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這個縣市好逼人!4年拿下48座國際獎項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這個縣市好逼人!4年拿下48座國際獎項,2023年觀光產值逆勢成長擠進前五大!

  • 根據 Vpon 威朋 AI 大數據最近發表的《2023年臺灣觀光產業白皮書》顯示,台灣觀光產值突破7,900億年增16.9%,外國旅客回升成亮點。而國內旅遊在觀光產值方面,嘉義縣、雲林縣則進入全國成長前五名之中,分析六都觀光產值主要產業成長率,新北市去年同期相比成長38.6%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桃園市成長36.0%,而嘉義縣、雲林縣在中南部成長最明顯,分別成長31.1%、27.5%。顯示透過有效的觀光策略規劃,可對於地方觀光產業成長扮演關鍵性角色。

據報導指出,雲林縣透過觀光策略的規劃讓當地觀光產值保持上升趨勢,零售業佔比69.4%,如2023年11-12月共創造24.5億觀光產值,該期間舉辦的 「The MEGA Yunline 雲林厚工學」為地方帶來消費契機。嘉義縣境內有三個國家風景區和故宮博物院南部分院等國家級景點,六都的基本條件和觀光資源相較於雲林縣更是天壤之別,雲林縣能有如此觀光成果實為難能可貴,更難得的是草嶺石壁療育基地,於今(2024)年獲得聯合國永續發展夥伴「世界竹組織」,授證全球第一個以城市為名永續為主題的「世界竹地標」 殊榮!主要還是在雲林縣政府團隊努力下所營造的佳績。

 雲林縣長張麗善肯定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在觀光行銷策略上的卓越表現,並提到雲林縣觀光資源不如其他縣市,但這幾年在文化觀光處與縣府相關局處的共同努力之下,成績有目共睹,用最少資源與最短時間,成功翻轉雲林成為觀光大縣,並且於國際上大放異彩,與國際接軌,不斷提升雲林的能見度與知名度。自2020年以來,雲林縣觀光人次逆勢成長首度突破千萬,躍居六都外第一,成為國旅黑馬,透過有效觀光策略,觀光量能不斷提升,2023年觀光人次更是達到1973萬人次,尤其去(2023)年11-12月為期16天的「The MEGA Yunlin雲林厚工學」,由策展人陳璧君處長帶領文化觀光處同仁,群策群力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參觀人次突破百萬,大獲民眾肯定之外,更一連拿下14座國際與國內大獎;然而文化觀光量能成長幅度亦展現驚人實力,由縣府主辦的各項活動,如北港光影藝術節、虎尾燈會、雲西海洋音樂季、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雲林國際偶戲節等,接連獲得國際大獎,迄今已獲48座國際大獎,其中更包含國際四大設計獎,顯見縣府推廣文化觀光成果豐碩!

於2023年11-12月舉辦的「The MEGA Yunlin 雲林厚工學」,「厚工」(Mega)就是取自台語諧音,透過有趣的活動名稱,再加上新穎的策展手法,是2023地表最強的策展活動。歷經一整年的籌備與規劃,在16天的展期佳評不斷,集結雲林縣各路高手,23位職人以及超過20位藝師,共同展現五大學說,攜手擘劃9大倉庫特色展覽;活動期間更安排8大衛星展區、30組表演團隊、50堂分享體驗課程、上百攤精選市集、1000+娃娃、2000+美食,開展期間佳評不斷,參觀人潮絡繹不絕,展覽期間超過百萬參觀人次,是2023最強策展內容,深度感受雲林「厚工」(Mega)精神。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為提升雲西觀光量能,雲林縣政府向交通部觀光局提出「1621開台足跡--雲西文化觀光遊憩廊帶營造計畫」,將沉寂18年的北港糖廠重現風華,透過北港糖廠地景文化營造、糖鐵觀光綠廊空間營造等9大行動計畫,串接雲西文化觀光珍珠廊帶,全面提昇雲西觀光量能,帶動地方繁榮發展。活動期間受到許多民眾喜愛,不管是縣內、縣外的民眾,好評聲浪不斷,更有許多民眾回饋只來一次看不過癮,來兩次、三次的民眾更不在少數。

