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府首創「長照關懷包」 優化出院銜接長照服務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府首創「長照關懷包」並建置「關雲長」APP 優化出院銜接長照服務

雲林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常見兩老相依或獨居情形,雲林縣衛生局為優化長照品質,首創於個案出院時贈送「長照關懷包」,並建置「關懷雲林長照」APP(簡稱「關雲長」APP),讓病人及家屬獲得完整的社區長照服務資訊,今(8)天在北港媽祖醫院舉辦宣傳記者會,縣長張麗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吳錫金、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司簡任技正吳希文、衛生局長曾春美、北港鎮代理鎮長蕭美文等人共同呼籲民眾多利用,讓長輩們得到妥適照顧。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個高齡化縣市,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9.7%,有感於許多鄉親都在外地打拼,縣府特別率全國之先成立長期照護科,安排照顧管理專員(簡稱照專)在各鄉鎮市衛生所就地就近服務長輩,並積極結合縣內16間醫院做出院準備服務,共同評估病人身心、經濟或情緒上的照護需求,讓病人在出院前即完成評估並取得長照服務。

 張縣長說,對於未使用長照2.0的民眾,衛生局更首創於個案出院時贈送「長照關懷包」,內附門診回診單及彙整各項服務資訊的出院關懷手冊,讓民眾能無縫接軌長照社區服務,除出院後立即獲得長照資源外,亦積極推動在地衛生所於個案出院後7天、28天主動電訪追蹤關懷。希望透過今日記者會,讓民眾更了解縣府提供哪些服務,不用再為了出院、照顧等問題煩惱。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吳錫金表示,病患剛出院時是最脆弱的時候,雲林縣許多高齡鄉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出院後不容易照顧自己,謝謝縣府及衛生局特別關心未使用長照2.0的民眾,結合衛生所及各家醫院、民間機構,在病患出院後持續給予電話關懷,並提供相關長照資訊,這是縣民的福氣。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司簡任技正吳希文也說,謝謝縣府提供這麼好的服務,讓出院民眾可以很快銜接到長照服務的資源,目前政府針對長照提供照顧專業服務、喘息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等服務,民眾如有任何長照需求,記得撥打1966長照專線,在地縣市政府衛生局的照專就會到家裡進行評估,協助減輕照顧負擔。

張縣長致贈長照關懷包給長輩。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衛生局除提供「長照關懷包」,還建置了「關懷雲林長照」APP,簡稱「關雲長」APP,整合各項資源於該平台,包含「雲林長照」、「長照資源」、「輔具資源」及「線上申請」等,提供民眾及家屬便捷迅速的資訊服務,紙本及電子服務資訊雙軌進行,讓民眾依需求選擇適合的方式。提醒民眾若有照護、照顧服務需求,除透過出院準備服務外,也可洽詢各鄉鎮市衛生所或撥打長照專線1966,都會有專人為大家服務,希望民眾不要客氣、多多利用。

2021「雲林文創週X療癒選物祭」啟動 縣長張麗善邀民眾體驗雲林魅力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2021「雲林文創週X療癒選物祭」啟動 縣長張麗善邀民眾體驗雲林魅力

2021雲林文創週將於12月9日至12日登場,雲林縣政府今(7)日上午在雲林創意設計中心(文化觀光處一樓)舉辦「雲林文創週X療癒選物祭」開幕記者會,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縣議員廖郁賢等人共同邀請民眾參與,透過療癒好食、好物、好體驗,感受雲林文創產業魅力,會中並頒發認證證書給今年度通過「雲林亮販點」審查的58間店家。

縣長張麗善表示,2021年台灣受到疫情影響,民眾被迫改變原本的生活型態,原本能親自到訪的青山雲海,成為腦海中的記憶;原本能觸碰的土地與農產,變成一箱箱盒裝風味;自由自在的日常在2021年成為一種奢侈的盼望,疫情下,每個人的心中都需要被撫慰,希望藉由文創週的療癒選品室及療癒市集等系列活動,讓大家透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五感體驗,舒緩心情與壓力。

療癒特展內,除展示雲林縣多款優質好物外,也呈現今年度雲林文創的發展成果,展出內容包羅萬象,包含斗南文創聚落「療癒植栽和工藝師心法」、北港文創聚落「療癒好店家vlog」,以及青年創新行動獎勵成果─李記烏魚子「魚與熊掌」創新產品計畫、一玄人文工作室「Nineteen Nigh-tea」活動、偶的家文創坊『布可思藝』布袋戲手作開發計畫;YCDC與工藝師共同開發的雲林粉線雕、纏花體驗包與雲林溪杯墊等商品。此外,也特別徵集雲林亮販點入選店家共同展出,讓民眾能在特展中選購雲林療癒選物店的好物。

