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六鐵路立體化 劉建國委員批雲林縣政府「不作為」 雲縣府回應:偏頗且不厚道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斗六鐵路立體化 劉建國委員批雲林縣政府「不作為」 雲縣府回應:偏頗且不厚道

  • 針對立法委員劉建國在臉書批評,斗六市區鐵路立體化進度卡關是因為雲縣府「不作為」、「能力不足」,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長羅楚東表示,本案目前正處於與「交通部鐵路局」的作業階段,雙方已針對相關評估進行多次協商,進展順利,下一階段才會進入與「交通部鐵道局」的「實質規劃審理」作業;若劉委員如他所稱一直關心此案,理應很清楚本案全貌,不應有如此偏頗且不厚道的評論。

斗六鐵路立體化進度表斗六鐵路立體化進度表

雲林縣政府工務處表示,雲林縣老年人口比率及老化指數皆居全國第二、第三高,面臨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及少子化現象,縣境內之公共運輸服務需求也顯得非常迫切;穿越市區的鐵路立體化即為縣政府近期積極爭取中央給予重視之案件。

 雲林縣政府自106年獲中央補助斗六市區鐵路高架化可行性評估900萬元案起,縣府戮力以赴,於109年9月10日提報交通部審查報告書並爭取支持,惟交通部鐵道局至109年11月24日始辦理審查會議;後續為求本案執行順利,縣府主動於110年1月27日由雲縣謝副縣長淑亞率隊,親自拜訪交通部台鐵局,針對會議結論需要調整部分,於110年3月15日邀集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亞太電信等單位針對工程搬遷或搬遷協商會勘,取得共識,並自110年5月24日、110年7月16日、110年9月1日針對台鐵局對於軌道曲率半徑及橫渡線設置位置造成的營運衝擊面、場站開發面及財務營運面等疑義,提送修正報告書至台鐵局,台鐵局於110年9月22日再次函文提出兩點意見請本府參酌修正報告書,本府刻正辦理修正作業,希冀能取得台鐵局同意函,進而以推動接續的綜合規劃作業。 

 斗六市區鐵路立體化計畫總經費高達118.26億元,其中縣府需自籌24.44億元,自籌經費對於財政困窘的雲林負擔相當沉重,縣府推動本計畫的決心,同意分年編列預算送議會審查,並得到議會支持,順利跨出第一步,期望交通部可以儘速核定並給予支持,讓鄉親期盼已久的鐵路高架化美夢成真,打開斗六市區交通任督二脈,提升道路服務水準,並均衡都市發展,未來亦可評估將鐵路兩側土地如何活化運用,配合城市景觀與發展做設計,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期為雲林首善之區再創新榮景。

 羅楚東也呼籲,雲林縣重大交通建設需要中央與地方一起合作,更何況是如此鉅額的投入,更應該謹慎不躁進;對於縣府遇到的困難,也期待劉委員放下成見,給予協助,這才是地方鄉親之福。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會勘斗六圓環設施改善工程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會勘斗六圓環設施改善工程

斗六圓環水舞設施損壞10多年,雲林縣政府斥資約3800萬元辦理改善工程,上個月已完成發包作業,雲林縣長張麗善今(28)日與斗六市長林聖爵、縣議員賴淑娞、斗六市代表會主席胡克勤及多位代表、里長等人前往會勘,期待工程如期在農曆年前完工,讓斗六圓環風華再現。

縣長張麗善指出,斗六圓環是斗六市重要地標,2001年張榮味前縣長為改善斗六圓環周邊環境,以「斗六門」古地名意象改建為圓環噴水池,當年每逢整點的水舞音樂,吸引不少遊客、民眾駐足觀賞,讓許多民眾記憶猶新且非常懷念。

張麗善表示,圓環水舞設施長年耗損後故障停擺14年,她競選縣長期間許多民眾向她反映,希望能讓斗六圓環風華再現,縣府與地方多次評估,認為還是水舞最佳,因此自籌3793萬餘元經費,更新水舞設施及環境景觀,隨著5G世代來臨,還結合雲端科技,加入光雕、水幕,除重現斗六地標價值,也將成為觀光新亮點。

斗六市長林聖爵表示,斗六圓環改善工程地方期待已久,感謝縣府及各級民意代表共同努力,促成工程發包,期待圓環完工後,特殊的水舞光雕藝術表演,可以帶給市民不同的感受,配合過年時太平老街1萬顆燈籠,未來這個地方絕對會更加美麗,為斗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與商機。

 縣府工務處長汪令堯指出,斗六圓環設施改善工程執行範圍約2000平方公尺,主要改善內容包含圓環設施整修、水舞設施更新、數位水幕設備、音響燈光設備及機電設備等項目更新。其中水舞設計部分邀請台灣知名水舞聲光設計專家謝明勳擔任藝術總監,以融合文化、創意、科技之水景設計,為斗六圓環水舞注入藝術美感。

    工務處表示,本案結合雲端科技,主要有兩大目標,其一重現斗六地標價值,藉由導入嶄新水舞設計、聲光效果並同環境景觀優化,讓斗六榮耀地景重回市民心中,成為觀光新亮點;其二營運及維護管理方針導入,區隔日間、夜間、平日、節慶活動圓環水舞展現強度,導入隨插即用與可擴充概念,強化資源共享、設備共享、交通共享,例如:節慶-360度互動光雕水幕盛宴,日間-市民共享香花噴泉廣場,夜間-整點水舞光影秀。

 工務處提醒,斗六圓環改善工程已於110年8月17日順利發包,預定竣工日期為111年1月24日,並期待農曆過年前啟用。圓環周邊已搭起施工圍籬,提醒用路人行經要注意安全。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