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提升長者福利服務 崙背鄉枋南社區發展協會暨關懷據點揭牌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提升長者福利服務 崙背鄉枋南社區發展協會暨關懷據點揭牌

  • 雲林縣截至112年9月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約20.5%,崙背鄉老年人口比例23.8%,而枋南村792位鄉民中有220位65歲以上長者,老年人口比例更高達27.8%,均屬超高齡社會。崙背鄉枋南社區發展協會今(12)日長青食堂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揭牌,運用在地志工及結合各界資源,積極提供老人福利服務。
為鼓勵社區長輩走出戶外參與社區活動,解決子女因外出工作無法兼顧照顧長者飲食問題,增進社區老人身心靈健康,縣府運用本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補助推動長青食堂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業務。

 社會處長林文志及秘書梁嘉洲代表參加,林文志處長表示,目前崙背鄉包含枋南社區共設有6個長青食堂及6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枋南社區自112年7月本府核定開辦長青食堂服務、9月開始培力試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今日舉行長青食堂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揭牌典禮,預計提供55位在地長者長青食堂共餐及15位以上長輩參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活動。感謝崙背鄉李泓儀鄉長率公所團隊輔導,及縣議會、鄉民代表會、村長、企業等各界協助支持,廖文玲理事長帶領枋南社區發展協會理監事等幹部、據點志工夥伴積極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長青食堂共餐服務,鼓勵社區長輩參與社區及食堂,落實社區在地老化及活躍老化的樂活目標。

林文志處長指出,雲林縣政府一直相當重視關懷弱勢並積極辦理相關的社會福利,在議會、公所及各界支持推動,長青食堂10月底已達168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亦已達到161處。年初更推動雲林縣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防寒、防餓雙B計畫(Better Food & Better Housing福德好神雙B計畫),並針對失智及獨居長輩提供血氧功能GPS定位手錶及緊急救援系統,透過智慧科技,守護走失及獨居長輩,建構全面性老人照顧服務網絡。今年參加由衛福部國健署舉辦的「112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評選,獲得高齡友善城市獎類-「無礙獎」、「創新獎」、「活躍獎」及健康城市類-「韌性與創新獎」、「綠色城市」、「城市夥伴獎」,以上都是雲林縣政府致力推動的健康友善政策的成果,希望透過各項福利服務為雲林創造一個幸福宜居的超高齡健康環境。

    雲林六房媽斗南股烏瓦磘紅壇上樑典禮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六房媽斗南股烏瓦磘紅壇上樑典禮 張麗善縣長祈求紅壇搭建過程順利圓滿

    • 113-114年斗南股(烏瓦磘)六房媽紅壇於今(12)日舉行上樑典禮,縣長張麗善帶領縣府民政處長蕭德恕、文觀處長陳璧君、消防局長林文山等與眾多貴賓一同參與,祈求六房天上聖母庇佑紅壇興建過程一切平安。

    六房天上聖母信仰是國內現存最大規模未以寺廟管理型態存在的媽祖(天上聖母)信仰活動,雲林「六房媽」過爐承襲數百年來的輪值祭祀制度,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百姓共同的信仰,其封閉性宗教活動,特別是搭建紅壇及過爐、安座等宗教儀式,保留了臺灣許多傳統古禮,形成地方特有宗教信仰文化,也凝聚了雲林5股三十多個庄頭信眾向心力。

    張麗善縣長指出,猶記得今年8月5日才於此參與動土典禮,時間過得很快,感謝聖母靈感,在今日良時大吉日紅壇要來上樑。六房天上聖母為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ㄧ帶協議輪值奉祀的天上聖母〈媽祖〉,六房媽是由這五個鄉鎮市內數個里、村與聚落組織成「股」,共同輪流奉祀,因此「六房媽」並沒有固定的廟宇雖然居無定所,但香火鼎盛,且每年的過爐繞境慶典為雲林縣內最重要的宗教盛事之一。而六房媽過爐活動已有350多年歷史,已由雲林縣政府列為「無形文化資產」。

    1張縣長表示,宗教文化的延續、傳承非常重要,尤其宗教是穩定社會最重要的力量。六房媽信仰發展於數十年間逐漸擴大,「紅壇」的搭建即是因應廣大信眾成長的象徵,早期過爐是由爐主迎接媽祖於私宅廳堂中駐駕,而至今逐漸演變為搭建開放式格局的鐵皮屋,以廣納四方虔誠信眾的到來;對於有神無廟的六房媽而言,「紅壇」也是當年度的行館並由值年爐主負責搭建,而紅壇動土更是需要傾全庄之力來共同營造媽祖的神聖場域。感謝林來勤爐主帶領團隊的效率與用心,預祝紅壇興建過程順利圓滿。

     對於鄉親反應烏瓦瑤紅壇週邊道路因年久失修破損不勘,恐危及用路安全,張縣長也說,為讓來自各地所有善信大德參拜六房媽有條非常舒適平安、平整的道路,已指示縣府團隊進行道路改善工程,現在路段陸續完工,希望未來道路改善完成後,不僅讓附近居民出入更加安全,更提供信眾舒適平坦的平安道路。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