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移師口湖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移師口湖 展示台灣一座大型「智慧養殖與低碳循環」典範觀光園區

雲林縣政府今(9)日於口湖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辦理行動主管會報及地方創生成果記者會,由總經理王益豐為一行人導覽園區智能養殖及低碳循環的運用及推動,並分享漁業科技創生的成功經驗;縣長張麗善表示,該園區的智慧科技養殖方式不僅節水,而且省時、省力又省工,結合太陽能儲能系統,不僅減少用電負擔,還可創造再生能源,值得推廣以提升漁民養殖效益。

張縣長指出,因地球暖化影響,南北極冰山融化,導致水位上升、溫度提升,傳統養殖業面臨嚴峻的自然環境挑戰。口湖鄉傳統上以養殖漁業為主,面臨缺水、缺電、缺人、缺土地的四缺現況。智能魚池可解決前述問題,並吸引年輕人返鄉工作,目前口湖台灣鯛已經完成26個智能魚池,是全國唯一通過國際BAP最佳水產養殖規範 (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 BAP)認證,已成為台灣最大養殖場,並逐步擴大版圖。

 縣長張麗善表示,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園區在智能魚池上方搭建太陽能面板,透過系統整合儲存「離峰電」於尖峰時段養殖,平衝用電量以降低用電成本,一天可以產生約4,000度電,完全落實雲林三不三要綠能政策,符合縣府一地兩用、地盡其利的推動綠能原則,成為全台唯一產業、綠能、生態三贏的示範性觀光園區。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總經理王益豐表示,園區以「智慧養殖與低碳循環」為主軸打造智能魚池,透過IOT感測設備監控養殖魚池,根據水池數據,自動投餌/投藥/給氧/汙水處理等系統,降低養殖漁業的人力支出。智能魚池一池(60坪)的產量可達48,000斤,超過傳統魚池(3,000坪)最多的40,000斤,每3個月即可收成一次;且智能魚池可避免天候因素所造成的漁獲損失,穩定漁獲產量及品質,每池能節省93%用水量(避免超抽地下水),培育出最具競爭力的台灣鯛,帶動地方產業創生效益。

 張縣長說,台灣鯛的「智慧養殖」與「低碳循環」,正是雲林產業的模範,也帶動了口湖當地產業的升級,也是地方創生事業的標竿,讓縣府主管見識到科技導入及低碳永續概念,融入施政作為,相信不久未來定會讓大家看見更不一樣的雲林!

雲林縣【首部曲-顏思齊 風起】音樂劇 12/11金水164滯洪池登場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首部曲-顏思齊 風起】音樂劇 12/11金水164滯洪池登場

  • 『流動藝術饗宴 再造歷史雲林三部曲』活動,包括: 自2021年12月11日開始,首部曲即將於金水164滯洪池演出『顏思齊-風起』音樂劇,現場也有音樂表演及池畔市集;二部曲訂於2022年1月22日於土庫庄役場演出『華武壟-大地』一劇,搭配豐饒市集及午後音樂表演;三部曲訂於2022年2月19日古坑荷苞山桐花公園演出『柯鐵虎-少年』,搭配花舞市集及草地音樂表演,歡迎全台各地所有民眾一同到雲林,走一趟雲林縣深度文化旅遊,感受雲林縣濃厚的藝術氛圍饗宴。


【首部曲-顏思齊 風起】音樂劇於12月11日下午3點30分登場,演出時間1小時,3點起即可免費入場。

音樂劇摘要:
十七世紀的大陸沿海,百姓們長年處於倭寇、海盜橫行侵擾的艱險環境,年輕中醫夏帆,在因緣際會下成為一代傳奇海商顏思齊的船醫,隨著船團歷經艱險,帶著大批移民在海上尋找新家園的旅程,最終他們抵達一個名為笨港的所在。面對外界的威脅、內部的矛盾、虎視眈眈的紅毛子,都考驗顏思齊與鄭芝龍!最後顏思齊和鄭芝龍等28個兄弟一同締造了亞洲海域200多年的和平。

 

此外,12/11下午1點起,籍設有【池畔音樂市集】
13:00 – 13:40  姚培震彈唱 (小毅老師) 
14:00 – 14:40  周鼎曜 湯瑪仕爵士鼓
《100元現金消費券》只要粉專按讚+拍照打卡,現場即發送100元現金兌換卷,限量200份,送完為止!!!! 🔺發放時間14:30
【免費手作DIY體驗】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1o5DvD
體驗時間:12/11(六)14:00-14:30  限量20名,報名從速喔!!
——————————————————

 

【河畔市集攤商大集合】
★土匪之森(木頭工藝品)
★瑪朵手作坊(司康)
★三五鯛魚燒
★請進,來吃甜(紅豆餅)
★阿德的家(瑞士地瓜捲)
★隨玉而安(玉石工藝品)
★村長茶葉蛋
★恩典手工餅乾
★霖媽手作(手工娃娃+餅乾)
★有泥弄陶(陶藝品
★ㄧ思丹品(鹹派)
★小妘手作擴香石
★樂陶(陶藝品)
★朵朵森林(精油香水)
★呷叭哩行動餐車
★興厝 shingtsuo 咖啡 x 輕食
★晁陽綠能休閒農場(黃金活蛋捲、黑美人烘豆)
★吉品生技農場(有機杏鮑菇)
★佶蜂園(蜂蜜水、蜂蜜醋)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