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多方爭取資源 疏通口湖萡子寮淤砂 改善居民安全及生計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海洋生態雲林縣政府多方爭取資源 疏通口湖萡子寮淤砂 改善居民安全及生計

  • 雲林縣萡子寮地區今年8月豪雨積淹水嚴重,縣府事前事後均加強排水清淤維持排水功能及改善閘門提吊設備,並照顧漁民生計向漁業署爭取2,700萬元清疏萡子寮漁港。萡子寮大範圍的漂砂變動仍需中央補助經費進行整體改善,本府並於110年度積極配合外傘頂洲拋沙計畫,向水利署爭取萡子寮地區抽沙養灘工作計新台幣3,500萬元,改善萡子寮地區淤積問題。

雲林縣口湖鄉萡子寮地區近年受離岸漂沙及外海沙洲地形變遷等影響,萡子寮漁港及區域排水出海口防潮閘門皆陸續出現淤積問題,嚴重影響該地漁業發展及防汛安全,為緩解漁民生計之苦並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本府每年皆持續編製改善計畫向漁業署及水利署等相關單位爭取疏浚工程經費補助,期待以此改善地方所面臨之困境。

 萡子寮漁港為雲林縣具規模之漁港,近年受航道淤積問題之苦,嚴重影響該地產業發展,為確保漁民基本進出港作業需求,雲林縣政府除每年度配合魚季進行航道之臨時性整理,亦多次向中央單位爭取相關疏浚工程經費,並於109年度獲漁業署補助辦理萡子寮漁港疏濬工程,執行經費共計新台幣2,700萬餘元,主要工程內容為水中抽砂計11萬m3,疏通漁港北防波堤東西向航道,大為改善漁民作業環境。

 淤積問題除影響漁業發展外,於萡子寮地區之防汛也是重要課題,萡子寮漁港北邊的防潮閘門由於外海淤沙形成的潟湖效應,嚴重影響閘門之重力排放效率,雲林縣政府除了加強萡子寮抽水站抽排外,不只多次辦理防潮閘門內清疏,改善防潮閘門上之提吊設備,並編列經費疏通防潮閘門外之排水路,但面臨大範圍的漂砂變動仍需完整經費進行整體改善,雲林縣政府並於110年度積極配合外傘頂洲拋沙計畫,向水利署爭取萡子寮地區抽沙養灘工作計新台幣3,500萬元,希望藉此有效改善該處淤砂問題,提升防汛安全。

為確保萡子寮地區得免於漂砂淤積影響之苦,除上述疏浚工程的執行,雲林縣政府更自107年度起於每年度皆編列經費新台幣500萬元,委託成功大學及海洋大學等國內海事專業之學術單位,辦理地形、漂砂監測與工程手段之可行性評估等工作,期待以此「治本」解決當地淤砂問題;面對大範圍的地形與環境變化,僅憑本府一己之力必然不足,但為了縣民的安全與地方產業的發展,我們一直積極向各方尋求資源,期待透過多方合作及交流,除疏通淤積航道,亦改善地方產業困境,活化地方漁業發展並永續經營。

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25日登場 邀民眾感受農村文化新創意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25日登場 邀民眾感受農村文化新創意

2021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將於12月25日在大埤鄉三結村-國道雲林系統交流道下方舉辦,雲林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大埤鄉長林森寶及當地各級民代等人今(20)天為活動宣傳,搶先帶大家一睹大型稻草意象創作的成果,歡迎全台鄉親一起來雲林觀賞稻草及竹編藝術、品嚐酸菜料理、體驗趣味童玩。

縣長張麗善表示,大埤鄉是水稻故鄉也是酸菜故鄉,去年大埤鄉稻草文化季成功打響知名度,今年大埤鄉公所把水稻及酸菜結合起來辦活動,不僅更加傳統,甚至更有特色,尤其稻草達人製做的稻草蒙古包,即所謂的草垺,重現早年農村景象,現場還可以走迷宮、玩童玩、嚐美食,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出遊,重溫童年時光。

