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雲林單車文化節-金水164鐵馬尋寶騎暨自行車摺頁發表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2022雲林單車文化節-金水164鐵馬尋寶騎暨自行車摺頁發表

為推廣雲林的自行車旅遊,雲林縣政府將於7月9日舉辦單車文化節,除規劃6大主題、5處經典小鎮及4條鐵支路等15條自行車路線外,還以插畫風格印製兼具美觀及實用性的自行車摺頁,方便民眾感受以自行車慢遊雲林縣之美。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2022年為雲林縣全民健康運動年,配合SDGs永續發展的願景,自行車是最適切的交通工具,希望透過打造縣內自行車的騎旅風氣、綠色旅遊,進而落實全民健康運動年的精神與理念。

雲林縣府今(14)日在文化觀光處圖書館外迴廊舉辦「2022雲林單車文化節-金水164鐵馬尋寶騎暨自行車摺頁發表會」,由縣長張麗善、縣議員黃美瑤、周秀月、賴淑娞、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雲林縣體育會自由車委員會主任委員廖勇成、雲林縣觀光協會理事長陳宏杰及祕書長吳宗龍、雲林縣觀光導遊協會總幹事何美鳳等人共同啟動下揭開序幕,並邀請愛好騎自行車的民眾來雲林,欣賞雲林的好山好水,同時品嚐在地美食。

縣長張麗善指出,2022雲林單車文化節將由金水164線這條具歷史脈絡的路線率先登場,讓民眾從雲林的信仰中心─北港,沿途經過水林(開台第一庄)、口湖,體驗164線文化絲路之美。活動一共規劃2條騎乘路線,有鐵騎45K、深度悠騎25K,當天除了安排單車網紅全程領騎之外,也邀請樂活單車協會以分組騎乘方式帶領民眾參與,並安排闖關集章遊戲,讓民眾可以邊騎邊玩、參加抽獎活動,現場還有舞台表演及鐵馬市集可逛,歡迎愛好自行車運動的民眾踴躍參加。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為延續2022雲林單車文化節精神,讓無法參加7月9日主活動的民眾也能感受金水164線文化絲路美麗之處,特別與「雄獅旅行社」專案合作,推出1日與2日遊行程,結合自行車輕旅的方式遊玩164線周邊景點,北、中、南都可出發,報名方式很簡單,只要進入雄獅旅遊官網搜尋「2022雲林單車文化節」,即可搜尋更詳細的遊程內容。

張麗善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大專院校滾動式調整防疫措施,紛紛暫緩辦理畢業旅行。雲林縣為了讓應屆畢業生留下珍貴的回憶,將推出雲東、雲西「類畢旅」活動,預計於7、8月推出各一梯次共120人可免費參與,歡迎大專應屆畢業生踴躍報名參加。希望透過類畢旅的規劃,能夠稍微彌補大專畢業生無法參加畢業典禮或畢業旅行的遺憾,同時也能感受到縣府對應屆畢業生的祝福。

 凡設籍在雲林縣、身分證字號開頭為「P」或目前在雲林縣工作、就讀雲林縣學校的應屆畢業生,皆可報名參加「類畢旅」活動。後續文觀處也會依據類畢旅遊程,規畫雲東地區與雲西地區2天1夜的安心遊程,內含食宿遊購行與保險,且每人收費不超過500元。更多活動資訊詳情,請關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慢遊雲林FB粉絲專頁及慢遊雲林官網。

 

雲林環保上場 轉廢為寶 「餘」你共享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環保上場  轉廢為寶 「餘」你共享

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等環境永續的課題,對於雲林縣來說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雲林縣為防堵非洲豬瘟,在張麗善縣長上任後,率先推出禁止廚餘養豬政策,對於所衍生出來廚餘問題,逐步推動廚餘去化多元管道,除積極向環保署爭取補助,於虎尾鎮、二崙鄉、北港鎮設置廚餘脫水設備外,口湖鄉公所也推廣黑水虻廚餘去化,並推動校園生廚餘在地處理,111年度又率先全國推出家戶廚餘機補助計畫,朝向廚餘經濟循環目標。雲林縣長張麗善今(14)日出席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於虎尾鎮北溪社區活動中心前廣場舉行「轉廢為寶 餘你共享」記者會,與鄉親分享雲林縣在廚餘處理轉廢為寶,所做諸多努力與成果。

張麗善縣長表示,雲林縣家戶廚餘每日產生量約產生40-45噸,為使廚餘去化管道順暢,持續推動生、熟廚餘分類,經脫水設備之中間處理後,送至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堆肥廠製成有機質材料,深受農民朋友喜歡,有機質材料截至111年5月止累計產製4,390公噸(219,538包),由環保局免費提供在地社區、機關、學校申請取用,民眾可向所在地公所或農會申請,張縣長說,有機質材料不但可以經濟循環、友善環境,歡迎民眾多加使用,雲林縣後續也將推出有機質材料專有品牌「雲溉肥」,打造友善永續生活環境。

除了將廚餘堆肥製成有機質材料外,本縣口湖鄉公所推廣黑水虻去化廚餘,黑水虻是環境友善的資源昆蟲,幼蟲能消化轉換各種類型的廚餘,消化產生的虻糞是良好的天然土壤改良資材。

另外為推動源頭減量,本縣於111年率先全國推動家戶購買廚餘機補助政策,從源頭減少廚餘產生,亦可減少異味產生,維護居家環境衛生,獲得廣大迴響,第一階段補助經費100萬元已申請完畢,補助戶數總計有485戶,本次第二階段加碼補助50萬元預計可補助230戶,預估每年從源頭可減少約500公噸廚餘量。

張縣長指出,在環保局所有大力推動之下,雲林縣廚餘回收展現成效,更獲得中央環保署肯定,榮獲最佳進步卓越獎殊榮。垃圾減量、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等環境永續的課題,對於雲林縣來說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張縣長請民眾務必持續落實回收工作,同時也響應「惜食」觀念,養成「吃多少買多少、吃多少煮多少、吃多少點多少」習慣,若有廚餘產生,請瀝乾後再排出,減輕後端處理負擔。

 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張縣長上任以來,非常重視養豬安全問題,雲林縣率先禁止廚餘養豬,推動多元廚餘處理方式,除了與南亞合作將廚餘轉為肥料之外,另外還有生廚餘、黑水虻堆肥,包含目前正推動家戶廚餘機補助。

 除此,在張縣長極為重視長青食堂食農安全,環保局推動廚餘2.0轉型計畫,也在虎尾鎮公所丁學忠鎮長協助之下,與北溪社區、廉使國小合作,做出來的有機質資材,提供給社區、學校耕作使用,未來收成作物可供應長青食堂或是校園食材,減低化學肥料,確保食農安全。

 後續環保局也會針對廚餘做成的有機資材申請所謂肥料登記證,全面性推廣,希望從雲林縣慢慢拓展到外縣市,共同打造永續環境。

 今日「轉廢為寶 餘你共享」成果卓越記者會,包括縣長張麗善、虎尾鎮長丁學忠、雲林縣議員黃美瑤、南亞資源回收處課長沈東明等人均出席,二崙、口湖鄉清潔隊、北溪社區、廉使國小等也派員參加,共襄盛舉。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