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長張麗善陪同世界竹組織執行長Susanne勘查竹創基地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陪同世界竹組織執行長Susanne勘查竹創基地 迎接2024年竹博覽會

  • 為了迎接台灣主辦2024年竹博覽會的到來,雲林逐步打造石壁竹創森園區、斗六糖廠「竹創基地」為二處副展場,今(14)日下午雲林縣政府特邀請世界竹組織WBO執行長Susanne到訪,由張麗善縣長親自歡迎,並陪同實地勘查即將打造的全國首創「竹創基地」。

世界竹組織WBO執行長Susanne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重,讓我們跟竹子的關係更加密切,不單單只是食用、建材及竹藝,更有環境因素,竹具備碳匯、資源可再生2大優勢,竹產業的推動是很令人感到驕傲的,明年四月將有很多外國人前來台灣參與世界竹會論壇、竹博覽會,同時見識台灣在竹文化及竹科技努力的成果。

 縣長張麗善表示,斗六糖廠已閒置多年,為了活化空間及發展竹產業,目前刻正由縣府城鄉發展處辦理3.85 公頃、經費6千萬元的斗六竹創基地規劃設計作業,園區結合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並運用石壁竹創森園區疏離的竹子,進行竹創生及竹產業推動,同時也建置竹構學苑,以進行教育訓練及人才培養,工程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開工,明年2月完工,公園內並將建設兩座竹構景觀建築,明年竹博覽會可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說明,除了斗六竹創基地外,另一處展場為石壁竹創森園區;雲林縣內蘊藏豐富的竹林,其中縣府所管轄的石壁遊憩區超過五百多公頃,其中50%以上為竹林(以孟宗竹為主),從110年起爭取到交通部觀光局「石壁竹創森計畫」共2期1.4億的補助,刻正進行竹林撫育工作達近百公頃,並施作竹構亮點藝術及步道等亮點設施,預計後續也將有竹材的產出,期待將竹林撫育、竹材產出、做出有特色竹構或竹藝作品、竹林遊憩,甚至後端的竹剩料利用為生質燃料,串連成為循環經濟。

張麗善強調,過去因為竹產業沒落而荒廢的竹林,縣府持續推動將其重新整理成為竹林遊憩、竹林療癒的基地,石壁竹創森園區及斗六糖廠皆是明年竹博覽會的展區之一,未來雲林縣政府將與世界竹組織、林務局、台灣竹會等機構合作,持續推動竹產業的發展,並期待明年竹博覽會的到來,讓大家欣賞雲林之美,也看見雲林的軟實力。

今日共同會勘人員有: 縣長張麗善、世界竹組織WBO執行長Susanne、副縣長謝淑亞、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臺灣竹會理事長許倍銜、唐麗芳老師、甘銘源建築師等。

滯留鋒面來襲 雲林縣政府加強防洪整備嚴防大雨致災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滯留鋒面來襲 雲林縣政府加強防洪整備嚴防大雨致災

  • 依據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15日起雲林縣遭滯留鋒面北移及西南風增強影響,恐挾帶較豐沛之雨量。縣府水利處針對抽水站設備進行試運轉並就滯洪池、前池等防洪設施進行預抽,配合潮汐開啟防潮閘門重力排水,並將閘門外淤積之淤泥清除,將抽水站滯洪池、前池、排水渠道之水位控制至低水位,以增加洪峰準備時間。

水利處另已請各公所加強轄管排水及下水道系統之巡防、補強並注意渠內阻礙物檢查及清淤,低窪地區隨時注意水位變化,遇有影響水流者應立即清除或備妥應變措施。

 水利處指出,縣府轄管各大、中、小型移動式抽水機(共342台),已完成相關預檢作業,依照各公所提報之地點及易淹水地區視狀況進行相關預佈作業,以提升各區域排洪調節能力。

 此外,為即時瞭解各地有無淹水災情,縣府陸續建置各式水情監視及監測設備,並積極結合雲端物聯網與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加強轄區內水情即時監控及預警能力,共建置水位站77處、雨量站46處、影像監視站170處、路面淹水感測站202處。

 水利處再次呼籲縣民,汛期期間豪雨侵襲,應確實加強住家附近排水管理,注意瞬間大雨、雷擊、強陣風及溪水暴漲,縣府及各公所現已備妥1萬6,135包砂包,低窪地區請慎防淹水並自行備妥砂包、不足處向各公所索取且勿至沿海及山區活動,以免發生危險。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