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長張麗善以《透過設計,改變雲林》為題 與雲科大師生分享施政理念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以《透過設計,改變雲林》為題 與雲科大師生分享施政理念

  • 法國藝術大師 羅丹說: 「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雲林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雲林不缺少美(自然景觀、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創意產業以及三所科技大學-人才濟濟等),雲林只是缺少發現。今(29)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之邀,以「透過設計,改變雲林」為題,向雲科大校長楊能舒及在場師生專題演講,藉由不同社群、組織與單位(產官學)需求探討,關心共同的生活/美感議題,透過設計加值,凝結在地的能量,循環而形成創意城市,讓大家發現雲林的美。

「持續地改變雲林、翻轉雲林、幸福雲林,是縣府團隊的使命。」縣長張麗善表示,上任2年多以來,一直希望透過設計改變雲林,將美感素養融入公部門與各教育決策單位,透過生活環境與文化之覺察與行動實踐,落實不同部門、單位間跨領域的反思歷程,提供縣府團隊、各級學校,甚至我們的縣民擁有更多探索與提升美學之機會與空間。

張縣長指出,雲林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兩極化,更是全台離鄉背井、外漂人口最多縣市,旅外同鄉超過200萬人,比本縣還多。縣府團隊積極整合並推動各項創新作為,望縮短城鄉差距,留住青年,吸引旅外鄉親返鄉。今年是雲林上場的第三年,雲林縣要奠定更深厚的基礎,縣府特別擬定未來十年願景計畫,以一心、二軸、三業(葉)、四力、五大目標及六大價值,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以堅定負責任的力量,為鄉親、為未來建立永續發展的指標,更透過計畫設計施政方針,積極打造宜居城市,喚回旅外青年,根留雲林。

 雲林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農為本的雲林,在時代潮流的競爭下,農業轉型成為雲林縣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面對嚴苛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問題,如何運用設計力與創意,在傳統產業中開創出一條嶄新的道路,讓產業更具現代科技的競爭力,就是現在雲林的課題。為了協助雲林孕育青年創業、產品創新、文創產業升級轉型的輔導平台,縣府於文觀處一樓成立「雲林創意設計中心(YCDC)」,借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業媒合及教育長才,期盼透過教育訓練、培力、媒合與媒合銷售,提供產品設計新資訊,雲創點睛商品行銷通路管道,以及文創產品的現場展示銷售,降低創業及研發初期的成本與風險,創造優良培育環境,提高事業成功的機會。

 雲林縣資源雖不如六都豐富,縣府要縮短城鄉差距,積極朝智慧城市邁進,推動運用智慧科技政策,透過AI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多元應用,讓縣民享有如都市般的支付便利性,雲林成為非六都第一個縣府辦公大樓擁有5G訊號縣市,也是六都以外第一個導入智慧電動機車共享服務縣市、今年Nubi雲林數位縣民平台正式上線等等,這些都是縣府團隊努力的成果,讓鄉親備感尊榮。同時更積極打造「雲林良品」品牌,目前全國已有超過5000個通路據點,包括電商平台及販賣機等,行銷通路包羅萬象,打破雲林良品購買地域限制及稀有性,讓消費者透過多重通路、多元支付,零距離將雲林良品輕鬆帶回家,透過數位轉型,將雲林蛻變為永續城市。

 張縣長再說,很多人都說雲林是文化沙漠,雲林不好玩,近年來在我們團隊的努力下,不但拿下全國閱讀力第一,六都外旅遊觀光人次第一,古坑草嶺149甲線的打通、更規劃於草嶺石壁地區打造超越溪頭的精準醫學療育基地,在在顯現雲林不僅僅在原本優勢的農業,更在觀光產業上表現亮眼。執政2年多來,建設成果逐漸展現,屢屢創下佳績,拿下諸多全國評比獎項;如榮獲「109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評選」健康城市類-韌性與創新獎、健康平等獎及高齡友善城市獎類-不老獎,創下史上最佳紀錄;工程方面奪下了工程界的奧斯卡獎-金安及金質獎,雲林去(109)年觀光人次超越1000萬人次,在後疫情時代,遊客人數逆勢成長,可見雲林觀光旅遊的潛力; 110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剛在雲林風光落幕,讓雲林再次成為全國的焦點;衛生局日前更獲衛生福利部公布 109年地方衛生機關業務考評,勇奪「綜合類」分組第1名,在縣府團隊的努力下,雲林縣逐漸脫胎換骨。

 最後,張縣長也跟大家分享,設計不僅只是日常美感經驗累積後的一種思想與行動模式,更是對美好人生的一份期待。希望透過「設計加值+雲林創意產業」輔導再加值,創造更有設計魅力的雲林,再感謝雲科大設計學院一直以來的陪伴,協助縣府團隊執行許多設計美學的想法與作品呈現,期盼大家持續為雲林縣政加油打拚,從行動力丶韌性力、設計力和環境力,看見雲林前進的力量,透過設計改變雲林。

 


雲林縣政府挺農民 助向嘉義縣青松公司求償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挺農民  助向嘉義縣青松公司求償

  • 日前傳出號稱「蔬果界台積電」的嘉義縣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因資金周轉不靈倒閉,負責人一家失聯多日,導致與該公司或旗下子公司契作之農民於收成期找無人,或未能如期收取貨款等情形。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接到民眾陳情後,除表達她個人的關心外,特指示農業處吳芳銘處長進一步瞭解掌握本縣農民被影響之情形;農業處吳芳銘處長表示,已瞭解掌握本縣農民被影響之情形,並由農業處、行政處法制科、消保官及縣府法律顧問群特組成因應小組,提供受害農民必要之協助,幫助農民求償。

 吳芳銘處長並作出以下呼籲:

1.農民進行相關交易時應審慎瞭解、充分掌握交易對象之背景、信用、經營及財務狀況,並要求交易對方建立第三方保證履約付款機制,以避免血本無歸。

 2.受影響之農民,若能提出具體單據者,可就近向當地農會(服務台)或向縣政府服務中心來登記,縣府除安排消保官、法制單位及律師進行必要之協助諮商外,爾後更可協助受害農民組成自救會共同聘請律師進行團體訴訟求償。

 3.登記時間:自5/3起至5/14止之上班時間。受理地點:雲林縣政府服務中心或當地農會(服務台)。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