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觀光量能 雲林縣府邀藝術家進駐寶隆公園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提升觀光量能 雲林縣府邀藝術家進駐寶隆公園 打造紙蝶生態地景藝術園區


雲林縣政府為打造林內觀光新亮點,邀請國內知名藝術家進駐林內寶隆公園,展開生態地景藝術創作,近日藝術家們陸續完成設計圖稿及樣品,縣府特地於今(3)日上午舉辦說明會,由縣長張麗善親自主持,向林內鄉親報告這個好消息,期盼透過地景藝術與在地文化、產業的結合,吸引更多民眾來林內遊玩,帶動林內甚至雲林觀光發展。

縣長張麗善指出,林內寶隆紙廠曾為日治時代林內庄行政中心,隨著產業結構轉變,於1996年停止生產,廠區成為閒置空間,2010年透過「雲林縣林內新興自辦市地重劃」,將原來紙廠的核心生產區劃設為公園,並保留風車、水塔、紙漿槽、螺旋迴水道及舊有廠房鋼構架;園區內的原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經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及整修後,委託雲林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經營「林內驛站」,販售芋頭冰等農特產品。

張麗善表示,為了吸引更多民眾到寶隆公園遊憩,縣府委託在國內外獲獎無數的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邀請五位在地藝術家透過與生態、大地對話,且符合SDGs目標進行創作,地景藝術與在地文化、產業的結合,除讓民眾更認識林內紫斑蝶、八色鳥等豐富生態,也把林內木瓜、芋頭、芭樂、水稻等農特產介紹給大家,帶動林內鄉甚至雲林縣的觀光發展。

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表示,林內擁有非常特殊的地理及生態條件,而寶隆公園位於台3線旁、是進入雲林的門戶,雖然公園占地廣大,也有網美打卡點,但觀光吸引力稍嫌不足,縣府決定邀請藝術家駐點,展開地景藝術創作,預計2個月內完成,希望透過藝術與在地的對話,除了傳遞知識教育,引發民眾永續價值思考,也把雲林觀光由林內這邊起步帶上來,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縣府本次邀請的五組藝術家,分別為張和民、任大賢、黃蘭雅、陳宣誠及芃芓藝術蔡佳吟、黃啟軒。張和民的作品「舞猴」,傳遞小猴群與八色鳥、紫斑蝶互動情形;任大賢的作品「鹿與蝶」,以梅花鹿及紫斑蝶呈現台灣特有生態風貌;黃蘭雅的作品「翩翩」,以AR擴增實境技術重現群蝶翩翩飛舞意象;陳宣誠的作品「森徑間」,創造一座宛如紫斑蝶的山屋;芃芓藝術的作品「好多好多蟲蟲」,則呈現昆蟲尚未羽化前的樣貌。

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負責人呂耀中表示,很多人都以為林內只有紫斑蝶,其實在生態鏈裡,紫斑蝶只是其中一環,他與藝術家們希望將整個生態、文化跟地景串聯起來,所以這次的作品不只紫斑蝶,還有台灣獼猴、梅花鹿等各式各樣在地物種都會整合在創作裡,希望可以為林內帶來觀光、在地知識及經濟等效益。

雲林縣政府呼籲開學給孩子增強保護力 你家的孩子疫苗打了嗎?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呼籲開學給孩子增強保護力  你家的孩子疫苗打了嗎?

  • 距國中小、高中開學已剩不到1個月時間,統計至8/2,目前雲林縣COVID-19疫苗「滿5歲至11歲兒童」第2劑接種完成率僅達54%,也就是還有將近一半學童尚未接種第2劑,而「滿12歲至17歲青少年」第3劑接種完成率為60.2%,也尚有約4成的學童未接種第3劑,專家表示完整接種疫苗,可降低染疫後發生腦炎等重症或死亡之風險。疫苗接種後,身體免疫機制須經過一段時間,漸漸產生足夠抗體,才足以形成有效保護力,「滿5歲至11歲兒童」接種第2劑須與第1劑間隔4到8週,而「滿12歲至17歲青少年」接種第3劑須與第2劑間隔12週,若孩子已符合接種條件,建議最晚於開學日前兩週就完成接種,學童之間才來得及再形成群體保護力。

中央現已開放「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嬰幼童」接種第1劑疫苗、「滿5歲至11歲兒童」接種第2劑疫苗、「滿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接種第3劑疫苗、「50歲以上的成人以及特殊對象(如:因工作要出國的鄉親)」可接種第4劑疫苗,衛生局表示雲林縣轄內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除平日提供接種服務外,考量家長上班時間,部分診所也提供夜診及假日接種,故不論是成人或小孩,只要符合接種條件,請儘快完整接種疫苗,鄉親可向本縣COVID-19疫苗合約院所預約接種,照約定時間並攜帶健保卡、疫苗接種紀錄卡(黃卡)前往,相關接種服務資訊可上網至本縣衛生局網站→新冠肺炎專區→疫苗地圖(網址:https://ylshb.yunlin.gov.tw/News.aspx?n=15251&sms=18466)查詢。

雲林縣政府衛生局籲請鄉親持續配合並落實政府各項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勤洗手、戴口罩、接種疫苗、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