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雲林縣地方型SBIR研發成果亮眼 創新創意翻轉傳統產業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09年度雲林縣地方型SBIR研發成果亮眼 創新創意翻轉傳統產業



雲林縣政府今(5)日上午10時於縣府一樓親民大廳舉辦「109年度雲林縣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成果發表會」,在斗南國小弦樂團的悠揚樂聲中展開,縣長張麗善、工策會總幹事徐宇甄、建設處李俊興、雲科大及環科大育成中心及參與SBIR的諸多廠商們出席,活動現場座無虛席,雲林中小企業展現創新和創意,多款新穎的商品首度亮相,活動相當熱鬧有趣。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辦理地方型SBIR計畫今(110)年已邁入第14屆,儘管縣府財政拮据,仍然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政策,地方型SBIR就是最好的例子。今日辦理的109年度成果展,計有吉屋商行等20家廠商接受輔導,研發成果亮眼。農業農產品加工類補助9家、文創類7家、精密機械類3家以及紡織類1家,每個計畫都非常吸睛,有業者利用台灣鯛做醬油、用黑豆及咖啡皮做化妝品,更有將照片噴在蛋糕上的創舉,業者的巧思創造了新的產業藍海,創新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領先業界同行,成為價格和價值的決定者。

 接收輔導的20家廠商: 品安實業以台灣鯛蒸煮液開發鯛魚醬油,宥新食品利用全米釀造技術完成米醬油之開發,為雲林盛產的鯛魚及稻米找尋新的產業價值;祥鳳珍有限公司以萃取黑豆胜肽的抗氧化能力,開發出多款化妝保養品,而雲林古坑咖啡企業有限公司,則以咖啡下腳料咖啡皮萃取液之高總黃酮含量,開發出具高價值之保養精華液。雲林業者善用在地農產品的資源,以循環經濟的角度結合生物科技,創造另類的農業奇蹟;在場域優化方面,雲林高知名度的豐喜食品,以千層蛋糕名聞遐邇,透過蛋糕彩繪即時編輯系統的開發,賦予蛋糕更多的趣味和價值,遊客可以將照片印在蛋糕上,成為獨一無二的佳節禮品;位於土庫鎮的土庫驛可可莊園以及西螺鎮的唯果粒商行,都是提倡食農教育的後起之秀,帶來全新的巧克力甜美感受以及水果冰棒的好滋味。其他業者更善用資訊科技,結合時下最夯的行銷工具,如線上直撥、LINE、大數據、互聯網等,應用在業者的生產及行銷上,大幅提升來客數及營業額;而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也不落人後,鴻達生技將廚餘開發成飼料以及衛生康開發的廚餘處理設備,都是領先業界之典範。

 今日會場除了展示SBIR的成果外,同時也頒發SBIR特殊榮譽獎,包括:

  • 順成油廠「金常茶油禮盒組」-榮獲「2020雲林良品伴手禮金讚獎」、「2020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及「2020食創獎設計與美學創新類特優」
  • 詠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勝蒜在握金賞禮盒」-榮獲「2020雲林良品伴手禮金讚獎」、「勝蒜在握黑蒜精」-榮獲「2020國家品牌玉山獎」、
  • 糧莘農場「糧莘有藜禮盒」-榮獲農委會「2020農村好物獎」
  • 月光下友善農場「月光下台灣小麥白酒禮盒」-榮獲農委會「2020農村好物獎」
  • 好蝦冏男社有限公司「鮮蝦炊粉」-榮獲農委會「2020農村好物獎」
  • 玉山碾米工廠「醬好糠」-榮獲農委會「2019銀髮族友善食品」創新潛力獎、包裝設計獎、其他類銀質獎及「2020農村好物獎」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極力爭取 獲文化部補助雲林再造歷史現場2.0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極力爭取 獲文化部補助雲林再造歷史現場2.0三案計7,360萬元 企盼後續分階段挹注經費

