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口湖鄉殼貝類暫置區工程11月完工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口湖鄉殼貝類暫置區工程11月完工 嘉惠漁民並達固沙防塵資源永續利用

緩解廢文蛤殼等貝類隨意棄置問題並有效管理,雲林縣政府繼去年於台西鄉設置首座廢文蛤暫置場,獲廣大迴響。今年度再斥資750萬,於口湖鄉利用下崙村近箔子寮漁港約1公頃閒置空地,規劃殼貝類等廢棄物暫置區,工程預計將在11月完工。雲林縣長張麗善20日上午特地率水利處長許宏博、農業處吳芳銘,會同縣議員蕭慧敏、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曾鴻胤、雲林縣水井養殖漁業生產區養殖生產區主任委員林水清、下崙村長王勝瑋、崙中村長謝文棋等人一同勘查「建置雲林縣口湖鄉殼貝類暫置區工程」進度,透過殼貝類暫置區,協助養殖業者集中處理殼貝類廢棄物,同時提升再利用率及擴展去化管道,改善環境衛生。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沿海地區為重要養殖產地之一,其中口湖鄉以文蛤與牡蠣為主要產量,近年受到極端氣候及春夏季節交替,致使養殖貝類較易出現大量暴斃情形,導致常有大量廢棄殼貝隨處丟棄,不僅影響環境衛生,亦影響市容。為改善沿海鄉鎮文蛤殼、蚵殼長期隨意丟置,造成環境問題,縣府水利處、農業處、環保局透過爭取中央經費,於口湖下崙地區設置殼貝類堆置場,目前工程整體進度已達95%,預計11月即可進場運用。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本次辦理建置殼貝類暫置區工程,其工程內容為新設管制電動門1座、圍籬220公尺、停車棚架1座、貨櫃屋1座、直立式2噸水塔1座、流動式廁所1座、埋入式FRP汙水儲存槽1座、混凝土地坪570平方公尺、監視器10台(2台全功能可操控式、一般固定式8台)。目前工程進度達九成,預計11月完工,完工後能保護及監控殼貝類堆置場之財產安全,管制進出人員車輛,避免遭人隨意傾倒垃圾,提升環境衛生。

農業處長吳芳銘也指出,文蛤殼及牡蠣殼經加熱粉碎後均可做為飼料補助添加原料或製做肥料之原料,屬於農業廢棄物可再利用之資源,減少廢棄物產生,促進物質回收再利用,二來可鋪設在濁水溪沿岸,讓馬鞍藤攀附,達到固沙作用,抑制河川揚塵,改善沿岸地區空氣品質,減輕環境負荷,達到資源永續利用。

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曾鴻胤表示,口湖鄉殼貝類暫置區建置,讓口湖養殖區八個生產區內養殖戶,將來在面對死蛤處理、去化,有個空間暫置。他也希望縣府能有專案配套,包括將來針對死蛤、蛤殼載運及後續維管單位如何聯繫,才能避免殼貝類隨意丟棄狀況,影響養殖區環境。

張縣長再說,縣府提供殼貝類集中堆置場域,也會妥善管理,望嘉惠漁民朋友。另也呼籲大家,殼貝類進暫置區前,配合將附著的肉質清洗乾淨,避免在暫置區造成環境惡臭、蚊蟲孳生。縣府未來將持續爭取經費辦理地方建設,提升雲林縣生活環境品質,提供縣民乾淨、舒適的居住環境。

雲林縣110年社區安全守護站優良店家授證典禮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攜手反暴力-社區安全守護站」雲林縣110年社區安全守護站優良店家授證典禮 

  • 今年全國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提高15%,就雲林縣今年通報量較去年同期微幅增加,未達漲幅平均值,故有賴強化社區通報行動力及建構社區安全防護網,亦可防範於未然,因此,雲林縣政府攜手與雲林縣婦女保護會合作為建立社區安全防護網而建置「社區安全守護站」,截至110年9月底止,全縣已設立1040站,遍佈雲林縣392村里,落實一村里一守護站目標。「社區安全守護站」具備三大協助功能:緊急通報、緊急短暫庇護及提供保護資訊,讓所需協助的民眾能夠及時獲得幫助。

   社會處長林文志表示,今年因疫情使然,三級警戒過程中,因家庭互動、溝通方式及經濟等因素,可能導致家庭關係產生變化促使家庭暴力事件產生,因此,為降低衝突及推廣防暴概念,建置綿密保護網為首要,故透過社區守護站之建置,全面佈達防暴宣導並提供安全維護及提升通報行動力,防止暴力再次發生。

  林文志說,透過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商家同心協力,創造友善安全生活環境,共同守護社區暴力預防工作,於山區海線區佈建社區守護站,透過「一村里一守護站」,建置社區內網絡,協助社區民眾取得防暴資訊、社區支援力、讓受害者能就近取得訊息及得到必要協助,以提高受暴者求助意願。

財團法人雲林縣婦女保護會理事長林慶順表示,協會和縣府合作進入第6年,於今年度舉辦2場授贈儀式及2場的聯繫座談會,與雲林的鄉親一起打造暴力零容忍的生活環境,敬邀有意願加入者的社區單位及愛心商家,可電洽社團法人雲林縣婦女保護會之報名專線:(05)5372676。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