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環保局將畜牧廢水變肥水 農民排隊爭相使用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環保局將畜牧廢水變肥水 農民排隊爭相使用

  • 為改善畜牧廢水污染,雲林縣環保局自104年度起在行政院環境保署指導下,力推「畜牧糞尿轉為資源化利用」,績效歷年為全國第一,目前已有超過200場畜牧場實行,將經處理後的「廢水」變「肥水」用以施灌農田及澆灌花木,今年為有效提高畜牧場及農民申請畜牧糞尿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之意願,特邀請張麗善縣長及施灌經驗豐富的畜牧場和農民共同拍攝畜牧糞尿資源利用成效施灌影片,希望提供畜牧場及農民使用參考。

本部影片邀集虎尾鎮王泰盛畜牧場、二崙鄉新穆牧場、麥寮鄉杰臻畜牧場及月光下友善農場等分享沼液沼渣施灌經驗、褒忠鄉吉祥牧場成立在地施灌車隊,協助其他畜牧場進行沼液沼渣施灌,並與月眉合作農場共同施灌玉米,建立彼此合作施灌默契及流程,另由麥寮鄉林欣逸畜牧場說明大場代小場畜牧糞尿集中處理計畫,厭氧發酵及沼氣發電系統設置情形,並將廢水做到資源利用化達75%以上,以及由大埤鄉豐田社區長青食堂將沼液施灌後的作物轉為美食佳餚,藉此傳達畜牧場廢水再利用,施灌沼液沼渣取代化學肥料,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呈現循環經濟與農田到餐桌的綠色新政概念。

根據麥寮鄉杰臻畜牧場的分享,因畜牧場鄰近農民的需求,開始使用槽車載運沼液沼渣提供農民耕作使用,目前施灌作物有甘蔗及蔥等作物,常常在運送過程中,被許多農民攔下來表示也想要使用看看,目前很多農民排隊爭相使用,覺得施灌後作物收成更多;另根據麥寮鄉林欣逸畜牧場配合的農民分享,使用厭氧後之沼液施灌稻米,比較發現水稻收割量為12割增加到達17割,稻穗收割量成長約40%左右,效果斐然。經多次使用觀察,插秧至出穗期間平均每1~2周混和地下水比例1:5施灌一次,水稻出穗時株數較多且稻穗較飽滿。以沼液沼渣施灌優勢除延緩土質酸化亦可減少作物遭受病蟲害且省時又省工。

環保局長鄭育麟表示,雲林縣除身為畜牧業大縣,亦也是農業大縣,期望本縣畜牧業者及農民共同參與「畜牧糞尿資源利用」行列,同時為環境、河川生態、農業經濟帶來多重效益,歡迎有興趣的畜牧業者與農民向環保局洽詢,聯絡方式:雲林縣環境保護局05-5526255甘小姐、元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5-5332462 。 

109年畜牧糞尿資源利用推廣成效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o0VYsCdU6bs

雲林縣校園夜間有照明 全民運動好FUN心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校園夜間有照明 全民運動好FUN心



為提倡全民運動、打造友善安全運動環境,縣府於各鄉鎮人口密集學區校園加裝照明設備,作為開放民眾夜間運動使用示範點,更在議員力促建議下,於斗南鎮僑真國小、文安國小、斗南國小及東明國中等4校再增設夜間照明設備,提供民眾安全無虞的夜間運動休閒空間。今(2)日上午縣長張麗善、縣議員蔡東富、斗南鎮長沈暉勛、斗南鎮民代表會主席陳麗蘭、教育處長邱孝文、新聞處長廖淑玲等出席於僑真國小召開「校園夜間有照明 全民運動好FUN心」啟動記者會。張麗善表示,夜間照明設備相當重要,透過設施改善,讓鄉親於安全運動場域,享受運動,更增進健康。

縣長張麗善指出,「廣設運動公園,配合學校運動場所開放,營造運動風氣,促進全民健康」,一直是縣府重要政策,推動以來獲得民眾廣大的迴響,然因運動公園設置,在土地及經費取得不易,但隨國人越來越重視健康,運動休閒風氣日益興盛,為提供熱愛運動的鄉親,都能夠利用夜間到校園適當運動,縣府積極於每一個鄉鎮至少1所人口密集學區學校增設夜間照明設備,藉由學校休閒運動設施的改善及運動場所開放,讓鄉親都能夠在安全的環境運動,促進全民運動風氣,也促進健康。張縣長也感謝蔡東富議員看到斗南鎮民夜間運動的需求,積極爭取於斗南僑真、文安、東明及斗南國小,民眾使用頻繁的操場週邊及進出校園動線上裝設夜間照明設備(總經費達121萬674元整),希望透過充實學校硬體設施,提供學校教職員工生及社區民眾有更安全、便利的休閒運動環境。

議員蔡東富表示,希望斗南鎮改善校園夜間照明成為社區運動公園的經驗能成為一個典範,讓校園的運動設施能與社區民眾共享,提升運動休閒設施使用率,共同推動全民運動。

對於日前馬來西亞女大生遭隨機擄殺案,引起社會關注,張縣長除表示非常遺憾,也要求強化雲林校園安全維護作為,針對偏遠、治安死角或是昏暗地區的校園內外,由教育處統整補強照明設備。此外,各校園裝設監視器,可透過遠端監看校園出入情形,呼籲大家提高警覺,防止陌生人等闖校園。另,縣府就縣內3所大專院校、2所縣立高中、31所國中及153所國小,每年斥資3600萬元進行校園安全維護,除透過專業保全人員加強校園巡防,亦藉由與社會處、警察局、巡守隊攜手合作,確保校園安全滴水不漏。

 「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縣府希望透過學校運動休閒設施的改善,吸引民眾多多到學校,利用學校場地進休閒運動,讓大家都能在安全的場域裡,盡情享受在運動過程中獲得的健康與活力。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