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垃圾處理負擔 雲林縣政府推動環保減量新生活運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緩解垃圾處理負擔 雲林縣政府推動環保減量新生活運動

為緩解雲林縣垃圾處理負擔,雲林縣環保局積極宣揚源頭減量理念,今(29)日並由縣長張麗善、縣議員黃美瑤、虎尾鎮長丁學忠等人共同啟動「減量新生活運動」,宣告10月起將陸續推出機關試辦循環杯及循環餐盒外送(帶)服務、公告環保餐具租借標準、雲林縣環境資訊整合APP-回收E點通上線、20鄉鎮市分類回收教育訓練課程、建置西螺鎮延平老街環保商圈、環保早餐日等活動,邀請民眾共同響應。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沒有焚化爐,垃圾問題令人頭疼,縣府除透過封膜打包方式減少垃圾體積和臭味,還建置零廢棄資源化系統加快去化速度,仍不敵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希望鄉親也能配合做好垃圾源頭減量及分類回收再利用,共同守護雲林的環境。

張縣長特別呼籲鄉親做好生、熟廚餘分類,她說,雲林是養豬大縣,落實廚餘回收可確保豬隻安全健康,縣府會將廚餘再利用做成有機資材,免費提供農民使用;也希望民眾改變消費方式,外出自備購物袋、環保餐盒、環保杯等,養成環境友善消費習慣,讓環境越來越美好。

雲林縣環境保護局長張喬維指出,雲林縣長期面臨垃圾處理問題,縣內垃圾除了送到外縣市焚化外,縣府去年建置的第一套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每天可處理100~150噸垃圾,最近也已向中央爭取到第二套移動式ZWS系統,等這套系統再加入運作後,雲林縣就可達到垃圾自主處理目標,另也積極協調南亞協助雲林垃圾去化。

 張喬維表示,從本縣109年度垃圾組成分析可發現,垃圾夾雜回收容器比例已低於3%,顯見民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已逐漸提升,但減緩垃圾處理及去化的負擔,應該要從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兩方面雙管齊下,在民生消費及日常生活中輔以源頭減量宣導,改變民眾消費方式,同時輔導業者響應源頭減量措施。

張喬維說,感謝慈濟協助縣府在20鄉鎮市做宣導及推廣,教導民眾如何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今日啟動的「減量新生活運動」,將由政府機關帶頭做起,使用循環杯及循環餐盒,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目前環保局已媒合30家飲料店、25家早餐店,並將在縣府及環保局設回收站,透過專業清洗,確保安全衛生。

 環保局表示,除了試辦使用循環杯、循環餐盒外,環保局也提供環保餐具租借服務,未來還會與早餐店合作推出聯名提袋,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量,另推出雲林縣環境資訊整合APP-回收E點通,方便民眾透過查詢做好垃圾分類,希望透過各項源頭減量活動及慈濟資源回收分類經驗,將雲林縣垃圾量減到最低。


 

雲林縣內政專業獎章、特優村里長、績優民政人員及績優調解委員表揚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內政專業獎章、特優村里長、績優民政人員及績優調解委員表揚

雲林縣政府為感謝熱心服務鄉里的村里長、代表及民政人員,並鼓勵調解業務績優人員,增進調解業務推展,今(29)日上午特於雲縣府親民大廳舉辦內政專業獎章、特優村里長、績優民政人員及績優調解委員表揚活動,計5名內政部內政專業獎章、20位特優村里長、23位績優民政人員及120名績優委員接受表揚。

縣長張麗善首先表示,感謝受獎者平時在基層認真打拚,可說是實至名歸,縣政推動需要基層的協力,服務鄉親需要基層人員親力親為,尤其疫情期間,承擔著風險站在第一線服務鄉親,也將政府的政策及福利措施傳遞至鄉里每個角落。恭喜今天5位服務年資滿30年以上,榮獲內政部內政專業獎章殊榮的村長和代表,及由各鄉鎮市推薦之20位特優村里長、23位績優民政人員;另調解委員皆為義務職,平日本著犧牲奉獻的精神,默默地為促進地方團結和諧、排解紛爭的工作盡心盡力,也恭賀今日受表揚的120位績優調解委員。 

張麗善說,各位的付出受到肯定與認同,秉持服務的熱忱,不分日夜第一線即時處理民眾的需求;平時防災業務通報、颱風期間疏散村里民到安全處所避難、路面路燈整修、協助現場會勘測量、環保防疫、主動關懷獨居老人及弱勢,並協助人民社會福利補助案件申請等,工作瑣碎又繁雜,透過大家深入基層協助處理各項事務,讓民意得以反應,讓政府了解民意的需求,照顧到更多的人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也特別感謝各位村里長在防疫期間,協助各項防疫政策作為及宣導。有各位用心的付出、傳達及協助執行,讓縣府政策順利推動。

 此外,民政人員扮演多元且重要角色,有人辦理內部行政業務、有人駐守村(里)辦公處,大家分別在不同的崗位上,盡職地扮演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協力為鄉親的福祉打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身居第一線的基層民政人員除了維持例行服務人民業務之外,每日還需對居家檢疫者進行健康關懷,負責發送防疫包、處理垃圾、就醫…等服務,並耐心了解且協助連結資源,完成各項防疫工作,再次感恩各位夥伴們的付出。

 績優調解委員部分,全縣計有204名調解委員,任期自108年7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止,為期4年,張縣長感謝調解委員為減少訟源,不分日夜在各鄉鎮市進行調解,實感值得讚許。調解委員皆為義務職,平日本著犧牲奉獻的精神,默默地為促進地方團結和諧、排解紛爭的工作盡心盡力。雖然國家有司法制度,但社會進步愈趨多元化,人際關係複雜致人與人間爭端不斷,在人情法理兼顧之下,調解機制更為調停雙方紛爭之良方之ㄧ。經縣府統計,109年度本縣各調解委員會受理調解案件共計9,127件,比108年度8,897件增加230件,調解成立有7,523件亦比108年度高出242件,調解成立比率高達82.43%,調解成立案件數逐年增加。在各調解委員辛苦調解下,不但可疏減法院訟源,又可迅速化解紛爭,不僅可免除司法訴訟漫漫長路,更可省下不少訴訟費用開支,對促進地方團結、社會和諧貢獻良多。

 今年特別遺憾的是年年獲頒獨任行政院長獎的洪啟文委員因病逝世,洪委員不僅是雲林調解之光,更是各縣市調解委員學習的榜樣,曾代表雲林縣於中央表揚大會上進行經驗分享,熱忱服務的精神持續到他生命最終的一刻,張縣長除了對各位獲獎委員表達恭賀之外,也向洪委員致上最高敬意。

 張麗善又說,今年榮獲中央表揚行政院長獎獨任獎有2人:斗六市調解委員會委員許森政、斗南調解委員會主席李金標;服務年資獎:斗南鎮調解委員會委員張惠燕、沈和成及北港鎮調解委員會委員何福賢等3人;獨任調解法務部長獎:斗六市調解主席陳天星1人;轉介調解法務部長獎:西螺分局警員張成瑋1人;服務年資內政部長獎:土庫鎮調解委員會委員張顏葉、吳明貴、水林鄉調解委員會委員吳志勇及虎尾鎮調解委員會主席陳嫦惠及委員林錦龍等5人,共計12名;榮獲縣長獎計有:獨任調解70人;轉介調解35位警員:服務年資15人,共計120名調解委員獲此殊榮,創獲獎人數新高。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