風豪雨後,仍有淹水之災情。尤其,去年八月急速暴雨,不只北港街上,包括新街大排跟溪墘村鄉親遭逢水患。為有效解溪墘村地區水患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縣府水利處已針對淹水區域進行調查規劃,並與水林鄉公所、村長及當地居民進行訪談,充分瞭解災害情形。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本工程位置位於新街大排出口左岸之堤後排水路,為加速豪大雨期間周邊聚落內水之排放,將於既有堤後排水路處旁設置抽水機平台,供緊急抽水作業使用,並埋設箱涵及抽水機用不銹鋼管等相關設備,工期約90天;由於汛期將屆,水利處會盡力縮短工期,希望能儘速發揮效果,確保縣民生命財產安全,並減輕洪災直接造成鄰近農作物之損害。

張縣長強調,水患治理工程需要透過評估現場狀況、在地鄉親經驗與水利單位進行通盤檢討跟分析,評估最好的方式、工程,才能有效率的解決水患問題。目前為止,縣府向中央爭取6億多的治水經費,地方自籌也將近2億經費,唯有中央跟地方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解決水患。她也感謝在地村長、代表、議員提供寶貴意見給技術單位,以因應解決地方問題,滿足鄉親需求。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