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璨樹颱風災害應變中心第一次工作會議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政府璨樹颱風災害應變中心第一次工作會議 張縣長指示做好防颱應變

  • 因應璨樹颱風來襲,雲林縣災害應變中心昨(11)日晚間9時二級應變中心開設,民政、社會、水利、工務、建設、農業、新聞、環保、警察、消防、後指部、第四岸巡隊等單位派員進駐;各鄉鎮市公所併同開設。今(12)日上午9時於消防樓三樓應變中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已完成檢視全縣建置的淹水感測器202處、128座抽水站、21座防潮閘門水、743座水門,並已降低20座滯洪池水位,另啟動成立的73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出動181部大、中型移動式抽水機、準備2萬多包砂包待命。

 此次消防局也首度公開「智慧防災監控系統」,將能透過鏡頭即時監看易淹水地區與各地抽水設施,第一時間掌握災情,讓相關單位能夠即時應變處置;且未來即便視訊會議,也能同時利用分割畫面監控各地情況,分享災防資訊,讓雲林成為智慧防災城市。

 縣長張麗善表示,依目前氣象資料,雖然璨樹颱風在雲林境內的風、雨數據不高,各單位仍要保持警覺,尤其沿海地區務必注意強風,低窪地區注意降雨造成積淹水風險。

 縣長張麗善指出,昨(11)日18時縣府已公告「本縣海岸線、漁港泊地及土石流地區等警戒區域範圍」,禁止船隻漁民出海,請本縣各鄉鎮市災害應變中心、本縣警察局、第四岸巡隊持續管制,避免危害事件發生。

 

張麗善指示,水利處、民政處注意土石流警戒資訊,民政處務必與林內、古坑公所保持聯繫,如達黃色警戒時,相關單位務必進行預防性撤離作業之規劃,勿待紅色警戒時才執行撤離工作,因土石流紅色警戒一旦發布,代表隨時會發生土石流,有能會來不及撤離。 其他各單位請持續依自身權責,做好相關災害應變工作。

雲林縣張縣長參與土庫鎮南平社區產業活化活動 與社區居民同樂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張縣長參與土庫鎮南平社區產業活化活動 與社區居民同樂

雲林縣土庫鎮南平社區今(12)日舉辦產業活化活動,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縣議員王鈺齊、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等人到場與社區民眾同樂,縣長張麗善表示,南平社區透過農村在生計畫,推展地方產業與特色,期盼帶動更多社區參與,創造良好宜居生活環境。

今日活動由社區花鼓陣表演掀開序幕,張縣長除了與社區媽媽共舞外,還體驗用在地食材花生、地瓜葉等手做代餐包。張麗善表示,南平社區在縣府城鄉發展處協助下,將社區荒地打造成休閒公園,並致力推展地方產業與特色,很高興看到南平的轉變,社區內充滿活力與歡樂,這也是縣府推動農村在生與社區營造的目標,希望未來縣內每一個社區都能像南平一樣,透過鄉親共同參與,讓社區越來越活潑,產業越來越活化。

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指出,南平社區在105年就通過農再計畫,經過關懷班、 進階班、核心班、再生班共90小時的課程,終於取得農村再生計畫書,今日活動場域原本是一片荒廢空地,縣府透過農村再生輔導計畫,協助地方整建成多功能社區運動公園,社區也在陳理事長帶領下,逐步將產業活化,從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到三級行銷,並凝聚居民向心力,這就是農村再生最重要的意義。

南平社區理事長陳鳳美表示,感謝縣府城鄉處協助南平社區,從最基礎的寫提案學起,到辦活動、推出地方特色產品,讓社區有信心繼續走下去,未來社區會持續推出更多在地特產,也會持續舉辦各項體驗活動,例如製作紅龜粿、包肉粽等,行銷雲林優質花生與稻米。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