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道三古坑側車道改善 張麗善縣長期盼中央全額負擔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國道三古坑側車道改善 張麗善縣長期盼中央全額負擔

  • 國道3號古坑交流道自105年完工通車後,分於縣道149甲線及158甲線設置出口匝道,其距離逾3公里,導致下交流道後,交通動線紊亂,倘誤下交流道,僅能繞行再上,造成交流道亂象,地方長期建議改善,張麗善縣長表示,她上任後即積極推動側車道改善計畫,於108年5月拜會時任交通部林佳龍部長,力請交通部考量地方財政困難,且為國道設置不良,應予全額補助。考量權責分工,在中央未應允前,張縣長展現決心籌措財源,同意側車道納為縣道系統158丙線,由縣府養管,於108年7月提報交通部爭取納入交通建設生活圈道路系統改善計畫。
國道3號古坑交流道因南下、北上出口距離逾3公里,造成交通亂象,地方期盼改善。國道3號古坑交流道因南下、北上出口距離逾3公里,造成交通亂象,地方期盼改善。
在縣府積極爭取下,109年9月2日獲交通部來函同意,由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全額支應闢建經費,但由公路總局西部濱海公路南區臨時工程處(西濱南工程處)代辦設計施工,總經費新台幣9.97億,其中用地費用新台幣1.23億,工程經費新台幣8.74億,規劃於國道3號道路主線兩側,增設平面側車道,連結南下北上車流,採單向各一快車道一機車道配置,北上線長度約2.73公里、南下線約3.13公里。

 

西濱南工程處於109年10月即接手辦理後續規劃設計作業,重新評估經費,縣府亦就前開評估之經費投入配合其修改已完成的可行性評估報告,以符實際;後依公路總局內部設計書圖審核程序多次審查修正,除相關公文往來確定路線外,公路總局西濱南工處分別於110年8月、10月多次辦理初步路線中線圖暨設計原則及橋梁型式審查,直至110年12月定案;後辦理基本設計,審議過程遇物價波動,相關經費增加至新台幣14.89億,以符市場行情,超出前核定之9.97億近新台幣4.92億元,爰西濱南工程處於111年7月至本府請求召開經費協商會議,張麗善縣長本務實精神,同意由本府再向交通部重新提報經費需求,轉行政院核定。

 今(112)年3月30日,陳雪生召委及本縣林文瑞立委邀請交通部王國材部長至雲林訪查的時候,張麗善縣長再次請求交通部應體恤地方政府財源有限,全額負擔不足部分,交通部長同意正面表列,並轉呈至行政院核定。又於今年5月8日率縣府一級主管拜會行政院,當面向鄭文燦副院長請求補足相關預算,獲副院長口頭首肯同意追加補助因營建物價上漲超額4.9億元。

 張麗善縣長說明,縣府已同意將側車道納編為縣道系統,依權責分工縣府屬需地機關,辦理用地取得,已依程序在取得工程用地,工程則依協調結果,委託西濱南工程處辦理,現階段完成相關設計作業,只要經費到位,即可加速整案流程。

 張麗善縣長強調,此案依程序審議無數,中央與地方都很努力辦理,經費於辦理過程遭遇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物價波動甚鉅,舉世皆然,不能歸責基層公務人員,縣府願本務實精神,協助推動,以利後續本計劃的各項工作推動。期盼行政院正面回應,全額負擔物價波動造成之增加款,讓本案在地方中央共同合作下,能順利完成。

雲林縣女創力基地啟動 讓雲林女性走出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女創力基地啟動 讓雲林女性走出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雲林縣婦女服務新據點「女創力基地」,今(15)日由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代表張麗善縣長與縣府社會處長林文志、台灣心境探索學會理事長彭仁虹、縣議員黃美瑤、蔡明水議員等多位民意代表共同啟動,副縣長謝淑亞指出,雲林縣政府運用雲林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補助催生這座屬於女性創意 /支持 /陪伴 /充權的「女創力基地」,期待透過服務方案與實體空間的軟硬體相互交織下,讓雲林女性都能備感呵護,走出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謝淑亞副縣長指出,在雲林66萬人口中有超過32萬名女性縣民,撑起了半邊天,女性是雲林的寶貝及最珍貴的資產!因此縣府致力推廣「雲林性別友善店家」;關注婦幼的基礎人身安全,以無虞的安全作為婦女發揮潛力的後盾,拒絕任何形式的性別暴力;在乎婦女的健康福祉,推廣婦女癌症篩檢,推行本縣國一女學生9價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接種服務;力挺每一位母親,以生育津貼、育兒津貼、公共托育家園、托育資源中心及祖孫托育補助等各種幼托福利政見,打造育兒支持系統,降低家庭在幼兒照顧上的負荷。雲林縣政府在去年的性平考核拿到「金馨獎」甲等及「性平故事獎」,在守護婦幼家庭的社會安全網更榮獲「111年度強化社會安全網績效考核」全國第一名之佳績,顯見在推動各項婦幼政策深獲中央肯定。

謝副縣長強調,除了諸多福利服務,雲林也積極接軌國際,因雲林是農業大縣,許多傳統農村女性對於自身的身心狀態並不重視,遇到有身心狀況時亦不懂得如何對外抒發,因此近年參照國際CEDAW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27號及34號一般性建議(關注高齡及農村婦女)特別關注45至65歲的中高齡婦女,也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指標SDG3「健康與福祉」、SDG5「性別平等」及SDGs8「就業與經濟成長」等面向,目標是提供資源,致力於提供專業、心理、情感上的支持,建立互相支持的友誼,鼓勵女性在各領域大展創意潛能,陪伴女性走過各個階段。

謝副縣長再說,張縣長深知在家庭照顧期間,婦女可能面臨許多限制,因此需要的是不斷的陪伴與支持,所以縣府致力於創造一個溫馨及性別友善的空間,讓婦女可以在照顧喘息的同時,培養新的技能,增加她們在就業市場的可能性,希望為縮短女性就業斷層及舒緩照顧的身心壓力做出積極貢獻。

 去年縣府在斗六的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建置了一個「歲月療天室」,辦理許多讓中高齡婦女可以自在進行身心療癒、互相支持、找回自我的課程及活動。為平衡山海線發展,今年特別在虎尾建置了這一個「女創力基地」,有別於一般職訓的課程,更關注的是中高齡女性的身心健康。

 位於虎尾鎮綜合社會福利館內的「女創力基地」,不僅是為婦女提供資源,更是為她們建立友誼與夥伴網絡的機會,透過基地辦理的各種課程及活動,深入了解婦女的需求,並將引導她們建立信心及創業的起點動力,結合工會培力等可能,也提供職人業師與欲創業之民眾建立關係的機會,有助於讓婦女更有信心,並從中獲得寶貴的導師指導,讓創業之路更加順利,搭配櫃位讓她們的商品得以進駐展售,提升曝光度,為她們的事業增添更多機會。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