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9月23日熱鬧登場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客家獅齊聚匯演 千人舉火把夜遊客庄
202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9月23日熱鬧登場

  今年的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已邁入第15年的辦理,自9月23日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系列活動,而開幕式也在23日晚間於崙背鄉立圖書館旁停車場隆重登場。開幕式由縣長張麗善、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水汴頭崇賢寺主委蕭明賢等一起點亮「澹火薪傳」大型火炬,並由自各地超過3,000名民眾共同拿著火把遊客庄,長長的人龍隊伍象徵詔安文化源源不絕,場面壯觀氣氛熱鬧。

 「武術」、「布袋戲」、「開口獅」是詔安文化的象徵,今年開幕式以「開口獅」為主題,特別安排崙背塩園金獅國術館、西螺國中、二崙旭光國小及崙背惠華幼兒園共同呈現「客家獅匯演」,由不同的世代展現詔安客家文化從扎根、傳承及發揚過程的努力;而今年崇賢寺也特別邀集在地藝師、賢達、竹編達人楊盛輝及曾淑惠賢伉儷及社區居民,製作一座3米高的「開口獅」大型竹編藝術裝置,此外,西螺獅頭製作大師-鍾進權老師也以「青頭火焰獅」受邀參與開幕式展出,呈現獅頭工藝師一生懸命的創作歷程,共同呼應今年「開口獅」的主題,在開幕式現場散發詔安的文化氣勢;同時,開幕式也邀請甫獲客家委員會「客家貢獻獎」的詔安客家布袋戲大師-廖昭堂老師,對於老師長年推廣、教學詔安客家布袋戲有成致敬!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崙背、二崙、西螺地區是客家五大族群中「詔安客」傳統聚落及人口分佈最多的區域,保有珍貴的詔安客語、民俗、文化與美食,「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不僅要傳承及彰顯獨特的詔安文化特色及語言,更希望透過文化節的浪潮,找回文化及族群的認同,今天相信有多散落或移居外地的詔安客,也一起回鄉參與「202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的開幕,同時也參與了詔安文化、族群的認同之旅。

   張縣長說,202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在今晚隆重開幕後,系列活動在9/23-10/23間陸續展開,9月29日中秋夜有水汴頭崇賢寺「澹仔火迎暗景」百年傳統民俗、10月8日二崙深坑社區「溪王祭」祭拜活動、10月14日二崙鄉公所「藝遊詔安同樂二崙」藝文匯演、10月15日二崙來惠社區的詔安古厝「福綿堂-回頭屋音樂祭」、10月21日崙背鄉公所「雲林好客踏騎客庄」自行車漫遊,最後,在10月23日重陽節,由詔安張廖宗親的「崇遠堂秋季祭祖」古禮,作為今年詔安客家文化節閉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一同感受詔安客家文化的活力及魅力,體驗「202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的饗宴。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今年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由縣府結合崙背、二崙、西螺公所,以及在地社團、學校、宮廟共有11個單位參與系列活動,而今日開幕要感謝水汴頭崇賢寺的籌劃,聯結在地六所宮廟、十所學校,以及崙背鄉公所、二崙鄉公所等單位投入協助,規劃了多元體驗及展演活動,包含火把製作、客語闖關、客家獅展覽及教學、桌遊、美食品嚐、客家藝文等一系列活動,熱鬧來開場,並讓民眾在開幕式中淺嚐詔安客文化底蘊;另結合系列活動學校及雲林縣故事人協會,透過課程的研習和夏令營的走讀雲林,以詔安布袋戲、開口獅、武術、客語歌謠及桌遊等方式,呈現詔安客家文化的新氣象。

    今晚開幕會場安排有陽明國小呈現酪農產業的烘焙坊、崙背國小傳統醃蘿蔔料理、西螺埤頭社區的豆包香、二崙小豬故鄉-來惠社區美食鹹豬肉等美食品嚐,還可以親手製作傳統竹火把、開嘴獅展覽及DIY、客語闖關、桌遊工作坊等文化體驗,今年也邀請在地特色店家共襄盛舉,如雲林創意設計中心、貓兒干村花生醬、李排骨酥、吉品杏鮑菇等,透過「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的平台,串聯豐富多元的活動,展現「雲林詔安」新的文化、觀光魅力,讓我們努力一起來傳承、發揚往昔詔安文化、生活、習俗內涵與語言,展現出雲林詔安客家多樣豐富的文化面貌。

    而從9月23日(週六)起至10月23日(週一)為期一個月的「202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縣府邀請全國民眾,到崙背、二崙、西螺等3個鄉鎮來作客,秋遊雲林客庄,感受雲林人好客的熱情。詳細活動資訊,請持續追蹤「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官網及FB粉絲團或慢遊雲林」網站。


  

打破紀錄 雲林縣政府首次同時榮獲2座交通部112年金路獎績優肯定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打破紀錄 雲林縣政府首次同時榮獲2座交通部112年金路獎績優肯定

  • 由交通部高公局主辦的金路獎,堪稱國內交通界奧斯卡獎,評比範圍涵蓋國道、公路、鐵路及捷運系統等養護作業。雲林縣政府工務處長汪令堯於22日率領團隊成員前往「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三樓臺北演藝廳接受表揚。雲林縣榮獲112年度第24屆金路獎「縣市政府路況養護類」以及「縣市政府橋梁維護」雙料績優肯定,更是首次在橋梁維護項目上獲獎,這一殊榮對工務處同仁的努力給予極大肯定,也是縣府以民眾安全為首要任務的承諾體現。 
工務處長汪令堯進一步說明,本縣轄內共20鄉鎮市,轄管養護道路近1,581公里,車行橋梁共計1,428座,「路平、路潔」是張麗善縣長一直以來的施政重點,成立「路平志工大聯盟」結合鄉鎮市公所、警察局、工務處及計畫處1999等建立通報群組,針對志工通報案件即時排除改善,發揮民力無窮效益。交通部公路總局辦理111年度縣市政府橋梁評鑑,本縣受評鑑橋梁總計1097座,數量為全國之冠。

 另為確保橋梁安全,縣府委託專業工程顧問公司,依據交通部109年修訂的「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每兩年辦理一次定期檢測,並針對高沖刷潛勢等風險橋梁提高檢測頻率;在定期檢測後對有疑慮的橋梁進行詳細檢測,以進一步評估劣化情形;遇特殊事件如颱洪、地震、火災等發生時辦理特別檢測作業;針對拱橋、脊背橋等特殊性橋梁制定「特殊性橋梁維護管理計畫」,這些措施積極確保了橋梁的安全。縣府亦積極改善轄內應維修橋梁(急迫性U3&4),自108年度至今已改善逾200座應維修橋梁,橋梁維修率已達80%,在109~111年度已辦理定期檢測累積2,892座次,特別檢測共計118座,詳細檢測共計3座。

 汪處長表示,今後在張麗善縣長的督導下,工務處將持續把關轄內道路及橋梁品質,為縣民打造優質用路環境,持續守護縣民「行」的安全,提供安全、友善的人本通行環境。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