  • 為保存雲林縣的歷史文化不遺餘力,縣長張麗善及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於109年底積極向文化部提出文化再造2.0-「北港糖廠」、「虎尾建國眷村」、「虎尾央廣」及「雲林縣治」(斗六舊城)等4案歷史現場活化計畫(總經費共計17.5億元);除於109年11月由張縣長率縣府文觀團隊與林文瑞立委前行現勘外,並邀請文化部次長蕭宗煌(109.12.1)現勘,及會同文化部長李永得(110.02.22)履勘並進行計畫說明,本案終於在110年5月3日正式獲文化部核定,縣長張麗善表示,感謝中央支持與經費7,360萬元補助,企盼後續分階段挹注充足經費

文化部因再造歷史現場經費有限,以分期、分區規劃為原則,核定本縣「北港糖廠」、「虎尾建國眷村」及「雲林縣治」(斗六舊城)3項提案計畫總經費1億1,200萬元(補助7,360萬元)。110年5月3日核定內容略以:

1.斗六舊城:整體規畫、單身宿舍及記憶典藏計畫110-111 年總經費800 萬元,補助640 萬元(補助比例80%)。

2.虎尾眷村:建國一村活動中心、忠、孝修復工程及庚、辛棟規劃設計等項目,其 110 -111 年總經費 1 億元,補助 6400 萬元(補助比例64%)。

3.北港糖廠:倉庫群110 - 111 年總經費400 萬元,補助320 萬元(補助比例80%)。

縣長張麗善表示,感謝立委及文化部對雲林的支持,縣府會善用有限的中央資源,努力保存歷史文化資產,也帶動雲林觀光發展,讓更多人看到雲林特殊的傳統文化,讓效益最大化。盼望中央能持續分階段支持北港糖廠、斗六舊城、虎尾建國眷村使其風華再現,也希望縣府擘劃虎尾央廣為數位影音基地的企圖心未來可以獲得中央正面肯定的回應。

 「北港糖廠」前身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台灣支社」,為臺灣糖業代表性地區之一,於明治43年(1910年)設立至今已逾百年,94年關閉後僅存部分辦公空間仍留存使用,縣府希望透過24個倉庫的整修,讓百年藝鎮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有個展示或傳承空間,也可作為雲林良品行銷場域,融合北港朝天宮媽祖文化,讓香客變遊客,促進地方繁榮。北港糖廠核定經費400萬元,建議優先辦理24 棟倉庫群修復再利用計畫,為111年市地重劃後倉庫群產權歸縣府所有預作準備,未來將整合糖產業文化、宗教工藝、教育體驗、觀光旅遊等發展成產業文化園區,使荒廢閒置的北港糖廠成為北港百年藝鎮之新亮點。

 「雲林縣治」(斗六舊城)行政公署建築歷史現場活化計畫,縣府計畫針對雲林溪ㄇ字型所包圍的行政公署與公有宿舍建築群,進行道路、橋樑與廣場等歷史脈絡的復原與修景,重現雲林溪沿岸歷史景觀。斗六舊城核定經費800萬元,建議優先辦理整體上位計畫及舊警政宿舍群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暨規劃設計等項目。

 虎尾建國眷村是日治時期及國軍來台空軍發展歷史的見證場域,為台灣少見之散置型眷村,同時建築為庫房兵舍結合增間,極為特殊。透過第一期前瞻經費,已完成己棟景觀工程、修繕經典丁棟房舍,並透過實驗性計畫成功活化閒置空間,吸引特色店家及藝術入村。本期核定總經費 1 億元,建議優先辦理建國一村活動中心、忠、孝棟修復工程及庚、辛棟規劃設計等項目。

中央廣播電台虎尾分臺興建於民國58年,具有「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時代意義,小鄧就是鄧麗君,她是雲林的女兒也是國際的巨星,縣府規劃在此設置數位影視音基地,除盼望透過鄧麗君讓大家更知道雲林縣外,也希望作為影視音展演體驗場域,雖然虎尾央廣本次提案未獲補助,但縣府仍會積極爭取相關經費,積極進行影音教育推廣、人才培育基地。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