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推銷員雲林縣長張麗善鳳梨、蒜頭、高麗菜新鮮上市囉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酸甜滋味在心頭•新鮮嗆辣香滿樓 超級推銷員雲林縣長張麗善鳳梨、蒜頭、高麗菜新鮮上市囉

  • 雲林縣政府、縣農會合作於新北市板橋農會活力超市廣場前舉辦為期3天「酸甜滋味在心頭•新鮮嗆辣香滿樓」活動,展售雲林優質蒜頭、鳯梨、高麗菜。縣長張麗善、縣農會總幹事簡明欽28日北上召開記者會宣傳,請雙北鄉親多採購食用優質健康的雲林良品。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新北市跟台北市是最大消費地,是密不可分的合作分享伙伴,她每一次來到新北市、台北市展售農產品時,同鄉會所有長官、貴賓、前輩都來力挺、捧場,同鄉會的情誼讓她倍感溫馨。

 張麗善說,這次我們來到新北市板橋區農會行銷蒜頭、鳳梨跟盛產的高麗菜,希望透過展售促銷,幫農民解決高麗菜供銷失衡燃眉之急,更讓雙北鄉親、消費者可以享受雲林優質的高麗菜。高麗菜有菜王之稱,非常非常甘甜好吃,不論是做泡菜、水餃還是煮火鍋、現炒、現煮都很好,請大家來買正當令雲林高麗菜,吃了身體好,膳食纖維很多、營養素也很高。

為期三天的展售期間,提供雲林當季現採的蒜頭、高麗菜和產地直送鳳梨,都是最在地的農產品,不僅價格優惠,保證新鮮、嗆辣、香甜、鮮翠好滋味,歡迎鄉親多多選購。

 張麗善表示,雲林蒜頭種植面積、產量全國之冠,今年種植面積4900公頃,產量約5萬公噸,約佔全國總產量9成以上,現已進入盛產期,口感、辣度、正是購買最佳時機。

 張麗善說,雲林鳯梨在農民細心照顧下,品質與口碑獲得消費者肯定,今年共種植400多公頃,預估產量2.1萬公噸,隨著時序進入夏天逐漸進入豐收期,每顆鳯梨酸甜好滋味,無論切盤或是加入碎冰打出透清淳的鳯梨汁,都是消暑最佳聖品。

雲林同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譚量吉表示,雲林的農產品是全國最優質的產品,目前正是高麗菜、蒜頭、鳳梨產期,新北市有400萬人口,雲林同鄉台北縣市就佔有100萬人口,他請所有鄉親父老購買食用來自雲林的百分之百好的農產品,也感謝張麗善縣長從雲林縣來到板橋,推廣雲林的農產品,照顧農民。

 今天「酸甜滋味在心頭·新鮮嗆辣香滿樓」雲林時令農產品推廣記者會,張麗善縣長、雲林縣農會總幹事簡明欽、農業處長魏勝德、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徐開宇、雲林同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譚量吉、新北市同鄉會總會理事長邱識琪、台北市同鄉會媳婦女兒聯誼會創會長陳麗芳、新北市板橋區農會秘書陳美蓉及眾多雲林同鄉會幹部參加,一起響應鼓勵民眾多加選購雲林當季在地優質蔬果,大家一起「滿載而歸」,支持國產優質農產品,雲林良品最安心。

 更多雲林優質農產品選購請至雲林良品電商平台https://www.yunlingoods.com.tw/。

雲林鳳梨鮮甜上市,也歡迎各公司行號,產業團體及大家訂購雲林鳳梨,訂購連結https://reurl.cc/Y8qYzx。

雲林縣政府雙重轉型帶動農業升級 榮獲2023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雙重轉型帶動農業升級 榮獲2023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 雲林縣政府謝淑亞副縣長、計畫處李明岳處長、環境保護局黃富義副局長今(28)日上午於南港展覽館,謝淑亞副縣長代表出席2023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聯合開幕與頒獎典禮,由主辦單位頒贈(第10屆)2023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政府類予雲林縣政府。第10屆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經過兩輪的評審角逐作業,從104件報名件數中優選出21件獲獎案例,其中11件為縣市創新應用組,本府以「AI 驅動打造ESG智慧農場示範場域 – 雲林農業淨零轉型創生服務」一案榮獲獎項。雲林縣政府於2023年和2022年已連續2年在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屢獲優勝,顯示雲林縣近年於智慧城市推動執行有其獨到之處,主辦單位亦給予肯定。

