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民陳情斗六工業區異味 縣環保局妥處並積極溝通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民陳情斗六工業區異味 縣環保局妥處並積極溝通

  • 有關斗六工業區屢遭民眾陳情異味,於17日上午由雲林縣石榴班環境污染防治會到縣府前廣場遞交陳情書,環保局長張喬維接下陳情書,並向現場民眾說明自專案成立後已稽查86次,其中告發36件;針對斗六工業區內不應進駐的行業別及用地不符的建物或刻意違規偷排廢水、防制設備未開啟,請工業局應善盡管理之職責,並落實工廠追蹤輔導作業,使鄉親免於憂患,維護本縣生活品質。

 為提升陳情處理的效率,導入AI監控儀器,透過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空品應變車、AI水質感測器、CCTV及無人機搭載UAV空拍等全方位科技執法,並結合科學儀器偵辦,若發現有污染情形,將依法嚴懲絕不寬貸。而民眾訴求的縮短檢舉處理時間,另已協調斗工服務中心設置查核小組,並配合稽查人員進駐,能就近前往處理,亦可擔任區內廠商與鄰近社區民眾的溝通管道。

 為因應斗工異臭味問題,縣府及環保局除早已籌組專案稽查外,更同步成立治理聯繫群組,工業區環境品質是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並於9月14日邀集經濟部工業局中區工業區管理處、斗六工業區服務中心、建設處及社區發展協會與各里長共同商討斗工異味問題,透過工業局輔導管制作為,促使廠商改善。

 環保局呼籲,縣府積極溝通,並致力改善雲林空氣品質;另任何有助於改善空污的建議,都願意嘗試,樂於接受,也歡迎各界的共同參與及討論,共同改善雲林空氣品質。

 

 

林內鄉九芎公墓第二納骨塔動土 打造「公園化」、現代化殯葬設施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林內鄉九芎公墓第二納骨塔動土 禪式建築結合綠地景觀 打造「公園化」、現代化殯葬設施

  • 林內鄉九芎公墓第一納骨塔使用率已接近飽和,為營造更好、更舒適的先人安息與子孫追思環境,林內鄉公所在代表會支持下,自籌4,500萬新建第二納骨塔,今(9/18)日由雲林縣長張麗善、民政處長張政國、林內鄉長張維崢、林內鄉民代表會主席張昭榮等人一起祝禱工程順利圓滿,並持鏟進行動土儀式,場面簡單隆重。

縣長張麗善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民眾普遍可接受火化及入塔的觀念,雲林縣火化率已達96%,林內鄉九芎公墓第一納骨塔使用率更是幾近飽和,在林內鄉公所團隊用心規劃,歷經多年努力,九芎公墓第二納骨塔日前終於順利發包,今天動土後,預計工期400天,最快112年9月啟用,將增加10,036個櫃位,採用禪式建築設計,讓先人能在優美、寧靜的環境安息,後代子孫也有個安心、舒適的追思環境。

縣長張麗善說,慎終追遠是重要文化傳統,除了改善公墓、納骨塔環境外,為讓逝者安息並減輕弱勢者負擔,她在擔任立委時催生了殯葬管理條例第21條之1增訂案,讓全國低收入戶免費使用殯葬設施;109年底更在各鄉(鎮、市)公所協助下,全面通過自治條例修正案,實施中低收入戶免費使用納骨塔優惠政策,使雲林縣成為全台唯一實施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火化費、進塔費以及環保葬完全免費的縣市。為進一步照顧弱勢鄉親,本府在110年9月3日公布修正「雲林縣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喪葬補助要點」,讓補助對象從只補助低收入戶,擴及到中低收入戶也可申領5,000元的喪葬補助,期望在弱勢鄉親身故時,能替他們的遺屬分擔部分喪葬費用,讓鄉親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林內鄉長張維崢表示,九芎公墓第二納骨塔建物主體規劃分為上、下二層樸實之禪式建築,並配置現代化電梯設備,以及打造無障礙環境;戶外景觀設計採取「公園化」的規劃理念,透過景觀綠地營造民眾互動休憩場所,以促進鄰近村里社區居住環境的改善。

張鄉長指出,九芎公墓第二納骨塔整體建築經費超過4500萬,公所更另籌經費900萬編列內部納骨櫃。興建第二座納骨塔耗時費力,公所除了感謝縣府、代表會齊心協力,加速第二納骨塔興建,更要感謝九芎在地村民體恤包容。今天動土儀式,邀集大家共同見證並監督工程進度,望第二納骨塔如期順利完工,讓鄉內所有先人能在祥和、有尊嚴、舒適的環境下安息。

 張縣長肯定張維崢鄉長認真鄉政,帶領林內鄉公所團隊,開源節流,透過逐年編列預算,才有辦法在不動用其他公家資源下,新建第二納骨塔。縣府未來除持續推動弱勢族群的照顧措施外,也會協助各鄉(鎮、市)公所整建現代化的殯葬設施,提供民眾更完整、便捷、現代化的殯葬服務。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