儘管剛風光結束「The MEGA Yunlin雲林厚工學」重大活動,文化觀光處同仁腳步並不停歇,為迎接暑假的到來,文化觀光處接連推出許多精彩活動,「雲西海洋音樂季」、「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藝術宅急便」連番接力上場,虎尾建國眷村也在暑假期間推出許多活動,包含「YCDC雲林創意設計中心」虎尾分館將於8月10日、11日舉辦YCDC文創市集活動,另外也有相關手作課程、免廢市集;8月中旬「虎尾中元文化祭」鬼怪踩街嘉年華、狂歡電音之夜等,週週活動不停歇,讓民眾在2024暑期瘋雲林,山海平原都精彩。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雲西觀光量能不斷提升,因此在7、8月暑假期間,推出雲西海洋系列活動,將於雲西地區麥寮、台西、四湖、口湖、北港、水林等鄉鎮陸續登場;首先由雲西海洋音樂季打頭陣,緊接著則由「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藝術宅急便」兩大活動接棒,透過多元的活動安排,讓大家感受到雲西這條珍珠廊帶最美麗的樣貌。首先於7月13日起,連續兩個周末在四湖三條崙海水浴場登場的雲西海洋音樂季,有適合親子暢遊的假日水樂園,演出藝人與卡司陣容堅強,包含實力唱將的「畢書盡(Bii)」、擁有超過百萬粉絲且單曲作品最高點擊率達到了驚人的2,836萬次的「李玉璽」、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得主「脆樂團」、金曲獎最佳新人

「持修」、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入圍常客「旺福樂團」以及橫掃全台各大音樂季的樂團「芒果醬」及「八青哥」等,都將火力全開帶來最精彩的表演,帶領大家high翻天,徹底感受夏日的熱情與狂歡。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指出,緊接著於7月27日(六)、7月28日(日),將由榮獲5座國際設計大獎的「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登場,「流動藝術饗宴」是文化觀光處於疫情期間策劃出的雲林活動品牌,將表演藝術與古蹟歷建、自然環境景點融合一體的沉浸式演出型態,成功打破劇場舞台的框架,讓表演型態呈現更加多元樣貌,推出之後獲得民眾高度迴響,而「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是其中最令人驚豔的活動安排,也因此榮獲德國Reddot Design Award、日本Good design Award、美國IAA MUSE CREATIVE AWARDS、義大利A’Design Awards、荷蘭Indigo Design Award等5座國際設計大獎,是今夏最不容錯過的精彩活動。

 成龍濕地是雲林縣重要觀光景點,最美麗的時刻正是夕陽即將落下,落日餘暉的光芒與濕地水面相互倒映出的景色,「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包含許多生態、人生故事與藝術創作,嚴然已成為雲林環境劇場的焦點之一。「2024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將安排專屬環境劇場《雲水之際》,透過夕陽餘暉與優柔舞藝,結合環境與藝術,展現雲西動人時刻;現場另安排YCDC文創市集,安排在地美食、文創手作、特色餐車以及街頭藝人演出,推廣雲林文化創意產業,提高業者品牌能見度。今年更於7月27日晚上安排微醺餐桌,成龍溼地,因地理環境的關係,物產豐饒,食材新鮮美味;在夕陽西下的成龍社區,吹拂著微風,享用著當地食材,並透過精緻擺盤與氛圍創造,讓「食」不僅品嚐到食材美味,也讓「食」成為一種藝術品。

 此外,為將文化藝術帶給更多的觀眾體會,7-9月之間「藝術宅急便」亦將安排近10場的表演活動,分別於7月21日台西安西府、7月27日、28日口湖成龍濕地、8月4日元長熬峰宮、8月17日四湖參天宮、8月24日北港1911好庫文化產業園區、8月29日褒忠順天宮、8月30日水林通天府、9月8日麥寮拱範宮第二停車場及9月14日崙背圖書館停車場等地。「藝術宅急便」計畫將文化藝術帶進鄰里,提升偏鄉的藝文資 源與生活藝術品味,將文化藝術全方位推展,讓表演藝術能夠接觸到更多民眾。活動主題定名為雲林迴饗曲,表演藝術團體在各區巡演中,產生的迴響悠揚的音符柔和的旋律,醞染整個雲林的各個鄉鎮鄰里。

 

來到雲林遊玩,更不能錯過「2024與神同行遊雲林抽百萬名車」活動,活動推出後廣獲迴響,為反饋熱烈響應與支持活動的民眾,活動將再延長加碼,配合縣府推出系列暑期活動,只要民眾在7、8月在雲林縣境內消費購物滿100元之發票均可登錄,累計登錄金額每達500元即有一組抽獎序號,消費金額越多抽中百萬名車特斯拉機會就越大,9月將加碼抽高級獎項。適逢國慶煙火首度在雲林舉行及國際偶戲節,9月、10月來雲林住宿、消費購物發票,將在11月抽超驚喜神秘大獎,歡迎全國民眾暑期暢遊雲林,光輝十月來雲林看煙火抽大獎。

