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雲林縣政府呼籲鄉親接種 COVID-19疫苗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雲林縣政府呼籲鄉親接種 COVID-19疫苗 別再等

  •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但國際間又開始流行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台灣南部已出現首次BA.5的群聚感染,北部日前亦出現兩例BA.5本土社區感染個案,為國內第二起經基因定序確認的 BA.5家庭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國內BA.5可能正低度流行,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依各國相關研究,感染過BA.2的人還是可能再感染BA.5,所幸依現有研究顯示感染後導致重症、住院機率並未明顯增加。

 雖然BA.4和BA.5的抗體逃脫能力較佳,因此疫苗的免疫效果較難長時間持續,因此預防感染效果有限。疫苗真正的效用在於保護人類免於住院、重症和死亡,因此接種疫苗仍是必須作為;指揮中心表示 65歲以上或脆弱族群在接種第4劑後,可減少感染、重症和死亡之風險 。

 兒童感染COVID-19病毒傳染源多半是來自家庭中的成員,尤其是學齡前嬰幼兒族群,有鑑於此,建議成人一定要接種新冠疫苗,並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一旦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 ,即使尚未確診新冠肺炎也應做好防護措施,盡量減少與兒童密切接觸,可改由其他家人協助照顧孩子。由於染疫後發病嚴重程度取決於接觸到的病毒量多寡,於密閉空間接觸到的病毒量一定較高,如能保持家戶內空氣流通亦可降低孩子及其他家人染疫

之風險。

 衛生局強調,疫情尚未結束,請鄉親繼續落實個人、家庭衛生及各項防疫措施。本縣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幼童莫德納 COVID-19疫苗自7/22開打以來,已接種2,498人 接種完成率為12.1%。中央已開放「滿6個月至5歲 (未滿6歲)嬰幼童」接種第1劑疫苗、「滿5歲至11歲兒童」接種第2劑疫苗、「滿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接種第3劑疫苗、「50歲以上的成人以及特殊對象(如:因工作要出國的鄉親)」可接種第4劑疫苗,雲林縣轄內 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除平日提供接種服務外部分診所也提供夜診及假日接種,故不論是成人或小孩,只要符合接種條件,請儘快完整接種疫苗,鄉親可向本縣COVID-19疫苗合約院所預約接種,照約定時間並攜帶健保卡、疫苗接種紀錄卡(黃卡)前往,相關接種服務資訊可上網至本縣衛生局網站 →新冠肺炎專區 →疫苗地圖查詢。

雲林縣榮獲2021致敬城鄉魅力大賞9項大獎 獲獎數全國第一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榮獲2021致敬城鄉魅力大賞9項大獎 獲獎數全國第一

  • 雲林縣在城鄉風貌型塑以及生活環境營造的積極努力,獲得營建署的肯定,在剛剛揭曉的2021致敬城鄉魅力大賞,榮獲「城鄉魅力賞」、「特別貢獻賞」及「城鄉金讚賞」等共計9項大獎,在所有參賽的20個縣市政府中,獲獎數最多,再次展現出雲林的地域魅力與自信。

本次得到「城鄉魅力賞」為4件景觀工程及3個社區,分別為「璀璨斗南之心南向廣場暨倉庫群」獲得競爭型計畫佳作、「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跟著小雨燕趣旅行Traveling Swallow」獲得政策引導型計畫特優(第一名)、「雲遊3林小鎮生活圈環境營造(斗六古坑)」獲得政策引導型計畫優等、「斗六市藝術水岸園區景觀工程」(斗六市公所主辦)獲得政策引導型計畫佳作、古坑華南社區榮獲社區營造型計畫特優、莿桐樹仔腳社區及水林番薯社區榮獲社區營造型計畫優等。

「璀璨斗南之心南向廣場暨倉庫群」整建斗南火車站南向廣場及廢棄倉庫,改善整個都市的空間活動狀態。「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跟著小雨燕趣旅行Traveling Swallow」以全景式的社區規劃,激發出椬梧在地凝聚力及認同感,並開創全新的社造模式。「雲遊3林小鎮生活圈環境營造(斗六古坑)」改造斗六鎮東公園,引入更多使用人口。「斗六市藝術水岸園區景觀工程」將斗六社口公園打造為兼具親子性的公共空間及創意文化藝術之場域。古坑華南社區透過教育、醫療、飲食、文化創意、地方產業、職人品牌,打造具生態與開放性的里山聚落。莿桐樹仔腳社區以平安、祥和、乾淨、快樂的概念作為營造社區的基底。水林番薯社區則打造蕃薯客棧、蕃薯圖書室、狀元咖啡園等具社區特色的全齡友善場域。

獲得「特別貢獻賞」為水林番薯社區的吳世明理事長。吳世明理事長相當熱心並且肯犧牲奉獻,106年接任理事長後,整合社區生態、人文、景觀、產業等資源,鼓勵社區長者參與並吸引青年人才一起投入社區營造工作,對於社區景觀綠美化、公共生活空間改善及奠定社區永續基礎有具體之貢獻,獲獎實至名歸。至於「城鄉金讚賞」,則由本府在109年度評鑑績優縣市部分,因整體表現良好,取得第五名成績,榮獲優等。

 張麗善縣長獲知得獎訊息後,除對城鄉發展處的表現予以肯定外,也感謝2021致敬城鄉魅力大賞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多年的支持,並表示縣府團隊不會因此自滿而停下腳步,未來仍會繼續努力,以打造現代與傳統風貌融合、藝術與自然共生、優質且宜居的城市為目標。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