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台西第一街再造成果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台西第一街再造成果展 

雲林縣政府為推動台西鄉中山老街再造,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委由水牛設計部落公司執行,進行街區頹屋改造、綠化口袋空間、老店博物館導覽解說系統、社區景觀節點等環境改造項目,今(19)日舉辦「來台西,迺海街-海口放送成果展」,呈現台西老街嶄新的人文地景,期盼能吸引更多人潮到台西,帶動周邊觀光與產業發展。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台西鄉早年因為有港口、貿易活動,人口數曾多達5萬多人,市區中山路被譽為「台西第一街」,相當繁榮熱鬧,後因人口外流,老街逐漸沉寂。很開心看到這條老街在水牛設計部落公司改造下,展現出令人驚豔的活力與風采,今日的成果展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期待透過台西第一街的改造,把麥寮、四湖、口湖串聯起來,翻轉大家對臨海偏鄉的印象,誠摯邀請大家來台西玩,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雲林縣府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指出,今年台西老街很「軟硬兼施」,硬體方面由城鄉處執行之「雲林縣台西鄉中山路人文景觀再造」計畫,藉由全景式的社區規劃,打造最屬於台西在地的生活空間;軟體方面,水牛設計團隊另外爭取文化部「設計驅動跨域整合創新」計畫以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在地學習性青聚點」計畫,藉由活動擾動地方公共參與能量、刺激並提升地方經濟活力。

水牛設計部落公司負責人呂耀中表示,台西中山路以店家商街為主,團隊希望透過頹屋的改造,提供民眾休憩空間,未來還可招商營運,更快速帶動地方發展;除了頹屋改造外,此計畫還包含圓環節點、休憩綠空間、台西海口公園等綠美化改善,提升台西居民生活品質,並邀請台西鄉中國結、繪畫、鳥籠製作等達人,把在地產業故事透過藝術創作方式展現在頹屋改造空間裡。

今日成果展有創意市集、音樂展演、老店工藝展示、手作體驗、頹屋改造主題展等;其中由台西國小學童等人共同演唱的「海口阮的家」歌曲,係透過辦理音樂創作工作坊,由採集地方文化故事及歌謠的專業歌手曾立馨老師編曲,台西國小音樂老師李宣薇、回鄉青年嶼浵老師共同創作歌詞,並經在地參與學員共同討論所完成的作品,別具意義。

此外,水牛設計團隊還與在地社區共同辦理「海街商旅」-台西老街文化小旅行活動,針對台西老街的人文歷史、建築景觀、老店故事等進行導覽,讓參與民眾重新發現、細細品味老街的韻味。活動最後則邀請在臺灣各地辦理產地餐桌的「幸福果食」團隊,於經改造活化的頹屋205號內辦理「海口餐桌」美食饗宴,針對台西在地海產規劃出有別於傳統海產店的菜色,結合「地產地消」理念及創新實驗,開啟屬於台西鄉「海口餐桌」美食品牌的經營。

林長造表示,搭配縣府近年積極推動「打造幸福61公路」政策,這次向中央爭取台西老街再造計畫,希望以台西老街為核心,將北邊的麥寮及南邊的四湖、口湖等地文化觀光特色景點串連起來,翻轉風頭水尾的臨海偏鄉區,將最海口的活力放送給各地民眾。

 

雲林縣政府揚塵治理有成效 鳥影足印濁水溪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揚塵治理有成效 鳥影足印濁水溪

  • 雲林縣環境保護局近年利用環境友善工法,治理濁水溪揚塵情況,整體改善率達88.7%,成效彰顯,裸露地改善後,因而復育生態衍生出適合動植物生存棲地環境,濁水溪出海口甚至出現黑面琵鷺、東方澤鵟等超過200種候鳥棲息,為保留珍貴自然生態,環保局將持續投入濁水溪揚塵治理工作,維持民眾良好居住環境,同時保護濁水溪出海口珍貴生態與自然環境。

 雲林縣濁水溪沿岸,經雲林環保局於下游利用農剩餘文蛤殼定沙及鋪設稻草蓆、植生綠覆蓋等環境友善工法,減少風蝕揚塵事件,揚塵事件日從106年59天次減至110年6天次,整體改善率近9成;另濁水溪河床裸露地面積也從106年1500公頃,減至110年814公頃,減少686公頃以上,改善達45.7%。

 濁水溪沿岸因植生綠覆蓋,吸引鳥類到此棲息,雲林縣環保局藉由拍攝生態紀錄片開啟濁水溪環境永續發展,捕捉濁水溪上空候鳥飛翔英姿,展現自然之美,大量文蛤殼上更成為候鳥繁衍棲息地,為推廣環境教育並深化濁水溪出海口環境生態,透過辦理濁水溪出海口淨溪及生態踏查輕旅行,使民眾瞭解候鳥、環境棲息地與在地發展的連結,以期維護本土生態系之完整,創造優質環境生態體系,加強瀕危候鳥及生物多樣性之保育工作。

 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黃富義表示,近年來各界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與維護生態平衡,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促成,回顧這些豐碩成果,再次證明努力是值得的,不少珍稀瀕危候鳥受到保護,除希望透過濁水溪紀錄片,向外界傳達環保觀念,提升大眾對生態保育重視,愛護環境並實踐保育行動,也盼人和萬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榮共存。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