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雲林縣北港地區產業發展上場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於24日報移師雲林北港召開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推動雲林縣北港地區產業發展上場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於24日報移師雲林北港召開
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北港鎮發展工作,縣府第10次行動主管會報今(24)日移師至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3樓禮堂召開,會中城鄉發展處、水利處及工務處分就「北港都市計畫案及城鎮之心觀光建設工程」、「北港滯洪池、污水下水道及水改設施建設」及「北港轉運站、臺78甲等交通建設」等計畫與鄉親說明討論,期能增進北港鎮相關基礎建設,帶動北港與雲林的繁榮發展。
推動北港地區產業發展上場 縣府行動主管會24日報移師北港
推動北港地區產業發展上場 縣府行動主管會報於24日報移師北港召開
縣長張麗善表示,回應北港在地居民戶外活動空間及老舊設施改善迫切需求,縣府積極向內政部爭取補助辦理「城鎮之心工程-競爭型計畫」之「北港文化生活園區亮點發展計畫」,工程總經費8,250萬元,改造計畫分為二大區域,第一區北港運動園區改造計畫,包含了運動公園等公共空間,面積2.7公頃,第二區北港溪河濱公園建置計畫以南越堤路往北延伸,總長約1,270m之河堤段,將閒置腹地加值運用。本府於108年9月30日完成發包工作,工程預計11月初報開工。以優化北港居民生活圈為核心目標,並透過綠地水文景觀提升、建構連貫動線,改善適居環境、強化空間機能,以提供居民休閒運動與親子活動之休憩空間,進而提升日常生活品質,活絡公共空間的舒適性與休閒性整體效益。
城鄉發展處並表示,在考量北港地方發展所需,並為達活化閒置土地及北港糖廠歷史建築保存之目的,將北港糖廠北側原屬都市計畫整體開發區約13公頃範圍,擴大至22公頃,以整體性、系統性的規劃開發思維,保留北港糖廠建築及地景意象,導入糖業文化主題之規劃構想,發展「北港糖文化藝術生活美學園區」。藉由整體開發取得北港糖廠倉庫群之歷史建築保存用地,作為園區發展核心,將北港糖廠閒置場域轉化為文創藝術、教育體驗、旅館住宿及觀光旅遊等產業發展腹地,並串連北港朝天宮宗教觀光旅遊軸線,引進在地特色及文創產業之發展動能,兼容糖業風貌、宗教文化與地方產業特性,凝聚北港在地文化藝術及創意推展之能量,結合西側83公頃北港產業加值園區之規劃,兼顧在地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之發展,提供地方就業機會並帶動地方繁榮。
水利處表示,為改善北港鎮都市計畫區住宅生活環境品質,經縣府積極爭取,獲得中央核定建置北港鎮污水下水道系統,總核定經費共計約新台幣16億元,共分三階段進行,分別為污水主次幹管工程、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及分支管及用戶接管工程,目前已完成污水主次幹管工程案發包。污水下水道建設可有效提升住家環境衛生,並在進行雨污水分流後能減少水媒傳染疾病發生(如登革熱),改善化糞池及污染源排放污水問題,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亦可淨化河川水質,為環境清潔共盡一份心力,使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為達活化閒置土地及北港糖廠歷史建築保存之目的,將北港糖廠北側原屬都市計畫整體開發區約13公頃範圍,擴大至22公頃,以整體性、系統性的規劃開發思維,保留北港糖廠建築及地景意象,導入糖業文化主題之規劃構想,發展「北港糖文化藝術生活美學園區」。
北港鎮周圍有北港溪環繞,略呈東向西傾之勢,地面平坦、土地肥沃,並有頂寮大排、新街大排、府番大排等水系流經,因北港及水林區域之區排受北港溪暴雨時,水位高漲影響,下游無法自然排出,常積水成災宣洩不易,致北港、水林地區常有溢淹情形,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損失。為解決大北港地區淹水問題,就防洪治水工作,透過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8年8百億)、流域綜合治理計畫(6年660億)、前瞻治理計畫及縣府自籌款等相關應急、治理工程投入超過6.6億排水改善工程,已提升抗洪能力、減少淹水深度、面積、並加速排洪。今年108年執行中或辦理完成工程超過4億,包括委託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辦理「新街大排(第六號橋上游段)治理工程」、「府番大排出口段治理工程」及「北港滯洪池第一期工程」本滯洪池面積25公頃,最大有效容量約133萬噸,確有提高抗洪力,由於滯洪池位置靠近北港市區,亦規劃為兼具景觀、遊憩、運動、生態等多目標之滯洪池,提升周邊環境品質。上述辦理中工程可有效減少水患的,有助降低北港淹水面積、深度及時間,以提升北港鄉的抗洪能力,未來除了持續爭取籌應經費辦理工程改善,非工程措施亦會持續推動,如移動式抽水機、疏濬、設施維管,逕流分擔出流管等工作,雙管齊下持續精進防洪治水工作。
另在交通建設部分,為加強雲林地區道路路網的完整性,暢通北港地區對外交通,雲林縣政府規劃辦理北港轉運站BOT可行性評估及興建台78甲快速道路連結虎尾交流道。 為提升北港鎮大眾運輸品質及促進商圈的繁榮,縣府將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合作開發活化利用華南路大同路口,面積約7,463平方公尺土地,擬由民間參與興建、營運管理(BOT)方式建設北港轉運站,透過複合式經營,結合商場、娛樂、交通運輸等行為,提升北港鎮交通運輸服務及振興地方發展,目前縣府已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辦理「北港轉運站BOT案可行性評估計畫」中,推估招商期程,預計110年9月完成招商,轉運站施工期程預計最短為350日。
考量快速功能、都市計畫、用地取得、聚落、灌排水路、防汛越堤道路等因素,沿著北港溪堤岸高架,是台78線至北港地區新闢道路的最佳路線;規劃設20公尺寬四線快速道路,從北港鎮接台78線,總長度約15.5公里,總經費約需139億元,往南規劃沿著台37線連接嘉義高鐵橋下道路,直達嘉義高鐵站,連台82線。另針對地方提出省道台19線高架化方案縣府亦有評估,路線從台78元長交流道,終點銜接北港外環道,總長度約12公里,總經費約112億元。
張麗善縣長表示,台78甲案可行性評估報告已送交通部公路總局,期盼交通部能儘速核備並專案辦理新闢工程,完工後可提升北港地區聯外交通、緊急醫療救援服務網並帶動觀光發展。

