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長張麗善問暖長輩 訪視雲林台西三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問暖長輩 訪視雲林台西三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雲林縣政府積極辦理本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前全縣共開辦137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且據點的數量還在持續成長中。縣長張麗善關懷長輩今,今(23)日上午特前往台西三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訪視,在社會處長林文志、台西鄉長林芬瑩、蚊港村長許旭哲、三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總幹事王燕珍陪同下,瞭解據點長輩們的相關課程,也鼓勵長者走出家門與他人互動,多多參與據點動態或靜態的課程,延緩老化,進而達成在地老化的成效。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由於人口結構高齡化,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老人照顧需求相對增加。面對雲林縣人口老化的問題,縣府積極推動長照2.0服務,目前在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大有斬獲,而全縣來看,從其接任縣長的66處長青食堂,現在已經成長到140處長青食堂、一年多來可以說倍數成長;更有137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及110處社照C級巷弄長照站,期望可以照顧更多長輩,以及提供更多元照顧服務,這樣的成績足以看出縣府對老人福利的重視。也希望長輩們走出戶外,加入長青食堂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課程,一起用餐聊天增加、一起唱歌歡唱、一起動動手動動腦學習手做工藝園藝等等,讓生活更健康更快樂。

張麗善說,感謝村長及社區總幹事等的帶領以及志工伙伴的付出,讓社區的社福服務成果顯著。台西鄉三姓社區自109年4月開始辦理相關社會服務,縣府於109年補助協會長青食堂相關補助26萬餘元,補助長青學苑12萬元整,並從今年9月開始補助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相關經費近32萬元,總計約70萬元。目前臺西鄉共有3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前全縣共開辦137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些據點的幹部及志工每天為了讓長輩成功的在地老化而奔波著。

 



澎湖縣政府及縣議會參訪雲林 張縣長率縣府團隊迎接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澎湖縣政府及縣議會參訪雲林 張縣長率縣府團隊迎接


澎湖縣長賴峰偉、議長劉陳昭玲今(22)日率領府會同仁至雲林參訪,縣長張麗善率領縣府一級主管到水林顏厝寮「開臺第一庄」迎接,雙方互贈伴手禮,並由本府安排「顏厝寮馬蹄形部落」及「水北村七角井」導覽,解說1621年顏思齊率領漢人拓墾台灣的史蹟故事,行程最後前往北港朝天宮參拜交流,為澎湖縣探訪大航海時代顏思齊開臺史跡之旅畫下圓滿句點。

澎湖縣政府及縣議會參訪雲林,張縣長率縣府團隊迎接。澎湖縣政府及縣議會參訪雲林,張縣長率縣府團隊迎接。
縣長張麗善表示,非常欽佩澎湖縣長賴峰偉、議長劉陳昭玲這麼重視大航海時期顏思齊開臺史蹟的探尋,澎湖與雲林在顏思齊開臺歷史脈絡中均扮演非常舉足輕重的角色,400年前顏思齊率眾來台開墾,在水林、北港地區設立10寨,主寨就在今日縣府為澎湖安排的第一站水林鄉顏厝寮,是「開臺第一庄」,顏厝寮社區至今也還保有多處易守難攻的馬蹄型聚落,極具歷史意義。

張縣長致贈布袋戲偶給澎湖縣長賴峰偉。張縣長致贈布袋戲偶給澎湖縣長賴峰偉。
張縣長指出,明(2021)年就是顏思齊開臺400週年,縣府為了確認顏思齊開臺的地理與歷史定位,特別編列經費規劃辦理顏思齊及七角井調查研究、顏思齊開臺登陸400週年慶祝活動,並拍攝歷史現場短片介紹雲林大歷史,也呼籲中央政府站在宏觀的海洋國家定位以及大航海時代的歷史角色,啟動古笨港地區(水林、北港)更專業的、更學術的、屬於國家級的調查研究。

澎湖縣長賴峰偉回贈石斑雕刻藝術品。澎湖縣長賴峰偉回贈石斑雕刻藝術品。
澎湖縣長賴峰偉、議長劉陳昭玲一行人今日上午9時許抵達水林顏厝寮,張縣長特別送上手工精緻布袋戲偶及高級文旦柚禮盒表達竭誠歡迎之意,賴縣長及劉陳議長則回贈石斑雕刻藝術及手工澎湖花火節沙畫,雙方並在「開臺第一庄」入口意象前合影留念,展現「離島不離心,農漁一家親」共好精神。

澎湖府會參訪團今日至水林顏厝寮,參觀並顏思齊開臺狀況。澎湖府會參訪團今日至水林顏厝寮,參觀並顏思齊開臺狀況。
澎湖縣長賴峰偉表示,雲林縣跟澎湖縣其實很近、感情很也緊密,澎湖縣為深入瞭解澎湖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發展,以及400年前顏思齊來臺開墾對於澎湖及臺灣的影響,規劃走訪一連串大航海時代荷蘭、明鄭時期所遺留下的古蹟,以及顏思齊開拓的歷史遺跡,今日很高興能到雲林拜訪,由洪茂仁村長親自導覽解說顏思齊開臺狀況,讓同仁們收穫滿滿。

