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112年度《還海行動 1095》淨灘活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112年度《還海行動 1095》淨灘活動 

  • 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與鑫傳國際,連續三年參與由今周刊發起的《還海行動1095》淨灘活動,今(19)日於台西鄉蚊港村海灘盛大舉行,雲林縣長張麗善、台數科集團董事長廖紫岑、雲林縣環保局秘書沈淑妧及新聞處副處長黃俊彥出席響應,張縣長感謝台數科集團與鑫傳國際多媒體科技善盡ESG企業社會責任,一同守護國境之西美麗的海洋環境。

張縣長表示,雲林縣政府一直以來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首要任務,致力於推動淨零、低碳等相關措施,迄今已動用9千多人參與淨灘活動,並撿拾超過3400噸的廢棄物,同時也鼓勵企業認養海洋淨灘,目前已有28 個企業團體參與,海岸認養率由去年的38%提升至近70%。

張縣長指出,雲林縣設置了兩處殼貝類暫置場及5處海廢暫置場,今(112)年提供漁民暫置2,134公噸殼貝類,協助去化約553公噸。同時,縣府特別與台化公司合作,成功回收漁港廢棄尼龍刺網達2,200公斤,顯著改善了海岸及漁港的髒亂情況,促進了垃圾多元去化及資源循環再利用。

台數科集團董事長廖紫岑表示,《還海行動1095》是一項三年計畫,今年已經邁入計畫的最後一年,呼籲政府與企業一起投入淨灘活動,並運用撿拾來的廢棄寶特瓶,重新製作成藍白拖,達到廢物再利用。今天也特別號召超過200位員工一起參與,希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淨灘活動,喚起大家對於環境及海洋的保護與重視,並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生活,也期待有更多企業能一起加入永續環保愛地球的行列。

 環保局表示,在今年6月的國家海洋日活動中,環保局與雲林區漁會攜手簽署應變支援協定,共同努力避免廢漁網及廢棄物等污染源進入大海。同時加強對廢棄漁網及海洋廢棄物的管制,積極規劃海廢暫置區、刺網漁具實名制與回收及廢文蛤再利用,期望進一步降低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友善宜居 共創台西】成果展登場 展示雲林台西社區營造豐碩成果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友善宜居 共創台西】成果展登場 展示雲林台西社區營造豐碩成果

    • 雲林縣臺西鄉公所今(19)日於中山老街辦理【友善宜居 共創台西】成果展,雲林縣長張麗善、台西鄉長李文來、鄉代會主席林天祥、代表林敵虎、趙育祥、吳花環及多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出席共襄盛舉。

    張縣長表示,台西鄉中山路現在已經是「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透過社區營造和老屋再造計畫,將很多老舊設施活化並包裝設計,成為很多人來這邊遊玩、拍照打卡的景點,老街再造也獲得許多國際大獎,而不只是中山路的改造計畫,未來縣府持續推動許多建設,包括台西海螺已經在評估水泥、磁磚掉落狀況,將進行修繕,甚至在周邊大排堤防也正在做周邊綠美化的規劃,期盼打造台西成為宜居鄉鎮。

    台西鄉長李文來表示,本次成果展申請文化部專案經費,並經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輔導及編列自籌款經費,與鄉轄內台西社區發展協會、溪頂社區發展協會、富琦社區發展協會、永豐社區發展協會、五榔社區發展協會、崙豐國民小學、平原社區大學等社區社團學校結合,呈現社區營造成果,更盼民眾走訪中山老街頹屋改造、綠地口袋公園等景點,一同細數老屋老故事,重憶台西風情。

     台西鄉社區營造從106年度推動以來,從盤點社區特色,歷經107~108年輔導各個社區特色亮點工作坊、109年成立公民參與工作坊,110年度公民審議在溪頂社區透過提案投票成立太鼓班隊,並於111年將公民審議拓展社區來啟動中山之美亮起來計畫。而今(112)年度的成果展,大家可以看到台西社區推動的公民審議、富琦、溪頂等二個社區辦理的審議社造,以及永豐、五榔社區亮點工作坊,以營造協力共好共榮的臺西宜居人文環境為目標。

     台西社區延續去年中山老街環保綠化計畫-中山之美亮起來,今年度再以海口文化秀展現,這兩個公民審議的議題,都是經由居民以實體及網路投票產生,為延續內政部營建署中山路人文景觀再造計畫,由社區志工協助中山老街環境維護及綠美化,增添頹屋生命力,再現台西風華外,今年度更以台西特有的文化,分別以動態-蚵貝繩奇蹟、揮灑網魚樂兩種早期現仍是漁家謀生的技能,讓與會民眾體驗,還有長者服裝文化走秀及不老樂團感性演出;靜態的部分文物特展於舊公所內大空間懷舊展出, 讓參與民眾更佳認識台西的歷史風華及社區特色。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