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公告大埤等6鄉鎮為稻米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再爭取成功 農業部公告大埤等6鄉鎮為稻米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 雲林縣大埤鄉等鄉鎮稻作陸續進入採收期,農民發現稻作出現「延遲性災損」,收成比起往年平均收穫量減少3到4成,縣長張麗善本(11)月15日實際到稻田勘查後,指示農業處爭取救助,協助保障農民權益。農業部於20日晚間公告斗南、虎尾、西螺、北港、元長及大埤為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請農民於11月21日至11月30日至土地所在地公所申請。

 小犬颱風造成雲林縣農作物損害嚴重,張麗善縣長於10月5日勘災後第一時間請農業部針對全縣農作物全品項全面救助,並積極會同農改場、鄉鎮公所、農糧署等單位勘災,公告符合天然災害救助地區與農作物品項。由於大埤、北港等鄉鎮稻作延遲性災損嚴重,張縣長本月15日會同大埤鄉長林森寳、農會總幹事吳昌遠、台南區農改場嘉義分場緊急會勘稻作現況並爭取救助。

 農業部於20日晚間公告,考量小犬颱風帶來之鹽沫對於稻株的影響,包含葉片破損、葉片乾枯及榖粒褐化,使得稻穀產量減產,品質下降,爰將雲林縣斗南鎮、虎尾鎮、西螺鎮、北港鎮、元長鄉及大埤鄉之本田中後期稻米列入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農業處提醒農民於11月21日至11月30日至土地所在地公所申請救助。

 農業處指出,根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農民在3個月內發現農作物出現延遲性災損,仍可進行通報,請農民若發現稻作出現稻穀不飽實、黑粒等損害情況,務必拍照存證,並向所在地公所通報,至於已經收割且有嚴重失收情況,也請農民妥善保留交易記錄。

 縣長張麗善呼籲農漁民透過「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上傳資料,以利後續申報救助。農業處表示,目前尚未獲農業部公告救助項目,倘有遲發性損害情形發生,請到當地公所通報,縣府會彙整轄內災損後邀請農改場所及農糧署組成勘災小組確認災情並函報農業部建議救助。

    溫暖滿人間 雲林縣政府表揚公益慈善服務優良團體及績優社政人員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溫暖滿人間 雲林縣政府表揚公益慈善服務優良團體及績優社政人員

    • 雲林縣112年公益慈善奉獻獎暨績優社政人員表揚活動今(21)日上午於縣府大禮堂舉行,由謝淑亞副縣長表揚公益慈善服務優良團體30個及績優社政人員20名(資深敬業獎5名、熱心服務獎6名及服務績優獎9名),並由社團法人雲林縣復健青年協進會及社團法人雲林縣小天使發展協會帶來精彩組曲,為今天的表揚活動揭開序幕,熱鬧又溫馨。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本次表揚活動不論是公益慈善團體或是社政人員,各界推薦名單都非常優秀,頒發公益慈善奉獻獎暨績優社政人員表揚計50個,表揚20位績優社政人員,其中包含資深敬業獎5位、熱心服務獎6位及服務績優獎9位,各界推薦名單都非常優秀,所負責的業務囊括了各項社福業務,辦理各項的評比評鑑也都獲得非常優秀的成績,足以成為各界之楷模。

    謝副縣長指出,今年第二年規劃辦理公益慈善奉獻獎暨績優社政人員表揚活動,即是期望在這感恩惜福的一年裡,感謝所有獲獎團體及社政人員長期的辛苦付出,此外也透過公開表揚這些溫馨感動的故事,讓我們學習與效法,激發更多正面善良的力量,鼓勵雲林子弟多多學習,並攜手共同締造美好幸福的雲林。二崙鄉公所廖佳音村幹事任職於二崙鄉公所社會課已長達17年,任職期間對各項福利服務認真盡責,主動連結民間資源協助鄉內需救助民眾

    其中獲得資深敬業獎之二崙鄉公所廖佳音村幹事任職於二崙鄉公所社會課已長達17年,任職期間除承辦低(中)收入戶、老人福利業務、婦女福利業務、身心障礙福利業務、遊民業務及急難紓困等各項福利服務認真盡責外,還主動連結民間資源協助鄉內需救助的民眾,如7年前的單親廖先生,獨自扶養4名子女,因工作不慎造成嚴重灼傷,治療和復健的漫長路成造成其家庭生活陷困,廖君除協助申請政府相關救助外,另主動連結民間基金會提供救助,協助案家於短期內生活無虞。

    另公益慈善奉獻獎計30個,以社團法人雲林縣夜市慈愛會為例,協會以結合社會各界善心人士之力量,辦理社會急難救助等事項,以小愛之心凝聚成大愛之力為宗旨。協會至今已協助喪葬補助共計約4018件往生菩薩個案共計金額1億9,879萬1,735元、教育勵學金141位大專、大學(科技)學生及語言治療92位小學生共計金額近619萬988元,合計捐款總金額為新台幣2億498萬2,723元。再次感謝協會大愛的付出持續為社會傳遞正向力,發揮濟世愛民精神,讓愛滿人間。

    林文志處長表示,本府一直相當重視關懷弱勢並積極辦理相關的社會福利,更是非常感謝各單位社政人員長期的辛苦付出,為雲林縣的各項社福業務堅守岡位,透過今天的表揚活動,讓我們學習並激發更多推動社福業務的創新思維,感謝您們的力量成為輔助政府推動社福政策的重要助力,讓我們一起共創雲林更好的未來。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