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將改善後庄埤周遭環境 打造兼具生態遊憩景觀空間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將改善後庄埤周遭環境 打造兼具生態遊憩景觀空間


雲林縣斗六市後庄埤北側地勢低窪,因長期閒置雜草叢生且髒亂,縣府規劃將該處打造成親水遊憩空間,獲水利署同意補助4300多萬元,今(12)日縣府舉辦施工前地方說明會,縣長張麗善表示,感謝林文瑞立委協助爭取經費,後庄埤水環境計畫將分三期進行,完工後不僅提升龍潭里當地景觀,也讓斗六市更符合首善之都的美名。

今日「後庄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畫」地方說明會,吸引數十位居民前往聆聽,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立法委員林文瑞、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第五河川局局長張庭華、縣議員林岳璋、賴淑娞、周秀月、斗六市長林聖爵及多位代表、里長等人也前往關心,了解該基地的後續相關規劃及未來展望。
縣長張麗善指出,縣府規劃改善的空間北側緊鄰大學路、東側則是斗六市違規拖吊保管場,該區域擁有獨特的水域景觀,然而功能僅以排水為主,因長期閒置雜草叢生、垃圾堆積,影響環境衛生與安全,縣府希望將它打造成兼具生態、遊憩的優質環境,提供民眾親水、休閒使用。

 張麗善表示,後庄埤水環境改善計畫在副縣長謝淑亞擔任斗六市長就已提出,縣府接手做好完整規劃,透過林文瑞立委向中央爭取經費,第一期工程費用將近5400萬元,著重改善既有空間,設置人行步道、座椅及照明設施;第二期將導入兒童遊樂設施,增加親子共融空間;第三期則進行步道及護岸的串聯,完善周邊步行設施。

立委林文瑞表示,後庄埤是斗六地區重要灌溉水源,灌溉面積約362公頃農田,縣府及公所規劃的後庄埤水環境改善計畫,不只維持灌溉功能,還提供民眾親水環境,創造綠意生態,兼顧生態、生活、生產功能;除了水利署補助4300多萬,縣府也自籌1000多萬元,讓工程得以順利展開,提升斗六地區居民生活品質。

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表示,後庄埤改善計畫有多樣化功能,除了林文瑞立委提到的灌溉、防洪基本設施功能外,還有親水、生態環境建構,水利署認為這是個很好的計畫,因此給予經費補助,但後續還是要靠縣市政府儘快完成,讓民眾享受舒適美麗的水岸空間。

雲林北港治水專案小組會議首次召開 縣長 張麗善邀集各方專家與會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北港治水專案小組會議首次召開 縣長 張麗善邀集各方專家與會

  • 雲林縣長張麗善日前宣示成立專案小組研擬解決北港淹水問題,今(12)日正式召開首次會議,中央部會主管機關與專家學者皆獲邀參與。張縣長表示,即便水環境前瞻基礎建設治水工程已有一定的成效,但在極端氣候下仍有檢討改善之處,希望透過各方依據專業評估並檢視現場狀況,共同探討如何解決淹水問題。

 雲林縣於本(8)月2日上午受到強烈對流影響,時雨量突破百毫米,造成外水、雨水下水道、道路側溝及農田排水堵塞,持續溢流至市區,造成北港鎮多處積淹水事件。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本次淹水除了歸因於短延時強降雨超過八八水災及七二水災的規模外,區域抗洪能力的提升也必須進行檢討。包含農田排水匯入系統、區域排水整治、北港滯洪池蓄排功能、雨水下水道、雨水箱涵拓寬等都需要持續改善,也建請中央協助增加排水系統斷面。

 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則提到,針對北港淹水問題,應留意上游集水系統應保持通暢,並加強滯洪池蓄水功能;北港滯洪池也需透過工程方式加強入流或退水功能。

 本次專案小組會議參與人員有副縣長謝淑亞、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第五河川局副局長吳明華、內政部營建署中區辦公室副處長盧偉銘、北港鎮代理鎮長蕭美文、農水署雲林管理處、交通部公路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等及各單位代表及團隊成員。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