 欲隨時掌握最新系列活動資訊,請鎖定「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慢遊雲林」,也歡迎大家踴躍下載慢遊雲林APP,更多雲林的食宿遊購行一點全都有。

    雲林縣健保補助新制7月上路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健保補助新制7月上路
    百歲人瑞及65歲以上身心障礙中度以上原則全額補助 65歲以上輕度補助50%

    • 「雲林縣政府辦理百歲人瑞、六十五歲以上中度及輕度身心障礙者全民健康保險自付保險費補助計畫」自113年7月1日正式上路。雲林縣政府鑒於老年人口醫療照護需求增加,老人健保費補助可以保障長者獲得更完整的醫療照顧,雖然財政不寬裕,但對於身心障礙者之經濟及醫療需求不能視而不見,在縣長張麗善的指示下,秉持一貫的「健保平等,福利平權」 理念作為施政方針,在財政調度允許之下,對於高醫療需求及高經濟壓力的65歲以上身心障礙長者給予補助其健保費用。

     縣府社會處說明,現行老人健保自付額部份的補助各縣市並不一致,全國70歲以上中低收入老人健保費由衛生福利部全額補助,雲林縣65歲至69歲中低收入老人健保費則自行編列經費補助;而財源豐沛之六都,針對65歲以上老人已全面補助,雖有排富條件,但對於絕大多數的一般戶老人仍可獲得相關補助,使其有較完整的照顧;其餘非六都的縣市礙於財政困難,無法像六都全面補助65歲以上老人健保費,也因為這種縣市財政落差衍生健康照護上的不平等待遇,造成長輩心理上感受強烈的相對剝奪感與不平,尤其,對多數例如像雲林縣這樣的農業縣市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醫療資源較少,不僅民眾就醫成本遠比六都高出許多,雙北老人看病交通支出,來回可能只需20元不到,但雲林的老人可能要花到上千元,一趟就是50倍,另外所享有的醫病比、醫療資源與品質,更遠不如全面補助老人健保費的六都。因此我們主張健康權是基本人權之一,不應該因各縣市經濟或社會狀況而有嚴重的落差。

     依據衛生福利部社家署對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顯示,雲林縣所在的台灣中部地區身心障礙者有3分之2(66.34%)每月生活開支在2萬元以內,並有約8成(79.37%)每月均有醫藥費支出,並有超過4成(40.40%)身心障礙者感受到入不敷出,顯見身心障礙者多為經濟弱勢,且對於醫療資源有高度需求及經濟壓力。而在6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則全國平均更高達8成6(86.13%)有醫療需求,而每月平均支出在2305元,從調查數據我們也看到本縣40.45%身心障礙者表示入不敷出,顯見在物價通膨時代原本高照顧以及高就醫需求的身心障礙者經狀況是更為困難,其中6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更為弱勢中的弱勢,若因無力繳交自負額而造成健保欠費問題雖不至於像過去無法看病,卻有可能要面臨滯納金以及欠費過久行政執行追繳之壓力,急需要協助。

     本縣雖然財政不寬裕,但對於身心障礙者之經濟及醫療需求不能視而不見,更應秉持一貫的「健保平等,福利平權」 理念作為施政方針,在財政調度允許之下,對於高醫療需求及高經濟壓力的65歲以上身心障礙長者全額補助其健保費用,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社會處長林文志指出,依據現行「身心障礙者參加社會保險保險費補助辦法」重度、極重度身心障礙者,健保費自付保費由中央全額補助100%。中度身心障礙者自付保費由中央補助50%,由身障者自付50%。輕度身心障礙者自付保費由本府補助25%,由身心障礙者自付75%。目前雲林縣政府財政狀況,尚無法全面負擔65歲以上長者全額健保費,但對65歲以上之身心障礙者及百歲人瑞之協助有急切必要,是以第一階段,將由本府追加補助65歲以上輕度及中度身心障礙者、百歲人瑞自付保費,其中百歲人瑞及65歲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全額補助,輕度身心障礙者則由25%追加補助至50%,由於重度及極重度健保費身心障礙者已由中央全額補助、中度補助50%,因此等於設籍雲林縣百歲人瑞、65歲以上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全民健保費自付額在本計畫實施後皆已原則全額補助(每月826元以內)。

