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救護成果榮獲佳績,雲林縣消防人員好棒!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跨界合作,救護成果榮獲佳績,雲林縣消防人員好棒!

  • 內政部消防署於110年9月9日辦理「救護日績優救護人員表揚活動暨主題研討會」,表彰去年一整年守護城市緊急醫療網第一道防線的優秀救護人員與團體,雲林縣消防局本次榮獲多項佳績,再次展示本縣到院前緊急救護品質深獲肯定。

「先生、先生,請你不要緊張,讓我來協助你,我會教你急救,一步一步來,讓我們一起幫助你的家人…」這樣一段溫暖的話語,是我們消防人員的日常,過往我們以為救護車抵達那刻,才是救護人員協助的開端,實則不然,當報案電話進線那一刻,許多您所看不到的人、事、物以流水線作業的方式被啟動,其實,救護,從鈴響那一刻已經開始,除了雲林縣消防局指揮中心、外勤救護人員、雲林縣衛生局、台大雲林分院、成大斗六分院、若瑟醫院、雲林基督教醫院、中國北港附醫與雲林長庚等地醫院皆會接連啟動,只為了提供最優質的急救品質。

為了挽救更多生命,雲林縣消防局積極地優化各種急救能力,並以跨域整合等措施帶來卓越表現,獲內政部消防署評定「特殊績優團體組」、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執勤員林建宏以積極協助民眾執行CPR獲頒「全國乙組生命捕手(線上指導民眾執行CPR)第1名」、六合分隊隊員徐嘉鴻以堅守防疫第一線獲頒「全國乙組防疫後送最多個人獎」、醫療指導醫師台大雲林分院江文莒主任榮獲醫療指導醫師資深獎等殊榮,另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推動生命之鏈,派遣員(護理師)線上指導的優質表現亦獲主題研討會發表,各項傑出表現展現出雲林縣消防局到院前緊急救護的熱忱、積極服務縣民的成果。

雲林縣消防局近期推動院前12導程心電圖措施、重大創傷智慧救援策略、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智慧派遣等,已成功服務多位重症患者癒後良好,表現卓越,勇往邁向幸福雲林。

 

雲林縣「園所防疫零死角 幼兒上學免煩惱!」家長放心、學子安心上學去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園所防疫零死角 幼兒上學免煩惱!」家長放心、學子安心上學去

  • 近日雙北幼兒園傳出疫情,縣長張麗善關心縣內幼兒園防疫狀況,9日上午在斗南鎮長沈暉勛、教育處長邱孝文、衛生局長曾春美及新聞處長羅楚東陪同下,前往斗南鎮立幼兒園實地了解學校防疫整備,希望透過實地視察,為讓家長放心、確保幼童可以安心到校上課。

縣長張麗善表示,最近北部幼兒園爆發Delta群聚,令人憂心忡忡,今日特地至縣內幼兒園檢視整體防疫流程,為讓園所能完善完成防疫規劃及充實防疫物資,縣府已核定防疫物資補助經費,協助各校防疫,讓所有家長、學童安心放心。因應變種病毒威脅,縣府嚴謹要求,只要師生一人染疫,就全校停班停課。目前所有縣內幼兒園老師已於7/12起施打第一劑疫苗,由於目前沒有專為兒童設計的新冠肺炎疫苗,為了孩子,防疫更要落實,她請學校、老師協助瞭解學童家庭成員是否有往來高風險區,或是跟確診者足跡重疊等情形,也提醒家長,若孩子若有流鼻涕、發燒症狀,請在家休息,先不到校。

張縣長指出,教育部公告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縣府已指示園所務必配合辦理,落實環境及空間清消管理、入校師生體溫量測、手部消毒,餐飲防疫措施,及幼童專用車落實固定座位,並於每批學生上車前下車後加強車內清消,教育處也會進行幼兒園防疫專案密集稽查,務必做到滴水不漏,勿讓疫情進入幼兒園。

此外,為避免開學後因用餐造成防疫破口,縣府要求園所教室及用餐環境保持通風,用餐距離應相隔1.5公尺間距或使用隔板,廚房環境衛生要提升防疫作為,如飲水機消毒及廚務人員個人衛生管理要到位,以確保幼童用餐安全衛生。

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超前防疫!張麗善縣長在7/12便已指示針對縣內各幼兒園教職員同仁進行疫苗施打,並請教育處於開學前完成各幼兒園教職員工疫苗施打、充實幼兒園防疫物資及相關防疫作為,務必讓幼童能於開學時安心上學。邱孝文補充,縣內各幼兒園教職員工除了特殊原因之外,已全面完成疫苗施打。若尚未施打第一劑或已施打但未滿14天的幼兒園教職員工,須檢具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才能進入幼兒園,且每7天必須複檢一次,務必確認進入幼兒園人員是安全健康的。

面對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張縣長希望在各園所努力規劃安排,幼童家長配合防疫指引下,杜絕疫情進入校園,讓家長能放心,學童也安心上學。更衷心的期盼疫情能趕快退散,快一點回復到健康自由的快樂生活。

「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上場 農民一起來加入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上場 農民一起來加入