謝淑亞副縣長表示,本次得獎的專案係建構在雲林地方創生典範案例遍地開花的強健基石下,發展極端氣候下的淨零循環農業運作示範模式。它是一項跨領域、綜整產、官、學、研資源(如:中興大學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顧問服務…等)各界量能,從農業需求盤整到建立農業減排、固碳增匯、發展農業綠能,除建構2040雲林農業淨零路徑,凝聚全民對於農業碳匯共識是首要之務。因此雲林縣政府推動農業創生服務輔導團隊,除了發掘地方DNA結合傳統農業進行農場數位化轉型,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並彌平勞動力缺乏、產量不穩缺口,亦協助農產業接軌國際的減碳趨勢,創造低碳永續的幸福城鄉。
李明岳處長說明本次得獎以水林鄉與大埤鄉為例:「智慧溫室試煉場域-水林鄉」,利用溫室內各式環境感測器的即時監測,反饋給控制系統,驅使控制系統進行溫室內光度、溫度、濕度之調節,亦利用土壤中的感測器進行導電度等參數之監測,自動執行土壤水分與養分的供給,且能以計算累積溫度的方式讓電腦自主進行灌溉決策,控制系統亦能針對不同產區之作物與其不同的生長階段,分別調配不同配比的水分和養分之養液進行目標性供給,讓作物的栽培更精準,也更節省人力。並與中興大學合作碳排查,進行溫室栽培的碳匯量化,確認土壤碳匯的增加取決於施肥種類與改變管理方式的擾動而有增匯功能;「智慧農場試煉場域-大埤鄉」,建置智能環控式廠房導入物聯網技術,利用各式環境感測器的即時監測,反饋給控制系統進行生長環境調控,以確保作物的生長品質,也導入自動裝填系統,解決大量人力需求問題,另一方面於農場上架設太陽能,每月太陽能發電6萬度,太陽能發電量足夠供應整個村使用以及廠區內自動化設施使用。
謝淑亞副縣長說明,在全球氣候異常導致農業難以維持穩定產量與品質,且國際社會紛紛響應減碳議題,如何兼顧農業發展、糧食安全以及環境永續,已是當前農業轉型的重大議題。縣府在110年11月16日成立「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積極推動各項施政作為以因應氣候變遷,縣府訂定112年為「減碳生活行動年」,優先推動「低碳、負碳農業」及「落實淨零綠生活」兩大減碳主軸。如何因應不同地區、不同產業,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參照國內政策及國際趨勢不斷進行滾動修正,訂立具雲林縣地方特色的減碳路徑,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調適。在農業提供適當經濟誘因,實施農業減排、固碳增匯、發展農業綠能,將有助於臺灣「2050淨零排放」以及「農業2040淨零排放」的實現,我們相信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未來,農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李明岳處長表示,本次得獎的專案除了運用科技落實在農業上,解決雲林在農業上所遭遇的人力老化、土地不利耕種等問題,極端氣候下與極端天氣事件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現今,農業是首當其衝面臨極端氣候挑戰和受威脅的產業,該如何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為農民尋找新的出路,本次得獎案例「AI 驅動打造ESG智慧農場示範場域 – 雲林農業淨零轉型創生服務」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並導入自動化、智慧化系統,既符合低碳農業趨勢,又解決因人口缺少而導致的產能問題,做為極端氣候下的淨零循環農業典範案例,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本次得獎是對雲林縣政府的肯定,如何運用「智慧科技」技術與「淨零排放」概念建構包容、安全、韌性並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農業」,引領農業在產業困境和氣候變遷雙重挑戰下,以「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的雙重轉型帶動農業升級,是本次獲獎案例受肯定的價值所在。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