     林文志處長說,本計畫為配合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每半年一次的作業期程,將於113年7月開始生效;另外依據目前設籍「65歲以上輕度身心障礙者自付款補助由25%追加至50%」,計有11,077人、「65歲以上中度身心障礙者自付額補助追加50%至100%」,7,744人,百歲人瑞135人,總計本次新增補助18,956人,於113年7月起免自付健保費,鄉親免奔波、免申請,所有符合資格者,由雲林縣政府造冊提供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逕行補助,為最貼心的健保政策。

     

    雲林就業博覽會集結優質企業2000個好職缺 求職媒合強強滾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就業博覽會集結優質企業2000個好職缺 求職媒合強強滾

    • 雲林縣2024就業博覽會29日於縣立體育館熱鬧登場,74家廠商提供逾2000個工作機會,現場湧入眾多求職者尋找好工作;副縣長謝淑亞表示,今年現場徵才廠商八成以上都是在地優良廠商,最高年薪逾百萬元,讓雲林好人才在家鄉就能找到好工作,發展職涯又能陪伴家人,祝福大家都能找到理想好工作。
    謝淑亞副縣長指出,今年就覽會共有 74家國內優質企業、跨國集團提供超過2000個職缺,職業類別包括綠能、AI科技業,與客運業、傳統產業、食品加工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等,不管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想要轉換職場求職者,或是找尋職涯第二春的中高齡民眾,都有專門與專業的諮詢與媒合服務,今天就業媒合率逾5成,企業廠商找到好人才,求職者找到理想工作,創造雙贏。
    今天也表揚順風小吃店、社團法人雲林縣輔助科技服務協會、雲林縣警察局等3家超額進用身障者績優單位,及協助身障朋友的庇護工場。副縣長謝淑亞說,縣府全力打造平權、多元職場環境,積極鼓勵廠商進用身障者,依障礙類別調整並改善工作方法,及給予員工職場心理健康管理等,多項友善機制及就業促進措施,提供身心障礙者更友善工作環境,穩定就業,也謝謝縣內進用身心障礙者342家廠商。
    會場除一般徵才區外,同時規劃身障朋友提供個別化職業重建服務,由專人介紹身障職業重建、職業輔導評量、職務再設計、庇護工場、支持性就業、創業輔導、機車考照及職業訓練等就業促進工具,強化身障者就業力,響應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3(健康與福祉)、SDG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等在地就業環境目標。

     另現場有居家水電、西餐輕食、地方小吃、中餐糕點等創業班,還有飲料調製、芳療SPA、行動剪髮、烘焙製作等不同類別職訓體驗課程,讓民眾體會不同行業所需具備的職業技能,想跨足不同行業民眾有機會體驗其他職類,參加職訓課程民眾,每年就業率達7成,證照考試錄取率平均達9成。

    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鼓勵失業者可以多多嘗試不同職業,感謝企業熱烈參與就業博覽會,提供本縣失業者和想要轉職求職者更多就業機會,企業可利用此機會選任本縣優質人才。
     

    雲林縣府、雲萱基金會攜手宣傳家庭暴力防治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府、雲萱基金會攜手宣傳家庭暴力防治 副縣長謝淑亞:攜手反暴力‧暴力零容忍

    • 雲林縣政府29日與雲萱基金會運用雲林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經費,於古坑鄉綠色隧道共同舉辦「攜手反暴力‧暴力零容忍~家庭美滿ING‧攜手反暴不NG」家庭暴力防治宣導月活動,副縣長謝淑亞呼籲民眾能一點「雞婆心」,參與防治宣導活動,共同宣導防暴、止暴、無暴的觀念,實踐「攜手反暴力‧暴力零容忍」理念。
    副縣長謝淑亞指出,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家庭成員、親密關係伴侶、未成年子女,提供了相當周全的法律保障,雲林縣結合警政、衛政、社政、司法、教育、社區等相關網絡資源,共同建構社會安全網,並積極推廣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提醒民眾辨識家暴行為、因應技巧,且能善用求助管道。

     謝淑亞副縣長表示,家庭、社會結構改變,社區人際關係已不若過去緊密,而家暴並不只是家務事,是整個社會的事情,請民眾多點警覺與雞婆心,及時發現家暴問題,讓社會安全網能夠提供專業協助和服務。

     雲萱基金會今年的家庭暴力防治活動以親子共樂為主題,活動中除了宣導家庭暴力防治知識外,亦宣導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期待透過親子競賽運動,增進親子互動關係,從中讓民眾知道良好的互動方式才是改善家庭問題的解藥。

