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長張麗善參觀展鮮農產生技冷鏈加工廠 盼攜手業者 落實照顧農民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參觀展鮮農產生技冷鏈加工廠 盼攜手業者加速完成雲林冷鏈體系建置 落實照顧農民 

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建置冷鏈物流園區,縣長張麗善今(12)日一早到西螺鎮參觀展鮮農產生技公司新建冷鏈加工廠,由董事長鍾建展導覽介紹廠區作業流程。張縣長表示,展鮮長年與雲林番茄農契作,讓農民的收入非常穩定,這與縣府希望透過產銷均衡,讓農產品賣得好價錢,進而提高農民收入的目標一致,未來縣府將持續協助輔導各單位加強冷鏈設施設備,完成雲林縣冷鏈物流體系的建置,落實照顧農民。

縣長張麗善指出,展鮮農產生技公司是縣內數一數二牛番茄的大宗供應單位,長年以來在雲林地區與番茄農契作,讓番茄農的收入非常穩定,還可減少運到北部拍賣市場的運費、紙箱費等,把這些費用全投入在第一線農民身上,她非常肯定鍾董事長多年來的付出。

 張麗善表示,儘管展鮮規模龐大,但為消費者做的食安把關絕對不馬虎,除了訂定嚴格的蔬果農藥檢測流程之外,也陸續取得如HACCP、ISO22000等國際食品安全認證,以及TGAP、GGAP、MGAP等國內外的良好農業規範認證,所有產品經過細膩的人工篩選分級方式,依客戶對需求規格上的不同,客製分裝銷售到全國各餐飲及超市通路龍頭提供給大眾消費者食用。

張縣長強調,雲林縣是全國最大的蔬果產地,展鮮甫落成的冷鏈加工廠包含了生鮮蔬果選洗、截切、包裝、急速冷凍等相關保鮮處理,可延長農產品保存時效,讓消費者都能吃到最新鮮的好滋味,也有助於調節市場供需,維持農產品價格穩定,這也是縣府推動冷鏈物流園區的目標,希望能守護雲林鄉親,讓農產品能賣得好價錢,農民也能有機會提高收入。

展鮮農產生技公司總經理鍾宇軒表示,公司投資2億多元,農委會僅補助設施1700萬元,感謝雲林縣政府提供立即又便利行政協助,含設廠規劃設計、土地容許審查等協助,讓公司順利快速建置冷鏈設備。公司與水林、北港、元長、虎尾、西螺農會及全省相關小農進行契作,面積高達80公頃,然在供給各通路的過程中,常遇到產能過剩、冷鏈不足的狀況,因此公司自2年前開始規劃設置冷鏈加工廠,在冬季產能過剩時,透過冷凍加工可以把原本番茄只能儲藏1週的時間提升至2年,也能逐步降低番茄進口量,達到全年穩定供應牛番茄通路商,全部以台灣在地國產牛番茄供給各連鎖餐廳、學校團膳學校使用目標。此外,冷鏈場更設置加工設施,將冬季產量較大之牛番茄製作成番茄泥,延長農產品販售期及平衡產銷。

農業處長魏勝德指出,近年各界對食安的要求更為嚴格,如何優化雲林農產的採收後處理、強化冷鏈物流體系的運作,讓優質的雲林農產品遞送至消費者的餐桌上時,仍能保有新鮮甜美的好滋味,是縣府農業政策的重點目標。這幾年縣府除了輔導縣內合作社場向中央申請冷鏈設備補助外,更投入將近3000萬元預算補助農民團體添購冷鏈相關設備,完善本縣冷鏈物流體系,讓雲林優質的農產品,能夠保持新鮮的狀態送到每個消費者手中。

 張縣長還說,感謝鍾建展董事長及鍾宇軒總經理為雲林農業進步的努力,除了配合政府的農業政策,在既有從產到銷的節點上做了產銷履歷的推動、產農的契作輔導、計劃性生產調節以及智慧農業的發展之外,現在又加上了後端的冷鏈加工處理,讓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過程都是安全新鮮的,未來縣府也將持續協助輔導各單位建構加強冷鏈設施設備,完成整個雲林縣冷鏈物流體系的建置。

「111年雲林縣社區規劃師輔導型計畫」第14屆社區PK賽競賽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11年雲林縣社區規劃師輔導型計畫」第14屆社區PK賽競賽

  • 雲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主辦111年雲林縣社區規劃師輔導型計畫,於12日上午假林內鄉林內驛站舉辦第十四屆社區PK賽,由43個環境營造組社區展開激烈競賽。

張縣長表示,雲林縣是全台灣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最多的縣市,社區發展協會在農村社會扮演重要角色,結合社區產業特色和文化,本次透過社區PK賽共同分享經驗,縣府跨局處跟協會也互相聯繫推展各項業務,今天也特別邀請專業評審老師評審社區特色,各社區亦能互相觀摩、彼此交流,這幾年社區表現亮眼,在公私部門比賽屢獲佳績,如城鄉魅力大賞、建築園冶獎等,在此鼓勵各個社區繼續努力,共同打造宜居環境。

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表示,今年雲林縣社區規劃師透過「雲林好生活」進行社區環境的整體規劃,並提出人、文、地、產、景之規劃提案,更鼓勵社區長者及大專青年一同參與社區營造工作,藉由優化社區民眾之公共生活空間及打造社區特有之村落景觀,提升社區全區「生活質感」,達成「好生活」之目標。