108年全國運動會 雲林縣林祐賢為縣爭光 奪羽球男單金牌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08年全國運動會 雲林縣林祐賢為縣爭光 奪羽球男單金牌
在桃園舉行的108年全國運動會24日舉行閉幕典禮,最後一天的賽事,雲林縣重現過去羽球大縣的風華,由林祐賢在男子單打賽中,以直落二的成績,勇奪此項目的金牌,另外男子雙打賽也由李芳至、李芳任雙胞胎兄弟奪得金牌,銅牌則由縣內的廖冠皓、林上凱奪下,這5位優秀的選手都是西螺國中的畢業生,雲林出品的冠軍子弟兵,合計本次全國運動會,雲林縣共獲得8金8銀10銅,成績超越2016年的5金8銀4銅。

縣府教育處指出,羽球單打金牌的林祐賢畢業自莿桐育仁國小,六年級開始接觸羽球,後來到了西螺國中接受廖文彥教練的指導,開始了他的羽球運動生涯,他號稱羽球界的「陳彥博」,為了羽球,他專注練習,過去曾有外縣市的球隊,以重金要挖角他,他告訴廖文彥教練:「錢再賺就有,但身為雲林人,我希望能夠為故鄉爭取榮譽」,而這個決定也讓廖教練覺得「教到感恩而能知恩報本的選手非常驕傲」。

今年全國運動會,雲林代表隊在田徑場上得到5金4銀3銅的佳績。教育處長邱孝文提到,這都是縣內專任運動教練的認真指導,並深根學校體育的結果,加上縣內有優秀選手獎勵機制,希望留下優秀的人才,讓他們在為縣爭光後,可以奉獻所長、傳承經驗,讓雲林體育可以繼續發光發熱,如同此次的羽球林祐賢、女子跳高的張喬茵等,都是一路在縣內訓練栽培而成的金牌選手,縣府將擇期為這些優秀的選手與教練進行表揚,感謝他們的認真與努力。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