文化觀光處表示,雲林文創週活動期間除了有「療癒特展外」,12/9(四)將舉辦《2021想想雲林-印花樂美感與共好的品牌之路》論壇活動,邀請知名品牌「印花樂」邱瓊玉執行長分享;12/10(五)晚上則有今年度入選青年創新行動方案的「一玄人文工作室」,於虎尾建國眷村「太日茶屋」辦理「Nineteen Nigh-tea」活動。這個周末12/11、12(六、日)在文化觀光處一樓戶外區、紅磚廣場更擴大舉辦「療癒市集」、「療癒手作」、「療癒LIVE SHOW」、《文創晝》音樂會等活動。

 其中《文創晝》音樂會邀請到雲林縣傑出演藝團隊─太日樂集,以及由知名表演者趙敦毅領軍的「森森不息街頭劇場」、「麵包合唱團」接力演出,同時更推出集點送好禮活動,只要消費滿250元,就可以到雲林創意設計中心服務台兌換精美禮品1份,每日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大家一同來享受悠閒又療癒的午後時光,相關活動詳情請持續關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創意設計中心臉書公告。

 2021雲林文創週系列活動如下:

■ 12/9(四) 10:00-12:30 《2021想想雲林-印花樂美感與共好的品牌之路》論壇活動
■ 12/10(五) 19:00 「Nineteen Nigh-tea」活動
■ 12/11(六)-12(日) 10:00-16:30 「療癒市集」、「療癒手作」、「療癒LIVE SHOW」、《文創晝》音樂會
 

雲林縣政府投入逾1億7,200萬經費改善四湖鄉及麥寮鄉重劃區農水路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投入逾1億7,200萬經費改善四湖鄉及麥寮鄉重劃區農水路

  • 雲林縣四湖鄉南光、林厝寮農地重劃區及麥寮鄉麥寮重劃區農水路老舊破損,造成農作物運輸不便,影響用路人行車安全。雲林縣長張麗善於7日率縣府地政處長黃凱達與副議長蘇俊豪、吳蕙蘭議員、四湖鄉長蘇國瓏等人實地會勘四湖鄉及麥寮鄉農地重劃區農水路,張縣長表示,縣府將投入逾1億7,200萬元,改善四湖及麥寮鄉農水路總長度達30,880公尺,期增進農水路功能,以符合現代化農業經營之需要。

縣長張麗善表示,四湖鄉林厝寮早期農地重劃區為民國60年以前之農地重劃區,重劃範圍1,159公頃,為顧及農民之負擔能力及針對當時農業環境之需要,田間農路寬度僅施設2.5-3公尺,併行之給、排水路為土溝或內面工等,功能均受損,造成農作物運輸不便,安全性也不高,更不符現代農業經營需要。由於先前改善計畫到民國99年止完成,鄉親再次反映部分溝渠毀損,縣府配合地方陳情,積極向中央爭取,獲經費辦理包含110年度辦理林厝寮(九)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工程經費計2,833萬6,000元,將改善農路12條,長度4,687公尺;110年度辦理林厝寮(十)第一工區、第二工區先期規劃,改善農路17條,長度7,874公尺,工程經費4,731萬1,000元,預計111年度7月發包;111年度將辦理林厝寮(十一)先期規劃預計改善農路18條,長度9,364公尺,工程經費5,920萬3,000元,預計112年度7月發包。此次重劃改善範圍遼闊,將分3年持續辦理,藉由工程拓寬農路至4-6公尺,並將併行之給、排水路一併改善為矩形溝。

對於四湖鄉南光農地重劃區於103年重劃當時規劃68條農路,重劃範圍370公頃,農路尚有21條僅鋪設碎石級配,張縣長指示由縣府補助2,800萬元予四湖公所共同攜手完成21條農路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長度6,785公尺,預計111年6月底完工。望南光重劃區農水路完成改善,方便農作物運輸,也讓農民出入更安全。另,麥寮農地重劃區於民國79年辦理重劃完竣,重劃範圍918公頃。該農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剝離破損,溝渠老舊雜草叢生致排水功能受到影響,縣府將改善麥寮鄉麥寮農地重劃區崙南段1599地號東西排水改善工程(2件合併),改善農路長度1,780公尺、寬度1.5~8.5公尺,水溝長度390公尺、寬1.0公尺,工程經費1,000萬元。

地政處長黃凱達表示,縣府除自籌經費辦理外,同時亦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讓農民於好的耕作環境下創造出更多優質農產品,使雲林上場,農民荷包滿滿笑開懷!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