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自12月15日起公展30天 心懷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自12月15日起公展30天,並陸續至20鄉(鎮、市)舉辦公聽會,廣聽民意,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 國土計畫即將在114年上路實施,國土計畫採三階段步驟施行,第一階段內政部於107年4月30日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第二階段雲林縣政府於110年4月30日公告實施雲林縣國土計畫,第三階段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也即將於114年4月底前公告實施,自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實施之日起,現行區域計畫法將同時走入歷史不再適用。

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

雲林縣政府地政處表示,第三階段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本府已將各目的事業主關機關所提供的圖資依照中央訂定國土功能分區圖及使用地繪製作業辦法,將雲林縣土地劃設為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及城鄉發展等四大國土功能分區及19種分類,使土地在開發及使用中能兼顧保育與保安,以促進國土永續發展利用。

 未來國土計畫實施,除了都市計畫範圍及國家公園土地仍依照原有管制外,其餘的土地將依國土計畫管制使用,故本府依規定將已繪製完成國土功能分區(草案)相關的圖冊及說明書,自111年12月15日至112年1月15日於本府地政處、各鄉(鎮、市)公所及各地政事務所公開展覽30天,為使民眾更進一步了解,並至20鄉(鎮、市)各舉辦1場公聽會,向民眾說明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繪製成果等內容,並廣聽民眾意見,詳細公聽會場次可到雲林縣政府地政處國土計畫資訊網閱覽,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另鄉親若工作繁忙無法參加公聽會,也可到雲林縣政府地政處國土計畫資訊網查閱(https://land.yunlin.gov.tw/spatialplanning/)。

 民眾對於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內容如有意見,請於公開展覽期間以書面載明姓名、地址及陳述意見,向本府地政處提出,本府彙整意見後,將向內政部提出,俾供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議之參考,以確保民眾權益。

縮短就醫時間 增進雲嘉連結 雲林縣大埤鄉新善諸橋正式通車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縮短就醫時間 增進雲嘉連結 雲林縣大埤鄉新善諸橋正式通車 

橫跨雲嘉兩縣的大埤鄉善諸橋,因橋墩變位、沉陷封橋多年,在雲林縣政府、嘉義縣政府、大埤鄉公所及嘉邑行善團共同配合下,歷時一年多改建完成,今(14)日舉行通車典禮,雲林縣長張麗善、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大埤鄉長林森寳、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等人共同揭牌,並與當地居民步行走過新橋,歡喜慶祝橋梁通車。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善諸橋是雲林縣大埤鄉與嘉義縣大林鎮的重要聯絡通道,這座橋自103年封橋迄今約8年,感謝嘉邑行善團同意協助改建,串起兩縣及兩鄉鎮的情誼,嘉義縣府編列2200萬元設置南引道,雲林縣府也在橋梁改建設計監造及北引道週邊交通設施上補助將近1800萬元,讓新善諸橋得以順利完工通車。

張麗善表示,透過嘉邑行善團及兩縣縣府共同打造的新善諸橋,不僅大埤鄉與大林鎮居民往來更便利,斗南、元長、土庫等地民眾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也更便捷,對鄉親幫助很大。她還特別感謝大埤鄉林森寳鄉長居間穿針引線、溝通協調,讓這座橋可以順利動工、通車,期盼未來兩縣的關係及兩鄉鎮的連結可以越來越緊密、感情越來越好。

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表示,新善諸橋連接雲、嘉兩縣,雲林及嘉義都是農業大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車後,除了就醫之外,期盼兩縣可以透過這條橋有更多互動與溝通,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兩縣人民有更好的未來。

 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指出,新善諸橋是嘉邑行善團在大埤鄉完成的第27座橋梁,是在雲林縣完成的第175座橋梁。新善諸橋在動工前封橋了8年,108年林森寳鄉長積極奔走,希望引進行善團的資源,解決大埤交通問題,感謝林鄉長的努力不懈,這座橋完工後,不僅解決交通及洪水防災等問題,也讓大埤鄉到大林鎮就醫時能有一條更便捷的路。

徐文志還說,感謝雲林縣府及嘉義縣府在引道方面的協助,如果沒有公部門投入資源,行善團也無法完成這座橋,這是公私部門合作的義舉,也感謝十方善信大眾們的捐款,讓行善團有能力造橋、鋪路、施棺及急難救助,再次感謝大家,歡迎大家一起來做善事。

 大埤鄉長林森寳說,感謝嘉邑行善團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協助,新善諸橋才能順利完工,雲林縣政府和嘉義縣政府也共同合作改善橋梁兩端引道,提升行車品質。另鄉公所在橋樑及引道上,已全面裝設LED 路燈,加強道路照明,讓鄉親行車時更加安全。

大埤鄉善諸橋原長85公尺、寬5.4公尺,為本縣民眾通往嘉義大林鎮重要聯絡通道,因歷年風災侵襲,梁底高程過低,無法滿足計畫洪水位,使得通水斷面不足;又因本橋梁橋墩有變位及沉陷情形發生,經本府103年橋樑檢測成果建議封閉;新善諸橋規劃橋長為105公尺、橋寬為7公尺,設置雙向各3.5米標準車道、路肩及護欄,並藉由引道延伸降低對周邊道路之影響,以減緩橋樑抬升造成高層落差,增加交通的舒暢性。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