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沙屯媽祖進香新體驗 雲林縣府開放百年老戲院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2023白沙屯媽祖進香新體驗 雲林縣府開放百年老戲院「大復戲院」供香燈腳免費住宿休息

  • 一年一度的白沙屯媽祖至北港進香的宗教文化之旅,今年已於2月12日正式從苗栗白沙屯拱天宮起駕出發,展開為期9天8夜的進香活動,預定於17日上午抵達北港朝天宮,雲林縣政府為歡迎白沙屯媽祖並服務廣大虔誠的香燈腳們,將於2月16日中午12時至2月18日中午12時開放北港大復戲院作為香燈腳們休息過夜的好所在,另外北港舊登記所(北港遊客中心)周邊空地與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亦提供香腳客稍作歇息、如廁,與全台各地的信徒共同迎接疫情趨緩後的首次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

 張麗善縣長表示,宗教信仰一直是台灣撫慰人心、安定民心的重要力量,為此今年更親自與蔡咏得副議長(北港朝天宮董事長)、各局處一級主管、鄉鎮長、議員於12日至白沙屯拱天宮,手持清香誠心參拜,恭迎媽祖婆起駕出廟,及前往雲林北港朝天宮進香並祈求恩澤台灣,保佑活動順利圓滿。

 苗栗通霄拱天宮白沙屯媽祖往北港徒步進香活動,作為台灣重要的宗教文化,已經延續將近200年,經過長久累積與發展,成為連結早期農業社會先民與媽祖信仰的重要集體記憶,堅持徒步與路線不固定的獨特傳統,於2008年由苗栗縣政府登錄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2010年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而行至北港朝天宮進香時所施作「北港進香起火坩」,亦是媽祖信仰下的重要宗教傳統,也於2022年經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讓更多人了解白沙屯媽祖進香民俗、乃至全臺灣的媽祖信仰文化。

 縣府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本次進香活動報名人數高達11萬人、實際參與人數可能高達報名人數的3、4倍,創下歷史紀錄,進香隊伍預計於17日上午抵達北港朝天宮,為歡迎白沙屯媽祖並服務廣大虔誠的香燈腳們,雲林縣政府比照去年開放大復戲院及舊登記所作為休息場所的方式,今年更是提供北港舊登記所周邊空地及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讓香燈腳能如廁、休息外,更配合媽祖抵達北港時間,開放已有百年歷史、更曾是北港第一座戲院「北港座」的北港大復戲院,供香燈腳們沐浴盥洗及過夜。透過開放場域來活化歷史建築,讓遊客看到傳統建築的新風貌。

 另外縣府也邀請到在地優良企業熱心贊助的「結緣品」,包含「弘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肉乾、「鈺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草莓巧克力棒等食品,作為「結緣品」供香燈腳們取用,若在北港大復戲院與北港舊登記所出示下載「慢遊雲林APP」畫面,更可兌換北港「映星園咖啡」提供的濾泡式咖啡,讓民眾在感受傳統宗教、歷史文化薰陶的同時,也能品嚐到在地的特色美食。

 因適逢「北港光影藝術節」舉辦期間(2月2日至3月12日),縣府也誠摯歡迎各位香燈腳們在參拜媽祖之餘,至六大燈會展區共襄盛舉,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與北港舊登記所也有開放報名燈會導覽服務,導覽時間為平日18:00、19:30與假日18:00、18:30、19:30、20:00,每梯次20人,若有團體預約時間也可連繫雲林縣華武壟觀光導覽協會陳俊雄總幹事,聯繫電話0937-671-127。

 北港舊登記所與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更是有按讚拍照打卡送限量Love兔提燈,詳細資訊與更多精彩活動內容也可至「慢遊雲林」FB粉絲專頁及「慢遊雲林APP」查詢。

雲林祭祀公業林太尉捐贈雲林縣消防局救災車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祭祀公業林太尉捐贈雲林縣消防局救災車