  • 雲林縣政府於(7)日辦理「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宣導說明,召集各鄉鎮市青農來交流雲林農業新科技。

 縣長張麗善表示,以往農業都是看天公伯在生產,天氣好的時候會盛產,價格不好;天氣不好的時候會全無收成,加上產銷資訊的不透明和延遲,讓我們的農民和農業總是相當的辛苦,因此縣府透過建置「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來幫助農業。

 處長吳芳銘說明,現在我們透過智慧科技,蒐集彙整農業的數據資料,幫助農民更了解農業資訊,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共分為三大架構:

(1)    產銷資訊儀錶板:透過自動蒐集農業相關公開資料,並以互動式圖表,呈現交易價量、產量、進出口等資訊,提供查詢功能,協助農民掌握產銷資訊。

(2)    GIS圖台: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的技術,顯示雲林農產業分布的圖資,同時進行農業和天氣影響區圖層套疊,讓大家可以更清楚雲林農業的現況,瞭解天氣影響區域等。

(3)    系統管理:將這些農業資料進行農業大數據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以往農業的紀錄及推測未來的趨勢,並將預警結果訊息,推播給使用者。

 未來雲林縣的農業將透過行動化、資訊化的過程,協助農民與相關單位掌握農情產銷資訊、進行農業決策分析、針對氣候變異、產銷問題及農災超前防範。更期許在縣政府、各鄉鎮市公所與農會、與農民的共同努力下,達到資訊互通,提高對雲林縣農業即時狀況的掌握度與應變力,雲林農業數位新世代,你我一起來加入。

雲林縣積極改善空氣品質及推動能源轉型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積極改善空氣品質及推動能源轉型

  • 8日環保團體於縣府廣場前所表達六輕碳排放及汽電共生廠16座燃煤機組污染排放問題的訴求,環保局重申維護空氣品質,是環保局唯一的立場,也是縣民殷切的期盼,在工安、環境評估無虞情況下,絕對全力支持燃煤轉燃氣,而麥寮電廠燃煤機組於2025年除役後,屆期將不再核發燃煤許可證;另透過跨局處輔導企業節能減碳作為,朝向雲林縣淨零碳排目標前進。

 針對燃煤機組污染排放及減少碳排放,雲林縣早在108年研擬109-112年雲林縣空氣污染防制計畫書時,即要求離島工業區評估污染減量30%,並於108年11月至110年4月數度邀集台塑集團代表召開環境友善協商會議,除協談污染改善及減少碳排放相關措施外,亦要求台塑集團提出燃煤電廠燃料改善或能源轉型規劃;另於110年7月14日舉辦「雲林縣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諮詢」會議,邀請專家和台塑集團代表,討論能源轉型問題,後續將安排會勘、論壇,針對天然氣接收站的安全性及環境影響深入評估及討論,以保障民眾生命及財產安全。

 近年更透過法規管制、現場稽查及環境監測等面向維護空氣品質,不僅雲林縣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為全國最嚴格既存電廠排放標準(TSP:15mg/Nm3;SOx:25ppm;NOx:46ppm)及加嚴燃料含硫份≦0.95%,亦積極推動六輕發電機組全數增設尾氣加熱設施(MGGH)及溼式靜電集塵器(WSEP);此外要求電廠每半年進行有害空氣污染物(重金屬及多環芳香烴)檢測作業,並針對六輕廠區汽電共生設施排放管道皆全數已納入空氣污染連續自動監測對象,可即時監控污染排放,並供民眾隨時上網查閱。

 然而雲林縣空氣品質易受境外污染物傳輸影響,依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模式模擬顯示,空品不良期間雲林縣受境外污染物影響約40%,經環保局持續堅持、努力不懈下,109年雲林縣空氣品質不良日比例為11.5%,較106年27.8%,下降16%;PM2.5濃度17.6μg/m3較106年35.8μg/m3,改善34%,改善率全國第一;目前全國手動PM2.5監測站為31站 ,PM2.5手動監測採用人工放樣及取樣,每 3 天進行採樣一次,後續作為自動監測站77站之校正使用,環保團體直接作為排名空氣品質情況依據,代表性有待商確。

 此次該團體聲明有關雲林酸雨及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依環保署監測資料顯示,雲林縣雨水pH值6.33趨近於中性,已高於其他監測站,為全台最佳。再者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經查證2019年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六輕工業區溫室氣體排放約3,961萬公噸,占全國比例約15.2%,該團體提出之數據4,925萬公噸,其中台灣化纖、台灣塑膠及南亞塑膠排放量已涵蓋其他縣市廠別排放量,並非皆為六輕工業區所排放。

 環保局副局長黃富義表示,環保局一直致力於管制污染排放,能源轉型早就在做了,但雲林縣不只要污染轉型,更需兼顧安全;未來離島工業區除持續進行能源轉型,亦推動設置空氣品質維護區及太陽能光電裝置等節能減污措施,另外,站在雲林縣民立場,呼籲中央應妥善規劃全國能源供應與平衡區域發展,而非讓中南部民眾長期蒙受污染排放對健康的威脅。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