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環保局提升垃圾自主處理能力 務實解決陳年垃圾問題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環保局提升垃圾自主處理能力 務實解決陳年垃圾問題

  • 日前本縣口湖圾垃堆置的問題,再次掀出雲林陳年的垃圾處理困境,環保局長鄭育麟表示,縣府已積極從三大措施1.落實分類、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策略2.垃圾打包方式進行壓縮減積 3. 建置精進型MT每日處理150公噸生活垃圾,來提升垃圾自主處理能力,務實解決陳年垃圾問題;但眼前面臨天氣逐漸轉熱,垃圾堆置產生嚴重環境污染威脅,仍請中央聽聽人民的聲音,調度其他縣市協助目前雲林8萬多噸垃圾的去化。
本縣垃圾堆置問題嚴重本縣垃圾堆置問題嚴重
環保局長鄭育麟表示,雲林在103年之前垃圾去化無虞,後因禽流感、颱風及各焚化廠計畫性歲修,加上事業廢棄物排擠到家戶垃圾,外縣市開始調降代處理本縣垃圾焚化量,至103年底開始產生垃圾堆置問題。再者,106年高雄市以每噸垃圾處理換1.67公噸底渣(或1.8公噸焚化再生粒料),致本縣的垃圾處理更加艱困。107-110年全國14座焚化廠面臨除役而輪流停爐一年,導致本縣平均委外處理量從108年163公噸/日,到今日(109年5月份)平均委外處理量為110公噸/日,每日仍有100公噸無法去化處理,6年來達8萬多噸累積量。
環保局長鄭育麟指出,面臨垃圾逐日堆積的棘手,縣府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策略,達到垃圾回收率從103年45%提升至108年57%的成績。另縣府與環保署以垃圾打包方式進行壓縮減積,截至目前已完成約4萬餘公噸,接續將於6月進行第二期4萬公噸打包案。再者,建置的垃圾資源化循環示範設施(精進型MT)將於7月啟動,具有每日處理150公噸垃圾的量能,並將垃圾產製成RDF,再予循環利用。鄭育麟說,縣府想盡辦法提升自我垃圾處理能力,如果可以,怎會願意花錢委外去化處理呢?
 鄭育麟強調,5年前縣內垃圾去化不成問題主要原因是因為縣內掩埋場仍有足夠掩埋空間可供調度因應,惟現今縣內掩埋場已無剩餘空間可供掩埋垃圾,加上焚化爐陸續屆齡延役,無餘裕量可協助調度,導致垃圾問題成為沒有焚化爐的雲林縣之重大民生議題。張縣長任內雖已委外處理75,000噸垃圾,並多元進行垃圾處理計畫,但六年多來積累的問題,實有賴掌有各縣市垃圾焚化調度權限的中央出面協助,請環保署傾聽地方的聲音,促成區域合作,協助解決雲林長久以來的垃圾問題。

鄭育麟也要求各鄉鎮公所落實垃圾分類減量及加強周遭環境清潔消毒,並呼籲民眾從生活中落實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的工作,將垃圾妥善分類,讓資源有效的再利用,只有垃圾減量再減量,才能提升我們的生活環境。


雲林縣長 張麗善積極擘畫友善宜居城市並提出一心二軸三業為雲林願景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 張麗善積極擘畫友善宜居城市並提出一心二軸三業為雲林願景

縣長張麗善今(13)日上午率領縣府一級主管出席雲林縣議會第19屆第3次定期大會,針對施政成果分十面向向議會提出施政成果報告。並提出以一心二軸三業為縣府施政願景,斗六虎尾斗南行政經濟交通核心,農工二軸,透過滾動式檢討,建構雲林發展基底,提升農業、工業及觀光產業三業之發展,打造雲林為友善宜居城市。

縣長張麗善今(13)日上午率領縣府一級主管出席雲林縣議會第19屆第3次定期大會縣長張麗善今(13)日上午率領縣府一級主管出席雲林縣議會第19屆第3次定期大會

張麗善以十大面向包括: 防疫優先、交通路網、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環境品質、教育政策、社會福利、雲林良品、文化觀光及智慧雲林,展現其近一年半來的施政成果,也強調目前疫情逐漸趨緩,但縣府團隊並不鬆懈,除防疫工作,更積極為下一步做好準備,打造雲林「健康」、「友善」、「宜居」的生活環境,更要提升高齡友善環境的作為,吸引外漂的遊子、長期旅外長輩及正要創業的青年來雲林,共創雲林榮景。

報告一開始,張縣長首先分享縣府團隊施政評比獲得的高度肯定。包括「2020北港燈會展場設計」獲得隸屬於國際獎項協會IAA)的重點設計賽事MUSE Design Awards之【體驗式和沈浸式】展場設計金獎。高鐵站區北側道路改善工程首獲公共工程國家級金質獎。另共有11件作品獲得「2020建築園冶獎」,除3件歷史建物重建工程獲獎外,另有6社區獲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以及古坑鄉公所執行的棋盤社區活動中心新建工程、雲林縣崇德國中執行的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也獲得肯定。

其他方面的表現,城鎮之心工程獲內政部評比全國特優,也是參加評鑑的21個縣市中獲獎最多者。108年度全國社福績效考核優等,其中公益彩券管理運用、社會救助、老人福利及身心障礙福利更獲得特優殊榮。另外,透過「微冊角落」成功推動閱讀,在整體閱讀力躍升城市部分獲得教育部的「縣市人口50萬以上組」第一名。

最後要提的是,過往雲林一直被監察院糾舉浮編預算,在縣府團隊的努力下,我們做到21年來總預算首度不虛編,不僅擺脫被扣款的命運,還額外獲撥一般性補助款2,500萬元。

以下,區分十大面向向議會及鄉親報告:
第1個面向,防疫優先


第2個面向,交通運輸大精進


第3個面向,基礎建設續提升


第4個面向,招商成果與青年創業


第5個面向,拼環境,善循環

第6個面向,教育、體育續扎根


第7個面向,社會福利‧幸福關懷


第8個面向,農業新世代,產業鏈起來

第9個面向,文化觀光,幸福連年

第10個面向,智慧城市,智慧雲林

一心二軸三業願景 擘畫雲林為友善宜居城市
每一個雲林人都是縣府團隊服務的對象、每一分雲林土地都是縣府團隊打拚的範圍,麗善將持續帶領縣府團隊解決雲林面對的許多挑戰。

2020我們將以一心二軸三業(葉)為縣府施政願景,透過滾動式檢討,以行動力打造「推力型政府」。建構雲林發展基底,提升農業、工業及觀光產業等發展、吸引人才來到雲林。未來,麗善與縣府團隊會繼續尋求突破和超越,持續創新讓雲林更好!

5月是疫情較逐漸趨緩的一個月,但,縣府團隊並不因此而鬆懈,我們已積極為下一步做好準備,雲林擁有「健康」、「友善」、「宜居」的生活環境,我們也會要求各局處全面提升高齡友善環境的政策作為,打造雲林成為一個高齡友善智慧城鄉。

外漂的雲林遊子,可以思考回雲林打拼事業,陪伴家鄉的長者。長期旅外長輩們,可以考慮回雲林享受慢活,高齡友善的退休生活。我們願意全力守護每一位鄉親、每一寸土地,讓我們一起為防疫努力,為雲林加油、為台灣加油。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