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台西產業園區 海洋科技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嘉義大學簽署合作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台西產業園區 海洋科技 產業加值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嘉義大學簽署合作

力促台西產業園區開發、為區內水產養殖產業升級加值,實現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目標。雲林縣政府今(23)日由縣長張麗善代表與國立嘉義大學校長艾群簽署「海水智慧養殖系統產製計畫」,宣示就未來產業規劃及漁業輔導策略,導入智慧設施養殖系統,結合系統化設施養殖技術、自動監控系統等技術,以提高產品品質及價值,打造為國際化新漁業示範區。為雲林產業、漁業升級向前邁進,讓漁業永續經營,創造地方就業機會,鼓勵青年漁民返鄉。

張麗善縣長表示,台西產業園區係屬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之台西區,填造面積約1,130公頃。為增加雲西就業機會,縣府採分期分區開發方式辦理,第一期開發約93公頃公有地(台西海園及國有地),引進水產品運輸交易中心、水產品加工業、智慧海水養殖及其他符合地方特色之低汙染產業,期待改善地方投資環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以實現「地盡其利、繁榮地方」政策,預定於111年1月辦理申請設置作業。

張縣長指出,台西產業園區私有地主共有952位,現況為養殖用地,以文蛤養殖為主,惟台灣地區水產養殖產業發展背負過度使用地下水、造成環境破壞、進口水產品價格競爭、業者日益老化、養殖業獲益下降,導致養殖產業呈現發展停滯現象。為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縣府透過國立嘉義大學引進「海水智慧養殖系統產製計畫」,導入智慧設施養殖系統,結合系統化設施養殖技術、自動監控系統、AIIOT雲端智慧養殖管理系統及計畫性生產批次生產規劃。同時導入二級加工及儲運設施,將產品做最完善處理,提高產品品質及價值,成為國內養殖產業發展新標竿。

張縣長再說,嘉義大學多年來以學術專業協助地方漁業朋友,縣府望透過拓展台西產業園區內原有的水產養殖業,導入智慧生產、建構具生態循環、環境友善、安全漁業,從國有地做示範,讓產業前瞻接軌國際,成為國際化新漁業示範區,實現「海洋科技 產業加值」的願景。

嘉義大學校長艾群指出,很開心嘉大跟縣府合作開發台西產業園區,為區內養殖業打造智慧養殖園區,台灣是個海島,養殖業興盛,尤其在台西鄉,未來嘉大將全力輔導,讓台灣養殖業在國際發光發熱。

 



守護濁水溪出海口 雲林縣政府改善揚塵兼具打造候鳥生態環境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守護濁水溪出海口 雲林縣政府改善揚塵兼具打造候鳥生態環境

  • 濁水溪擁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雲林縣環境保護局為改善濁水溪揚塵事件發生,於下游沿岸利用廢棄文蛤殼定沙與鋪設稻草蓆、植生綠覆等環境友善工法,減少風蝕揚塵發生,意外造就鳥類棲息秘境,讓鳥類可以安全地生存及繁衍,增加濁水溪的生物多樣性,展出濁水溪出海口珍貴生態與自然環境。

守護濁水溪出海口 改善揚塵兼具打造候鳥生態環境守護濁水溪出海口 改善揚塵兼具打造候鳥生態環境
雲林縣環境保護局藉由拍攝生態紀錄片以開啟濁水溪環境教育永續發展,藉候鳥飛翔模樣,展現自然之美,大量文蛤殼上更是候鳥繁衍棲息地,本月更是紀錄到御風好手-東方澤鵟於出海口上方飛行,目前麥寮出海口已發現超過200種以上的鳥種在此區域活動,為推廣環境教育並深化濁水溪出海口環境生態,透過系列活動及生態紀實影片,使民眾瞭解候鳥、環境棲息地及在地發展的連結,豐富的自然環境也須全民守護,期盼民眾重視棲地保育,將美好的生態留給後代子孫,創造環境保育及環境教育為共同目標。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近年來,各界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修復工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不少珍稀瀕危候鳥受到保護,藉由濁水溪紀錄片向各界傳達環境保育觀念,提升大家對生態保育的重視,環保局也配合執行濁水溪揚塵防制及改善行動方案,將濁水溪揚塵事件日由106年的基準年-59天次,降至109年的9天次,裸露地面積也從106年的1,500公頃減至109年的927公頃,減少了573公頃以上,對於地方環境守護有成,期望共同為守護環境盡一份心力,未來環保局將持續協助民眾維持良好居住環境,並與在地居民攜手為生態保育付出努力。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