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正式啟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正式啟動

  • 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計畫書27日於內政部土地徵收審小組獲決議通過,預計將於10月底公告區段徵收 (公告開始土地即禁止移轉),全區預計於115年中完工及點交。

 雲林縣政府指出,縣府地政處27日參加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第274次會議,簡報斗六市人文公園區段徵收計畫書報核案,並獲決議通過。

 地政處指出,本案前於112(今)年7月26日經內政部召開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專案小組會議,會中委員相當關心本案推動過程中所有權人之陳述意見及縣府回應處理情形、開發目的、安置計畫等;經縣府團隊積極說明及力陳本案推動開發之公益性、必要性及迫切性等,並詳細回應委員各項詢問,全案依據專案小組委員意見修正報告書後再次提報,本(27)日最終獲委員決議無意見一致同意通過。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起初於83年將人文公園原址於由農業區變更為住宅區,後續為配合94年全國運動會,向台糖租用開發為現今之人文公園,租期至94年12月止,期間深受當地民眾及遊客喜愛,希望保留人文公園,另斗六(含大潭地區)都市計畫商業區、住宅區發展已趨飽和,遂以地方發展及尊重民意為出發,提出整合人文公園及附近農業區進行整體規劃、一併開發構想,將能有效達成新舊都市空間縫合,同時提供社會住宅、防災避難空間、自行車道等設施,完善都市機能,打造優質都市景觀及居住環境,透過政府與民間合作開發,促成土地所有權人及公共利益雙贏局面。

 地政處表示,本計畫開發面積約17.88公頃,開發總費用約19.52億元,計畫區內農業區土地現況土地使用主要為空地、公園及零星農作、建物使用,整體呈現低度及不當利用狀態,透過規劃住宅區及商業區結合並保留人文公園3.4849公頃公園用地,並以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引導土地發展,打造城市空間與景觀新風貌,提供民眾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實踐運動生活化的目標。



    雲林蛻變看得見!1500萬人次觀光量創新高 國際大獎破22座!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蛻變看得見!1500萬人次觀光量創新高 國際大獎破22座!

    • 隨著國內疫後觀光撥雲見日,雲林觀光量能成長幅度展現驚人實力,依據交通部觀光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度觀光人次1-8月份累計逾1,500萬人次創新高,觀光人次排名穩坐非六都第一名,遙遙領先其他非六都縣市,觀光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顯見縣府推廣觀光行銷成果豐碩!自年初北港燈會、北港迎媽祖、白沙屯媽祖進香到春日賞花季、螢火蟲季,接續下半年海洋音樂祭、韶安客家文化節、雲林國際偶戲節、草嶺森林療癒祭等活動兼具國際能見度及在地獨特性,能夠將觸角延伸吸納不同類型的遊客,成功帶動地方及國際觀光人潮!
    千萬觀光千萬觀光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越在地越國際儼然成為雲林新優勢!本縣文化觀光景點及活動迄今已獲得22座國際大獎肯定,共計4鉑9金5銀1銅1優勝2設計大獎,不論是北港燈會、雲林海洋音樂祭、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及雲林國際偶戲節等,皆充分利用在地資源-及文化背景,完美整合地方特色、相關產業及單位,且在預算有限下,囊括多座國際大獎,實屬不易,在此也非常感謝縣府文化觀光處同仁戮力合作,還有相關單位配合協助,期許未來透過縣府的努力持續讓雲林發光發熱。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