澎湖縣為深入瞭解澎湖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發展,今日至雲林水林顏厝寮參訪。澎湖縣為深入瞭解澎湖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發展,今日至雲林水林顏厝寮參訪。
顏厝寮社區製作了10幅顏思齊開台史故事牆,澎湖府會參訪團沿著故事牆走一趟顏厝寮社區,彷彿回到顏思齊當時意氣風發的情景,另外還參觀了全台所存無幾、應用拱橋原理建構的七角井,該井井壁條紋清析,寬四尺許,深達兩丈餘,成七角狀,堅實美觀,井水經年滿盈,足供居民飲用,這口井一度被誤認是荷蘭人所建造,可作為顏思齊開台考證。

縣府請洪茂仁村長為澎湖府會參訪團導覽,解說顏思齊開臺狀況。縣府請洪茂仁村長為澎湖府會參訪團導覽,解說顏思齊開臺狀況。
行程最後抵達北港鎮,途中行經北港圓環,可見特別的方尖碑,為民國48年設置之顏思齊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隨後抵達全台媽祖信仰中心北港朝天宮,北港朝天宮與澎湖天后宮兩處宮廟也有密切的香火往來,歷年來熱絡互動參訪。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為啟動大航海時代臺灣的歷史軌跡調查與重新定位,本府今年10月21日將於北港文化中心舉行「古笨港開發史與顏思齊論壇」,分享中央研究院院士、考古學者、歷史學者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對於顏思齊史蹟、古笨港地區開發歷史的研究成果,並將帶領學員現地參訪顏厝寮馬蹄型部落、七角井等歷史場景,為台灣面向海洋、重拾文化自信揭開序章,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雲縣府呼籲農委會勿隨謠言起舞 以免造成市場恐慌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縣府呼籲農委會勿隨謠言起舞 以免造成市場恐慌

  • 有關上報報導「美豬還沒進雲林豬價已大跌、竟是來自在地張家的政治因素」內容涉及影射相關人員,企圖打擊豬價,縣長張麗善不捨豬農受此影響,今(22)日嚴肅指出每年養豬生產目標由農委會統籌規劃,飼養頭數過多,導致豬價偏低,竟導向政治介入,且年初農委會因口蹄疫拔針,大聲呼籲豬農可增養,因應外銷需求,卻不去探究國外是否開放台灣豬肉進口;另台灣豬價為淺盤式經濟,只要進口增加或出豬頭數增加,價格易受波動,農委會應正視養豬產業之問題,而非帶風向,規避責任。

 張縣長表示,國內豬農因擔心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後豬隻價格會下跌,所以在「豬隻重量」達一定標準後就趕快出清,希望能夠在明年1月1日前再養一波,以減少損失,且去年同期每日出豬頭數約23000頭,今年每日出豬頭數自9月7日起,由22000頭增加至24000-25000頭,加上食品業者、加工業者、肉品製造業者或團膳業者等觀望美豬進口後「豬肉成本下降」而不進場,都是可能導致豬價下跌的因素。

 張縣長說,豬隻價格下跌是全國性的問題,中央未針對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後可能引起產業的巨大影響提出因應政策,反而鼓勵豬農增加在養頭數及豬肉出口,但目前國內豬肉品質規格尚無法與國際規格接軌下,勢必導致未來豬隻價格不穩甚至崩盤,請農委會正視豬價下跌的真正原因乃是國內供應增多,國外冷凍豬肉進口暴增,應先從全國最大養豬場-台糖公司進行調配,而非要求雲林縣肉品市場針對轄內小豬農要求不要出豬拍賣。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歷年因市場預期中秋節過後,整體豬肉需求降低,豬價預期會下跌,所以豬農於中秋節前2週均會增加出豬頭數,導致市場豬隻增加,使近日雲林豬價落在每公斤68元左右,豬價是市場自由機制,參考新北市及彰化縣豬價還比雲林縣低,並非僅雲林豬價偏低。

 雲林縣肉品市場指出,近期豬價低迷主因乃是去(108)年及今(109)年為宣傳口蹄疫拔針,中央鼓勵加增養100萬頭以因應外銷,又加上今年上半年因疫情關係,7月份豬肉進口暴增1.5倍,再加上美豬之效應,造成賣方豬農急於出豬。買方部分,因目前冷凍肉量充足,且預期明年初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減少進場購買且近期市場量多,價格自然受到影響。

 雲林縣肉品市場表示,自中元節(9月2日)過後,出豬量大增,該公司已配合農委會要求請豬農每日減少出豬頭數,因轄內大多屬個體豬農,調控成效有限,呼籲農委會盡速邀集各單位介入調配,並打擊各類假新聞,避免企圖影響豬價。

 農業處魏處長表示,縣府非常重視豬農的權益,今年初豬價低時,張縣長立即與轄內豬農座談,並提出建議方案函文農委會協助;也指示農業處積極媒合轄內學校營養午餐及長青食堂選用在地畜禽產品,來推廣轄內優質豬肉產品;農業處表示因應此波豬價下跌,已規劃一系列豬肉行銷活動,分別在9月中秋節前、10月農機展及11月滷肉飯節舉辦,歡迎大家到雲林吃好豬,本縣豬肉絕對是安全又健康。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