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為強化文化資產及古蹟防災管理辦理搶救應變研習演練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為強化文化資產及古蹟防災管理辦理搶救應變研習演練

  • 為強化有形文化資產防災能力,及提升消防人員搶救古蹟及歷史建築物災害應變作業能力與文化資產管理人對於防救災害的認知,雲林縣消防局於今(9)日假北港鎮義民廟辦理古蹟防災管理及搶救應變研習演練,並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王貞富、中央警察大學教授簡賢文,共同分享歷史建築物致災因子探討及搶救注意事項、古蹟歷史建築之火災風險辨識與溝通作業,並辦理火災搶救演練,同時邀請文化部及內政部消防署蒞臨指導,期藉由互相觀摩、跨域研討整合性策略,提升整體古蹟與歷史建築物抗災能力及保障寶貴文化資產安全。
古蹟防災管理及搶救應變演練古蹟防災管理及搶救應變演練
此次研習邀請雲林縣文化觀光處、縣內文化資產管理人、各縣市消防機關及消防局各大(分)隊同仁一同參與,假設該建築物疑似遭人縱火發生火警,且有民眾因搶救文物而受傷待援,消防分隊立即到達現場執行火災搶救任務,演練重點包括:
(一)建築本體與文物搶救模擬:歷史古蹟建築物發生火災時,運用適當搶救戰術,減輕對歷史建築物本體的傷害,並透過外部實施水霧射水進行周界防護,以減少對木造建築直接衝擊,同時防止飛火延燒。
(二)人命救援模擬:木造建物延燒快,消防隊須進入迅速救出受困民眾,並給予適當救護處置及送醫。演練項目則規劃有車輛部署、水源運用、人命搜救、傷患救護、侷限火勢及歷史文物保存等任務,過程除著重人命搶救外,亦重視內部文物易毀損特性,藉此強化消防人員對於古蹟歷史建築物火災搶救認知,完成人命救助、滅火等主要救援目標外,同時維護歷史建築物完整性。
綜上,古蹟及歷史建築物要永續保存,唯有透過古蹟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的「自救」、周邊社區人員的「共救」、及政府機關的「公救」跨域整合之程序之下,才能有效落實有形文化資產防災守護重要的任務。

雲林縣政府為杜絕禽流感防疫破口 加強禽場各項防治措施稽查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為杜絕禽流感防疫破口 加強禽場各項防治措施稽查

  • 為防範禽流感疫情,本年農委會會同本縣農政單位,針對禽場「H5、H7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防治措施」加強稽查工作,迄今雲林縣共查察151場禽場相關防制設施,僅42場合格,不合格率高達72 %,違規項目主要包括:(1)家禽採食區域圍網不完善;(2)未落實飼養家禽統進統出;(3)未滿21日齡的雛鴨、24日齡的雛鵝及曾發生過禽流感疫情之案例場未依規定將場內家禽飼養於密閉或非開放式禽舍內;(4)無照或非法進行家禽飼養…等;此等原因易造成禽流感防疫工作破口,間接危及整體家禽產業安全,目前針對違反禽農除積極輔導改善外,也針對情節嚴重者處以新臺幣3~15萬元罰鍰。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廖培志表示,開放式養殖容易造成家禽與野鳥直接接觸,容易造成禽流感或其他疫病的發生,因此呼籲業者須積極配合政府推動各項防疫政策外,本身也應做好場內飼養管理及落實各項生安措施,才是防範疫病的根本之道。
 有關禽場禽場「H5、H7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防治措施」,自104年6月公告以來,迄今已推動近6年,每年各產官單位都會針對本項工作,辦理相關宣導會及教育訓練,故防疫所呼籲禽農應確實執行該措施各項規定,勿因家禽飼養期較短,存僥倖心理,導致自身損失漸而危及整體產業發展;另如發現場內家禽如有異常狀況,應盡速通報,以即早防範疫情蔓延,疫病通報專線:0932-690-674。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