 今年除了環境營造組的初、進階外,也續辦去年引入之合力造村模式。除此之外,今年縣府為回應社區需要,增加更新加值及大專青年合作方案,社區除了基本的環境營造,也可搭配更新加值及大專青年等二項新方案,透過不同的方式使社區有更多發揮空間及資源,讓社區透過操作新模式累積資源盤點,並透過與專業團隊合作,一步一步走向合力造村的全景式規劃。

 本次競賽將選出本年度之優質社區,設有環境營造類進階組每組各金獎1名、銀獎1名、銅獎1名,佳作2名;環境營造類初階組將選出金獎1名、銀獎1名、銅獎1名、佳作1名;並分別有10萬、7萬、5萬或3萬之維護補助獎金來表揚各優秀社區。

 張縣長指出,綜觀全國,雲林社區PK賽可以算是社區屆的指標性活動,為鼓勵及表揚各社區過去一年的努力,縣府特別加碼每個社區1萬元以及得獎社區5000元到3萬元之獎勵金。希望藉由過去累積的社區能量,使社區從生活環境美化轉化為行銷雲林之美,創生精神已成為全國典範,在未來,縣府一定會持續努力,與社區一同打造雲林好生活!

行政院政府服務獎 雲林縣勇奪全國第二、非六都第一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行政院政府服務獎 雲林縣勇奪全國第二、非六都第一

  • 第五屆行政院「政府服務獎」公布結果,雲林縣政府囊括兩項大獎,整體成績是全國第二、非六都第一,也是歷年最佳成績。縣長張麗善表示,她上任三年多來,帶領縣府團隊全力投入,屢次獲得行政院「政府服務獎」的肯定,雲林縣政府的創新、效率與以民為尊的態度,讓雲林縣呈現嶄新的面貌。

行政院政府服務獎 雲林縣勇奪全國第二、非六都第一行政院政府服務獎 雲林縣勇奪全國第二、非六都第一

行政院規劃辦理「政府服務奬」,以鼓勵機關與時俱進,提供優質服務,有效回應民眾的需求,為人民創造便捷友善的生活。進入第5屆的「政府服務獎」,由國發會聘請產、官、學、研界組成評審小組進行評審,中央及地方政府共有133個機關(構)參獎,經過初選後有38個機關入圍,最後得獎機關24個(中央12個、地方12個),雲林縣政府提案參賽,2類獎項皆獲青睞,再次獲得行政院給予榮耀,肯定縣府團隊的施政表現,成績為全國第二多,非六都第一多。

 雲林縣政府指出,此次獲獎名單分別為「數位創新加值」-智能科技監控與提升家園環境品質(雲林縣環保局主責),及「社會關懷服務」-以抱治暴·雲過天晴(雲林縣衛生局與雲林縣政府社會處共同合作)。雲林縣政府將持續精進,逐步實現2030施政願景工程,並結合數位科技創新,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並依不同對象,提供多元優質服務。

第5屆政府服務獎主視覺第5屆政府服務獎主視覺

張縣長特別感謝此次獲獎的環保局、衛生局與社會處同仁,能夠與最優秀的團隊共事,讓她既驕傲又感動,而雲林縣民也一定會感受到縣府團隊的用心。

雲林縣政府跨局處辦理震災緊急收容所及震後橋梁應變作業視察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跨局處辦理震災緊急收容所及震後橋梁應變作業視察

為因應地震災害檢視收容所開設狀況及各單位應變能力,雲林縣政府於11日上午10時30分,由張麗善縣長親自率縣府民政處、社會處、工務處、建設處及消防局等局處主管在斗六市長林聖爵陪同下,至斗六市鎮西里集會所進行「震災緊急收容所功能視察」及斗六市德安橋「震後橋梁應變作業視察」,以實地視察方式瞭解收容所如因震災開設災民入住時,其收容環境、各項設備是否切合需求,及橋樑震災斷裂,各單位緊急應變能力是否足夠,確實做好防災安全網,時刻保護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張縣長表示,0918花蓮地震發生後,縣府立即成立防震災害專案調查小組,啟動調查小組後,針對所有學校、公共建築、水利設施、道路橋樑及公有建築物進行通盤檢測,目前沒有發現問題,但我們要讓民眾放心安心,因此今天特別選擇斗六市鎮西里集會所做示範,讓所有防災避難住所,所有SOP我們通通都要齊備,同時盤點緊急避難收容能量,目前全縣震災專用收容空間計有179處,合計可收容容量已達48000人,並要求各鄉鎮市公所優先擇定2處預定開設收容處所(總計20鄉鎮市40處),以利緊急狀況時可以立即啟動,相關資料已連結於本縣防災資訊網,民眾可隨時上網查看。另外考量鄉親可能有些較少上網習慣之長輩,消防局也規劃未來印製避難收容手冊發放至各鄉鎮市公所供民眾索取使用。

另有關近月來民眾關心的防空避難處所,本縣警察局及建設處亦已建立清冊,並建立連結於本縣防災資訊網及雲林縣政府網站,並可連結Google map,只要有需求之民眾,可直接點取就近之防空處所避難。

 張縣長視察後講評指出,臺灣身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頻率相當高,在0918花蓮地震後,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也表示嘉南地區確實是目前的重點觀測區,對於災害需隨時保持著戒慎小心的態度,但不必害怕,凡事做到最好的準備,縣府至收容所進行「震災緊急收容所功能視察」及擇定橋樑進行「震後橋梁應變作業視察」,除現地檢視單位整備與應變能力外,另一方面也讓縣民能安心,縣府團隊是隨時上緊發條,不論何時均機動備勤隨時應變,要讓縣民生命有保障,更以縣民福祉為防災工作首要要務,民間團體也共同參與,包含鄉鎮市公所與縣府跨局處一起守護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