  • 雲林縣消防局今(15)日上午11時整假第一大隊斗六分隊一樓車庫辦理「祭祀公業林太尉捐贈消防救災車典禮」,由祭祀公業林太尉管理委員會管理人林達毅代表,以「林太尉公」名義捐贈1部TOYATA HILUX消防救災車,副縣長謝淑亞代表受贈,盼提升縣內消防救災、載送人員及運補物資能量。

 本次捐贈救災車款為四輪驅動204匹強大馬力貨卡車款,不僅將後車斗改裝防滾籠,另加裝拖船架、引擎上進氣管、前後防撞保險桿等配備,符合越野及涉水的需求,能克服艱困的地形環境,透過此車能將救災能量最快速深入災區,讓民眾可以即時獲得救援,把握每一條寶貴的性命。

 副縣長謝淑亞致詞時表示,祭祀公業林太尉一向秉持仁慈為懷的慈悲精神,兩年前於斗六市育英北街落成紀念先祖之「林太尉紀念館」,以及主祀福德正神之「福林宮」,現今已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發揮宗教安定民心的力量,對於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也是不遺餘力,繼107年7月捐贈本縣消防局總額近200萬的消防救災車,今年再度購置一輛性能更加卓越的消防車輛,對於消防救災救難的執行與推動如虎添翼,其仁德義行,精神令人感佩。

 捐贈代表管理人林達毅表示,感念消防救災危險辛勞,期望透過挹注更多的資源於消防救災工作上,為社會安全防護網盡一份心力,也期盼捐贈新式精良的消防車輛裝備,能使消防人員執行救難任務更安全有保障。

 謝副縣長再次感謝祭祀公業林太尉無私奉獻的捐贈,政府資源有限,期待此次捐贈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善心人士響應,共同創造美好雲林,讓鄉親的生命及財產獲得更大的保障。

雲林縣四湖鄉老人會老人文康中心外牆換新裝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四湖鄉老人會老人文康中心外牆換新裝,縣長張麗善:加速營造安全、樂活、健康高齡友善環境

  • 雲林縣政府挹注逾百萬元經費整修四湖鄉老人會外牆、建物補強完工,14日歡喜舉辦上匾儀式慶祝,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會加緊全縣所有長輩活動場域安全檢視與補強工作,營造安全、樂活、健康高齡友善環境。
四湖鄉老人會管理的老人文康活動中心使用已三十多年,建築物外牆牆面油漆剝落嚴重,縣府去年5月補助四湖鄉公所辦理外牆整修工程,煥然一新;縣長張麗善主持上匾儀式後,加碼承諾再補助經費,協助改善無障礙設施與凹凸不平通道鋪面,讓所有長輩都能在最安全、友善的環境休憩活動。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將加速推動高齡友善環境,除各種軟硬體設備改善更新,本月啟動防饑、防寒「雙B」計畫,連結縣政府與民間力量給予獨居長輩、弱勢族群即時、及時幫助,不讓因饑寒死亡悲劇發生。
縣府社會處長林文志說明,縣府面對雲林縣人口老化的問題,除了持續布建160處長青食堂及163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去年參加衛福部國健署舉辦的「111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評選」,獲得卓越獎的「縣市獎」類高齡友善城市獎類-「無礙獎」、「活躍獎」及健康城市類-「韌性與創新獎」、「綠色城市」、「城市夥伴獎」,為雲林創造一個幸福宜居健康環境,也是縣府極力推動的健康友善政策的成果。
林文志處長指出,縣府也結合科技推出多元守護失智和獨居老人的穿戴設備與方案,有血氧功能的定位手錶和非定位的防走失配件包,除了偵測長輩血氧及定位位置,手錶上的SOS按鈕亦可提供長輩即時守護,並首創全國開辦「失能老人親屬照顧津貼」。
另為倡議65歲以上的長者對視力保健的重視,也媒合無名氏捐贈萬付老花眼鏡與雲林縣長者,縣府會持續為長輩爭取更多福利,照顧在地長輩的身心健康。
今天上匾儀式由縣長張麗善、四湖鄉長吳勁葦、議員蘇國瓏、蘇俊豪、鄉代會主席吳顯志、老人會曾美娥理事長、林虹妙總幹事與多位代表主持,數十位長輩歡喜參加。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