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春祭國殤暨遙祭黃陵祭典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率各界代表祭祀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10春祭國殤暨遙祭黃陵祭典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率各界代表祭祀

  • 雲林縣忠烈祠110年春祭國殤暨遙祭黃陵祭典,於今(29)日上午9時整在斗六市湖山岩忠烈祠舉行,雲林縣長張麗善擔任主祭官,率領雲林縣各界機關團體代表暨烈士遺族,向烈士行上香、獻花及恭讀春祭國殤祭文,全體人員向烈士及黃陵牌位行三鞠躬禮,祭典莊嚴肅穆,會後張縣長逐一向遺族代表致意發放烈士遺族慰問金,並籲請各界重視烈士忠勇事蹟,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學習他們愛國情操,成為禮義兼備有守有為的好國民。

雲林縣於清光緒14年建昭忠祠,奉祀衛國守土之烈士,臺灣光復後將雲林縣衛生局現址改設為忠烈祠,民國52年遷建於斗六市湖山岩,民國70年12月縣府深感忠烈祠簡陋不堪,難安忠魂,乃規劃改建,歷時2年,莊嚴肅穆之忠烈祠足告落成,宮殿雄偉,林園壯麗,鍾靈毓秀,日月長昭,奉慰先烈英靈,弘揚忠肝義膽之民族大義。

      雲林縣忠烈祠現供奉41位陸、海、空三軍、警察、消防及村長等烈士,在金門、馬祖砲戰、烏坵、南澳海戰及海軍艦隊作戰、海南島陣前起義義士、風災、槍戰及消防等,為保家衛國因公捐軀的英靈,雲林縣政府每年春、秋兩季舉辦國殤祭典,為眾烈士們成仁取義及無私奉獻生命的精神,致上最崇高敬意。

  縣長張麗善表示,每年青年節在此舉行春祭典禮,除了告慰這些為國家犧牲奉獻的忠烈英靈,及烈士們的英勇事蹟,也為現代青年樹立了典範,藉此讓後世子孫知道因先賢先烈的犧牲,才能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具有教育的正面意義。

329青年節 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正式揭牌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329青年節 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正式揭牌

為提升青年事務發展量能與業務推展品質,雲林縣政府將勞工處更名為「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新設「青年事務發展科」,並特別選在今天3月29日青年節舉辦揭牌儀式,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重視青年,將努力創造就業機會,留住青年並讓青年返鄉,讓青年得以扶老攜幼,共同創造雲林幸福家園。

縣長張麗善表示,她上任後先是將文化處改制為文化觀光處,積極推動縣內觀光發展,去年觀光人數首度突破千萬人次,創下空前紀錄,接著在衛生局下增設長期照顧科,提供縣內長輩更完善的照護;而雲林目前15-40歲的青年佔全縣人口32%,縣府重視青年發展,把原勞工處改為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並新設青年事務發展科,就是希望聆聽青年意見,朝著留住青年、協助青年返鄉的目標努力。

 張麗善表示,雲林有許多傑出優秀青年,代表雲林縣在外爭光,舉凡陳奎儒、鄭竹玲、李政軒、郭志豪等都已在國際發光發熱,他們不只是雲林的驕傲,更是台灣的驕傲,未來無論是創造就業機會或開拓創業機會,勞青處絕對會協助青年,並聆聽青年的聲音,加強跟青年的溝通,整合中央、地方資源,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協助青年,讓青農返鄉延續農業未來發展、協助企二代傳承延續企業發展,並透過職業訓練等讓青年發揮所長。

張縣長說,面對少子化、人口老化、人口外移嚴重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縣府一直以來都積極推動包括地方創生、青訴青聽座談、青農迴鄉輔導、青創貸款、產業行銷扎根發展計畫、擴大工業區開發增加青年就業機會、友善育兒全面照顧、長照2.0服務等政策,除了在促進就業、創業輔導上施力,縣府也沒有忘記在育兒、安養方面提供青年協助,以緩解在地青年的後顧之憂,相信未來在專責單位的成立之下,能更有效而全面地為返鄉、留鄉青年串聯起一個全新的平台,成為雲林青年最堅強的後盾及夥伴!

 今日接牌儀式除邀請PEI手作、滿樹、瑞德設計有限公司、瓶安等雲林在地青創品牌設攤之外,開場表演也特別安排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生舞團Santé帶來熱力四射的舞蹈,此外,啟動儀式前播放的「青。新雲林」影片,找來本縣5位在各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優秀青年參與拍攝,分別是臺灣慈善行動家沈芯菱、臺灣欄神陳奎儒、女子軟網好手鄭竹玲、嵩岳咖啡莊園傑出咖啡職人郭志豪及臺灣木雕職類國手李政軒。

 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表示,改制後,該處除了原本辦理的大專青年學生公部門暑期工讀計畫、青年職涯探索、舉辦就業博覽會促進青年返鄉就業等業務,未來更將扮演產官學之間整合性窗口的角色,積極擴大縣府與在地青年的接觸面積並提供協助,包括創業輔導、青年多元培力育成、促進公共事務參與等資源的盤點與串聯,以提升青年朋友的競爭力及能見度。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