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雲嘉崙子大橋 雲林縣政府將拓寬改建 今辦理祭土祈福儀式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橫跨雲嘉崙子大橋  雲林縣政府將拓寬改建 今辦理祭土祈福儀式

崙子大橋是往來雲林縣元長鄉、土庫鎮及嘉義縣新港鄉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農曆三月份大甲媽祖遶境必經的橋梁,因橋梁老舊、寬度不足、橋梁高程不符治理計畫將辦理改建,縣長張麗善今(15)日率工務處團隊至現地說明辦理狀況,並舉行祭土祈福儀式,包括雲林縣議員蔡明水、王鈺齊、陳俊龍、黃美瑤、嘉義縣議員陳文忠、新港鄉長林茂盛及多位代表、村長都到場參與,吸引不少鄉親前來關心,期盼橋梁早日完工啟用。

縣長張麗善指出,崙子大橋位於本縣縣道145甲線,橫跨北港溪,為縣內重要橋梁,全長530公尺,含引道合計774公尺,於民國70年興建完成後,迄今已逾40年,相關構件老舊,現況橋面寬度僅7公尺寬,單向僅1個車道,在汽、機車爭道的狀況下,多有交通事故,且現況橋梁梁底已低於北港溪的治理計畫高程,有影響通洪斷面之虞,在雲林縣政府及地方極力爭取下,交通部公路總局於今年3月正式同意納入生活圈道路系統改善計畫辦理。

張麗善表示,本案總經費達新台幣9億8,121萬整,在「南橋北管」的原則下,由雲林縣政府辦理改建,其中公路總局補助新台幣4億7,412萬5,000元,水利署後續補助新台幣3億2,485萬6,000元,雲林縣政府配合1億8,133萬2,000元,嘉義縣政府配合新台幣89萬7,000元。雖然雲林縣要承擔比較大的責任,但能讓兩縣透過崙仔大橋建立永久的感情,並讓南來北往的車輛通行更加平安,她覺得非常開心。

改建後的崙子大橋示意圖改建後的崙子大橋示意圖
張縣長進一步說,崙子大橋預計從現有的8公尺拓寬至18公尺,配置單向1快1慢及人行道暨自行車道,可有效紓解交通現況,並抬高橋梁,有利通洪斷面。橋上還將設置觀景平台,不僅可讓鄉親散步欣賞北港溪的風景,在大甲媽祖遶境時,還可讓香燈腳烹煮美食與信眾結緣,希望透過媽祖的祈福,讓地方更加繁榮。

工務處長汪令堯表示,本案委託國內最具規模的工程顧問公司-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辦理規劃設計及後續監造等工作,重新檢討前期可行性評估方案後,將採二階段施工,第一階段施作上游側新橋,再以鋼便橋,搭配舊有橋梁,維持交通通行,第二階段改道至新橋後,再施作下游側新橋,並拆除舊有橋梁,施工期間不影響交通通行。

 汪令堯最後提及,現階段辦理細部設計,整體發包金額達新台幣8.27億元,預計年底上網招標,工期27個月,完成後希望能改善現有交通狀況,解決快、慢車爭道的現象。 

 

啟動新生活─雲林縣長張麗善監護兒出養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啟動新生活─雲林縣長張麗善監護兒出養

  • 雲林縣政府監護兒童小星(化名)今年五歲,於今(14)日進行出養交付程序,後續將由美國籍夫婦收養,受疫情影響無法辦理歡送會,縣長張麗善仍準備一份禮物致贈小星,代表著一份雲林縣政府對於小星溫暖的祝福,期盼小星能擁有穩定的生活及資源無虞的成長環境,在收養父母的關愛與悉心照顧下能平安、快樂及健康地長大。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小星父母因吸毒案入獄,在無親友可照顧情況下由本府進行緊急安置,後來因父親病逝、母親失聯等無法回到原本的家庭,評估小星最佳利益,由縣政府聲請司法裁定,於109年06月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裁定由雲林縣政府擔任小星的監護人。小星出生時所幸沒有毒品陽性反應,成長過程中診斷患有過動症,在縣政府及寄養家庭用心的照顧下,現在是非常健康活潑的小男孩。