副縣長謝淑亞說,雲林縣是農業大縣,今年的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除可跟台灣早期農村文化做連結,還可以與最先進的永續SDGs做連結,將稻草、竹片等農業廢棄物,透過藝術、美學、工藝呈現,讓大家不僅可以享受過往美好時光,也可以看到農業的精華及未來生活指標,誠摯邀請大家一定要來參與。

大埤鄉長林森寳表示,今年的活動特別與社區合作,以環保×藝術×產業×市集為理念,希望能活化社區產業、增進大埤鄉發展。今年稻草文化節有別於去年稻草捲,改用將近300個大小草垺製做迷宮,還規劃有踩高蹺、跳格子、吹泡泡等趣味童玩區,並提供稻草與酸菜體驗、藝文表演等活動讓親子同樂,讓民眾感受農村文化新創意。

林森寶指出,因應虎年到來,今年製作一座約5公尺高的福(虎)寶藝術裝置應景,而園區內,社區亦請在地藝術工作者,結合竹編及稻草的元素,設計一隻約3公尺Q版的虎寶作品展示,並搭設竹編供民眾就近觀賞,此外還有攀樹體驗。活動將於12月25日上午9時起舉辦,相關稻草及竹編作品預計展示1個月,歡迎大家藝起稻大埤,呷鹹菜。

 活動詳情歡迎至大埤鄉公所網站(http://www.tapi.gov.tw/)或是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5%A4%A7%E5%9F%A4%E7%A8%BB%E8%8D%89%E6%96%87%E5%8C%96%E5%AD%A3-100110032537266/)查詢。

 

 

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25日登場 邀民眾感受農村文化新創意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永續消費與生產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25日登場 邀民眾感受農村文化新創意

2021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將於12月25日在大埤鄉三結村-國道雲林系統交流道下方舉辦,雲林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大埤鄉長林森寶及當地各級民代等人今(20)天為活動宣傳,搶先帶大家一睹大型稻草意象創作的成果,歡迎全台鄉親一起來雲林觀賞稻草及竹編藝術、品嚐酸菜料理、體驗趣味童玩。

縣長張麗善表示,大埤鄉是水稻故鄉也是酸菜故鄉,去年大埤鄉稻草文化季成功打響知名度,今年大埤鄉公所把水稻及酸菜結合起來辦活動,不僅更加傳統,甚至更有特色,尤其稻草達人製做的稻草蒙古包,即所謂的草垺,重現早年農村景象,現場還可以走迷宮、玩童玩、嚐美食,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出遊,重溫童年時光。

副縣長謝淑亞說,雲林縣是農業大縣,今年的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除可跟台灣早期農村文化做連結,還可以與最先進的永續SDGs做連結,將稻草、竹片等農業廢棄物,透過藝術、美學、工藝呈現,讓大家不僅可以享受過往美好時光,也可以看到農業的精華及未來生活指標,誠摯邀請大家一定要來參與。

大埤鄉長林森寳表示,今年的活動特別與社區合作,以環保×藝術×產業×市集為理念,希望能活化社區產業、增進大埤鄉發展。今年稻草文化節有別於去年稻草捲,改用將近300個大小草垺製做迷宮,還規劃有踩高蹺、跳格子、吹泡泡等趣味童玩區,並提供稻草與酸菜體驗、藝文表演等活動讓親子同樂,讓民眾感受農村文化新創意。

林森寶指出,因應虎年到來,今年製作一座約5公尺高的福(虎)寶藝術裝置應景,而園區內,社區亦請在地藝術工作者,結合竹編及稻草的元素,設計一隻約3公尺Q版的虎寶作品展示,並搭設竹編供民眾就近觀賞,此外還有攀樹體驗。活動將於12月25日上午9時起舉辦,相關稻草及竹編作品預計展示1個月,歡迎大家藝起稻大埤,呷鹹菜。

 活動詳情歡迎至大埤鄉公所網站(http://www.tapi.gov.tw/)或是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5%A4%A7%E5%9F%A4%E7%A8%BB%E8%8D%89%E6%96%87%E5%8C%96%E5%AD%A3-100110032537266/)查詢。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