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草嶺咖啡受乾旱影響果仁嚴重受損 經雲縣府積極爭取獲中央公告救助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草嶺咖啡受乾旱影響果仁嚴重受損 經雲縣府積極爭取獲中央公告救助

  • 雲林縣草嶺地區咖啡受乾旱影響,逾半果實出現「胎死腹中」災情,咖啡農表示收成率不到二成,損失嚴重,經副縣長謝淑亞於4月12日會同農糧署、茶葉改良場、古坑鄉公所等單位現勘,發現咖啡確實受災嚴重,縣府立即發函農委會建議現金救助,農委會於17日公告救助,符合申請者每公頃可獲5萬5千元救助金。
農業處表示,雲林地區約有60公頃咖啡田,古坑地區就有56公頃,這次受旱災影響的面積約12.5公頃,現勘發現咖啡果實外表看起來相當漂亮,但打開後發現果仁嚴重受損,且幾乎整個草嶺地區種植咖啡都出現同樣災情,可能都是乾旱造成延遲性傷害。

 縣長張麗善感謝農委會體恤農友的辛勞,也請本縣種植咖啡的農友,如有受損達20%以上,務必於4月18日至4月27日期間到土地所在地公所辦理申報,不要放棄了權利,期能降低辛勤耕種的經濟損失。

 張縣長再次籲請農民,所種植之農作物如有災損情況,請到當地公所通報,縣府會彙整轄內災損後邀請改良場所及農糧署組成勘災小組確認災情並函報農委會建議救助。 

 相關檔案

為精進地層下陷防治及防洪策略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率團參訪荷蘭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為精進地層下陷防治及防洪策略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率團參訪荷蘭

  • 雲林縣政府歐洲考察團於17日展開荷蘭水利考察,第一站先來到我國駐荷代表處與駐荷代表陳欣新分享雲林發展經驗,代表處並就中華民國與荷蘭近年來的交流成果進行簡報,考察團隨後由張麗善縣長率領下至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進行雙邊座談。
雲林縣政府與荷蘭基礎建設及水資源管理部水利管理局防洪計畫負責人 Richard Jorissen,就雲林縣地層下陷防治策略、因應氣候變遷防洪措施、工程減碳及焚化再生粒料運用等議題進行經驗交流。會後由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教授陪同前往莎草森林國家公園,參觀 Noordwaard 滯洪入滲設施,並參考當地分區滯洪的防洪機制,學習兼顧生態保育、防洪、補注入滲功能的防洪策略。

 張麗善縣長表示,荷蘭與雲林同為地層下陷地區,面臨同樣的困境,荷蘭在推動地層下陷防治與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層面,以及對於水安全與水環境的重視,具有前瞻眼光及獨到作法,值得雲林借鏡。雲林治水的重要課題為如何充分調蓄地面水源及適時涵養地下水,來減緩地層下陷,未來將透過滯洪補注入滲的思維貫徹在河川治理及國土復育的工作上。

Richard Jorissen就荷蘭目前進行的防洪策略進行分享,就荷蘭其不同時期觀念的轉變進行討論,包括早期因應發生洪水進行保護,到後來考慮風險概念設計,到進行採多重防護的方式,透過第一層整合防洪措施、到第二層韌性的空間規劃,以及第三層的有效風險管理的各種規劃作為進行分享,也介紹了整體還地於河的主體與配套作為。荷蘭與雲林一樣有低地排水、地層下陷的問題,雙方未來可就防災問題面、處理手段做更深入交流與探討。

 台夫特理工大學Chris Zevenbergen教授也針對水資源問題做說明,荷蘭過去對於缺水問題較未遭遇,然過去兩年也開始有嚴重乾旱事件產生,雖然有很多政策作為可以思考,但是要由上而下的透過管制作為進行,或是有下而上的提供刺激誘因,其間優劣,對於荷蘭仍是持續在思考中。

焚化再生粒料的運用部分,兩位專家均表示,荷蘭過去也有嘗試運用,但2017之後因有環境污染考量的疑慮,所以停止使用,然爐渣部分仍有用於路基回填,也建議可以考慮用於隔音牆等結構物,許宏博處長分享台灣在污染方面,環保署有相當嚴格的規定,禁止用於水源、土壤農地附近的相關工程,雲林的運用除了滿足減廢的需求,也嚴謹的避免了對於環境污染衝擊,並獲得獎項肯定,連結SDGs,但仍持續提效率跟量能,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李鴻源教授建議雲林可以參考荷蘭還地於河,但又能兼顧環境的作法,也提醒到如何兼顧社會經濟面的影響,荷蘭為了執行相關計畫,花了數年與民眾溝通,台灣應該也有相同願景,進行國土規劃改造,以莎草森林國家公園借鏡,過去農業區域,作為還地於河的滯洪入滲區域,也同時能達到防洪目標並創造相關生態環境社會價值,作法相當細緻值得學習。也提到其實荷蘭與雲林同以農業為重,但荷蘭的農民經濟收入可觀,農業的產業價值提升牽涉到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規劃,台灣也應加以重視思考如何兼顧,社會環境經濟整體實際上環環相扣,各方需求都應予以兼顧。

 水利處長許宏博強調,地下水環境保育一直是雲林重要課題,從濁水溪河槽補注到砂樁工法加強補注,期望透過補注地下水方式,涵養地下水資源、減緩地層下陷。藉由本次參訪荷蘭多功能滯洪措施及經驗交流,期許能揉合各方經驗來精進雲林地層下陷防治策略及防洪措施。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