 過去將近一年時間,受疫情影響收養父母無法來台與小星互動,僅透過7次視訊與小星進行會面,收養父母知悉小星有過動狀況,很用心的瞭解何謂過動症以及照顧方式,很有信心的表達願意且有能力照顧小星,願意讓小星有個完整家庭,且收養父母的兩名女兒也很期待小星的到來。

 雲林縣政府社會處長林文志表示,患有過動症的孩子生活照顧要花非常多心力,照顧非常不容易,出養亦困難,透過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的努力與協助,終於在美國尋覓合適之收養人,收養父母職業分別為客戶經理及家管,經濟狀況穩定,家族親友關係往來密切,是個溫馨的大家庭,收養父母收養動機良善,二人美滿的婚姻,以包容與涵納的正向態度,接納小星的過動症,不論在身心靈、健康或文化教育上,將對小星到美國的生活適應有非常大的幫助,更能給小星一個安全及充滿愛的家,我們也祝福小星未來一切順利平安。

 

雲林縣西螺鎮雲45線(東興-鹿場)路面及側溝損壞 雲縣府斥資改善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西螺鎮雲45線(東興-鹿場)路面及側溝損壞 雲縣府斥資1500萬改善維護民眾用路安全

西螺鎮雲45線道路兩側為稻米產區,其東側既有漿砌石溝破損嚴重,不僅影響防洪排水功能,也造成行車安全的威脅,雲林縣政府將斥資1500萬元辦理改善,今(14)日舉辦施工前說明會,縣長張麗善表示,工程近日將進場施工,預計明年6月完工,確保鄉親行車安全,也讓農產品運輸更順暢。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45線為西螺鎮主要道路之一,北接東興里、南接鹿場里,由於沿線有2座農會米廠,許多農民都透過這條路運輸稻穀,不少民眾反映雲45線東興-鹿場路段路面狹窄、側溝破損,影響農田耕作及出入安全,縣府將以1500萬元進行側溝及路面AC改善,讓農民有條安全平整的道路,運輸農產品也比較順暢。

水利處長許宏博指出,西螺鎮雲45線(東興-鹿場)路面及側溝改善工程主要內容為新設側溝507m、AC鋪面5274m2 (長度約626.85m),其中新設側溝採混凝土矩形溝型式,可滿足防洪排水需求避免溢淹,且結構性較佳可改善過去漿砌石溝牆損壞影響道路鋪面的問題。

 另本案計畫範圍內現況道路路寬約6m,相較其南、北側道路路寬均為8m,呈現束縮情形,影響車輛行駛通暢,故本工程將新設側溝位置往東移至公有土地地界處,讓路寬可調整至8m,並配合道路鋪面重新舖築,完工後可兼顧「水利防洪(水路)」與「民眾通行(道路)」的需求,提供民眾更安全舒適的行車空間。

張麗善表示,施工期間為兼顧民眾通行及施工安全,縣府會要求廠商針對交通維持措施妥善布置,並請民眾能配合交通人員引導使工程順利進行,以縮短施工時間,將交通影響衝擊降至最低。

 縣議員李明哲、廖偉晴表示,近10年來東興、鹿場、埤頭等三里鄉親不斷反映希望能改善這個路段的路面及側溝,但因經費及權屬問題遲未獲改善,感謝張縣長體諒農民的需求,讓路面及側溝改善一次到位,在財政預算困難、物價不斷上漲的情形下,還願意這麼做真的非常不容易。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則說,雲45線道路兩端有2座西螺農會的米廠,週邊約有2、300公頃水稻田,每天有很多農民在這裡出入,並透過這條路送稻穀到農會烘乾,這條路已損壞多年,感謝縣長提撥經費改善,讓農民有條安全回家的路。

今日「西螺鎮雲45線(東興-鹿場)路面及側溝改善工程」施工前說明會,由水利處簡報施工內容及相關期程,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聆聽,縣議員李明哲、廖偉晴、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及多位村長都到場關心,眾人期盼工程順利早日完工,提升雲45線沿線車行空間,讓民眾出入更方便、安全與舒適。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