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地層下陷防治成果豐碩,水資源利用及農業節水雙軌並行!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地層下陷防治成果豐碩,水資源利用及農業節水雙軌並行!

  • 雲林部分地區過去因為土地利用及產業發展未能綜合考量水資源供應量,各產業基於生計上需要,在水資源貧乏且地質軟弱地區長期超抽地下水,進而引發地層下陷、地下水鹽化、海水入侵及水土流失等問題。除造成地下水環境劣化外,並影響地下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地層下陷屬不可逆的地質災害,於地層下陷顯著區域不僅會加重淹水災害規模,對於高速鐵路行車安全亦可能造成嚴重威脅。

雲林縣政府配合「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第二期(110-115年)以精進防治成效,並瞭解管制區內地下水及地面水使用情況,擇定本縣稻米產量及種植面積居冠之大埤鄉為地下水資源復育工程示範地區,經多方專家學者進行可行性評估後,規劃以河川高灘地增設調蓄池、農田蓄水設施、既有滯洪設施及抽水站運用來增加地面水來源供灌,減少地下水抽用為可行方案。其中以北港溪高灘地為最佳試行區域,該處增設調蓄池不僅可於貯蓄水源時提供地下水入滲補注之用,亦可將北港溪水源提供予灌區外農民灌溉使用,後續擬向中央爭取經費並以本區為工程示範地區,並擴大推廣至其他環境條件符合之鄉鎮市。

雲林縣地層下陷情勢與農業用水存在高度關聯性,故如何輔導農業生產節水為地層下陷防治重點工作之一。本府於農業節水政策推廣方面,鑒於「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執行至109年度結束,110年度僅「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轉作獎勵政策持續推動,轉作誘因下降,為維持歷年農業節水推動成果及轉旱作誘因,本府彙整推動黃金廊道轉旱作節水專案需求並提案至行政院研商地層下陷防治專案平台,依據歷次行政院平台會議,農糧署業擬具「雲林高鐵沿線特區推動農田轉旱作物措施」並經行政院同意,自明(112)年第1期作起開始推動,以持續輔導農民從事低耗水性農業生產。

雲林縣地層下陷防治工作仍須持續推動,且須中央及地方一起攜手努力,以保障國土安全,使縣民安居樂業。

文化傳承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過溪股紅壇上樑典禮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文化傳承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過溪股紅壇上樑典禮

  •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於6日上午,舉行112~113年六房天上聖母過溪股溪埔廍紅壇新建工程上樑典禮,上樑儀式由文化部長李永得、縣長張麗善、六房媽協會理事長徐萬成、值年爐主周清源及立委、議員、鄉鎮長等,擔任扶樑官與護梁官,眾多信眾亦到場見證,於熱鬧氣氛中,完成上梁儀式。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過溪股紅壇上樑典禮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過溪股紅壇上樑典禮

六房天上聖母為雲林縣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ㄧ帶協議輪值奉祀的天上聖母〈媽祖〉,六房媽是由這5個鄉鎮市內數個里、村與聚落組織成「股」,共同輪流奉祀,因此「六房媽」並沒有固定的廟宇,雖然居無定所,但卻有廣大信徒,成為地方的信仰中心,而每年的過爐遶境慶典更是為雲林縣內最重要的宗教盛事之一。

「雲林六房媽過爐」112年將由虎尾「過溪股」溪埔廍輪值,過溪股介於新虎尾溪與虎尾溪之間的四個里,共有16個庄頭,爐主周清源表示,過溪股是六房媽五股中庄頭數最多的一股。過溪股中的每個庄頭平均要等待40年甚至80年始能輪值一次,而過溪股溪埔廍時隔60年才輪值,上次輪值為民國52年,下一次輪值則要再等80年,因此全庄頭都非常期待並熱情參與。

縣長張麗善表示,宗教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尤其六房天上聖母遷移式的過爐方式,更凝聚了雲林5股36個庄頭信眾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而六房媽會對維護與六房媽信仰相關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均相當用心,包括六房媽正架神像修復以及無形文化推廣傳承活動,非常值得肯定與鼓勵。今天非常高興受邀擔任上樑官,祈求六房媽庇佑國泰民安,並預祝明年的過爐盛典順利圓滿。

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六房媽並無固定廟宇,是安奉在爐主所興築的「紅壇」,因此每年更換紅壇地點的儀式即為「過爐」,是臺灣「有神無廟」祭祀活動中規模最大的。我們在102年公告登錄「雲林六房媽過爐」為本縣無形文化資產,106年在六房媽會與縣府的共同努力下,「雲林六房媽過爐」更通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重要民俗」的認證,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六房媽過爐活動已有350多年歷史,本次上樑典禮,受到中央文化部高度重視,部長李永得更率隊參與儀式,值年爐主周清源表示,感謝文化部、縣長、地方民意代表、各方賢達對六房天上聖母的重視,爐主團隊以及過溪股溪埔廍全體庄民及旅外鄉親將會策群力來籌備明年六房媽過爐盛典。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