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的最後一塊拼圖-「雲林縣志」編纂作業正式啟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台灣歷史的最後一塊拼圖-「雲林縣志」編纂作業正式啟動

  • 志書的纂修,是地方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研究地方史、區域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文獻。近年來,雲林縣政治、經濟、社會與教育文化等發展與變遷極為迅速,各界對一部完整記錄雲林縣發展的全歷史有相當的期待,乃有編修《雲林縣志》的呼聲,拚起台灣歷史的最後一塊拼圖。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全臺唯一尚未編修縣志的縣市,所以縣志的編纂刻不容緩,為讓縣民了解家鄉文化,自上任後積極規劃要為本縣修志,目前縣府已委由吳學明教授擔任《雲林縣志》總編纂。吳學明教授是雲林子弟,剛自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退休,本著對故鄉之責,經過縣府數次拜會懇談,同意接下負責籌組縣志纂修之百年大業工作,預計將以5年時間(111-115年)完成編纂出版,期喚起雲林人的共同歷史記憶與文化自信,為縣政發展提供文化厚度的方向與定位,也希望經由縣志的撰修,帶動各鄉鎮市公所積極為保存地方歷史記憶而努力。當下回縣志續修的時候,得有更多鄉鎮市志,可供縣志採擷參考,提升續修縣志的視野與多元性。

台灣歷史的最後一塊拼圖-「雲林縣志」編纂作業正式啟動台灣歷史的最後一塊拼圖-「雲林縣志」編纂作業正式啟動
《雲林縣志》總編纂吳學明教授表示,本身就是雲林土庫人,這次受託協助縣志纂修計畫的規劃,並負責卷首和卷尾的編纂。雲林縣志規劃共有9志(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社會志、教育志、宗教志、文化志、人物志),分門別類詳實記載雲林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之實況。雲林縣志的纂修,將委由學者專家,以嚴謹的學術規範,廣泛蒐集官方檔案與文獻,並從事田野調查,做為撰寫的素材,希望能為雲林撰寫一部具有地方特色與情感的志書。也希望鄉親踴躍提供在地文書、地方掌故、老照片等資料,一起為雲林努力,完成縣志纂修大業。

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文觀處自110年陸續舉辦「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流動藝術饗宴之再造歷史現場三部曲」等系列活動,可見我們雲林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地方,期許纂修雲林縣志,不僅能為後世保存下珍貴的發展史料,更期待它付梓後教育傳承意義,推動鄉土教育及家鄉認同,進而凝聚地方情感與地方意識,讓大家更認識雲林,雲林不是文化沙漠,只是深藏不露。

 雲林縣政府希冀全體縣民與同道好友鼎力協助,集結產官學界、地方文史界力量一起合作,大家一起來完成雲林縣史上第一部《雲林縣志》,共同完成台灣歷史最後一塊拼圖。

「雲蛋圓滿 蛋到福氣到」雲林優質雞蛋回饋義賣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蛋圓滿 蛋到福氣到」雲林優質雞蛋回饋義賣

  • 全台鬧蛋荒,雲林縣斗六市蛋雞產銷班第一班林弘茂班長與班員,共同募集2,000台斤雞蛋,今(24)日於雲林縣政府親民廣場辦理「雲蛋圓滿 蛋到福氣到」雲林優質雞蛋回饋義賣,限時限量每盒10顆40元,每人限購5盒,響應熱烈,現場2000盒雞蛋開賣不到1小時,馬上銷售一空,當天義賣總所得全數捐給社福機構。雲林縣長張麗善偕同縣議員李明哲、農業處長吳芳銘等到場參與義賣,並代表雲林鄉親感謝雲林縣養雞協會、斗六市蛋雞產銷班及12間參與捐獻的畜牧場,在這波缺蛋潮,透過實際行動回饋雲林縣在地鄉親。

雲林優質雞蛋回饋義賣,吸引大批民眾排隊搶購雲林優質雞蛋回饋義賣,吸引大批民眾排隊搶購

張麗善縣長表示,近來因為飼料價格上漲幅度高,導致飼養成本也大幅增加,去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餐廳禁止內用,雞蛋需求量降低,雞農預期心理減產,加上禽流感疫情等因素,造成全台蛋荒。雲林縣養殖蛋雞產量占全國約6%,十分感謝蛋雞產銷班班員們貢獻一己之力,募集了約2萬顆雲林優質雞蛋,以市價還低的價格義賣,造福當地民眾都有雞蛋可買,同時將義賣所得捐給縣府社會處救助專戶,為雲林縣弱勢社會福利,盡一份社會責任。

張縣長說,台灣雞蛋市場機制為包銷制,蛋商負責尋找通路,蛋農無須煩惱銷售,但每到過年期間的紅盤價讓蛋農與蛋商造成誤解,未來取消紅盤價說法後,希望農委會應建立平台讓產銷端討論合理雞蛋價格,保障雙方權益。

農業處長吳芳銘提到,雲林縣產銷班多達600餘班,名列全國前茅,並且在109年輔導本縣唯一一個蛋雞產銷班,本縣蛋雞飼養戶數約54戶,飼養77萬隻蛋雞。吳芳銘指出,目前看起來,缺蛋情形到四月後才會比較穩定,雲林縣雖然不是蛋的主要生產基地,在縣府積極輔導下,已有多家優質雞蛋加入雲林良品,未來也會輔導更多業者加入。雖中央提出補助雞農相關政策將延續到三月中,然又逢近期寒流來襲,蛋雞生產效率不會太高,缺蛋危機,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縣府也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增加供應。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