    另本府委託社團法人雲林縣婦女保護會辦理「社區防暴宣講師」培訓及管理,號召社區、團體、基層組織之幹部等有志人才加入防暴宣導行列,今天頒發「社區防暴宣講師」證書,表揚今年完成培訓的3位來自虎尾鎮的洪郁雯幼兒園老師、洪韵綺社區輔導員及斗南鎮石龜社區發展協會的蔡栩鳳理事長。

     縣府社會處指出,本縣目前共有41位「社區防暴宣講師」及6位衛生福利部認證之「社區防暴宣講師」,期待透過深入社區協助推廣在地特色的家暴防治社區初級預防宣導方案,藉由社區居民的集體意識培養,凝聚社區力量形成社區安全防護網絡。

     雲萱基金會董事長黃凱稜表示,本次活動主要宣導家庭要有良善的互動關係,在家暴的環境當中,常常會因為害怕、恐懼、憤怒等情緒而影響到家庭成員間的互動關係,在面臨家庭問題時,有些人常認為使用暴力就能解決問題,但反倒更破壞了家庭關係,故本次活動亦向民眾宣導,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其實有更多好的方法可以運用,暴力並不能改善家庭問題,社會安全網不僅只有防暴的功能,更具有教育和協助家庭互動的能力,透過家庭和網絡成員的努力和討論,共同改善家庭關係。

     社會處指出,衛生福利部今年公布「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實地督導」的績優縣市,雲林縣被評選為全國最佳網絡團隊之一,可見縣府與相關網絡單位合作無間,共同為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奉獻心力,今日活動由縣府與雲萱基金會共同辦理,藉由親子共樂活動,讓民眾了解家庭互動關係的重要性,共同達成和諧家庭,無暴家園的理念。

     

    雲林斗六糖廠竹創基地景觀營造計畫開工 串連竹創生觀光軸帶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斗六糖廠竹創基地景觀營造計畫開工 縣長張麗善:打開斗六糖廠,串連竹創生觀光軸帶

    雲林縣長張麗善28日主持斗六市「斗六糖廠竹創基地景觀營造計畫」動土典禮。張麗善縣長表示,斗六糖廠竹創基地景為縣繼打造草嶺石壁竹創森園區後,接續規劃兼具糖業文化及竹創藝術之「竹創基地」,發展竹產業運用及竹工藝創作。

    張麗善縣長指出,斗六糖廠閒置35年,糖廠活化是許多縣民、斗六市民期待,縣府城鄉發展處將糖廠約4公頃規劃竹創基地,修復糖廠倉庫做為解說竹生態、竹產業發展場域,同時提供竹創生的基地,未來民眾可以到斗六糖廠竹創基地了解竹業與生態,再到草嶺石壁精準療癒基地,體驗516公頃孟宗竹林,形成完整觀光軸帶。

     張麗善縣長表示,斗六糖廠竹創基地今天動工,預計明年4月就可完工營運,民眾除了解竹工藝、竹產業知識,同時會有與糖廠地景融合的竹裝置藝術,成為斗六的後花園,歡迎民眾感受雲林縣蛻變為觀光大縣。

     斗六市長林聖爵感謝縣長張麗善,及她率領的縣府團隊,讓斗六地區民眾共同回憶,閒置35年糖廠重新活化,他相信糖廠開發後,絕對是斗六最漂亮的一個景點。

    縣府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表示,延續石壁竹創森建設成果,縣府啟動斗六糖廠改造計畫,透過綠美化代管方式,已向台糖公司取得園區將近4公頃土地之使用同意,並規劃整建園區綠地及既有建築,導入竹構創作藝術,配合未來招商引入竹創產業,打造成「竹創基地」。

     林長造處長指出,斗六糖廠經縣府登錄為文化景觀,區內大致仍維持日治時期的空間配置紋理,整體空間具有產業文化景觀之高度文化與歷史價值,「斗六糖廠竹創基地景觀營造計畫」整體目標於環璄呈現製糖工業遺構與自然演替生態、城市森林地景之美,同時成為進入斗六市區幹道上的綠色門戶,進而連結地方聚落生活空間,營造具時空延續性及集體生活記憶且永續循環的人文生態共存環境。

     竹創藝術設置案以藝術手法呈現,創造出竹創基地中的亮點地標,包括:竹創基地解說指標系統、糖廠意象裝置、八角亭仿作、紅磚牆遺構花園、竹馬體驗場之竹苑及土堤式溜滑梯、糖倉西側入口雨庇及牆面立體綠化、竹工藝館室內裝修及庭園景觀、竹裝置咕咕啾啾及竹鞦韆、竹工藝館展示設計製作暨體驗活動等,以藝術形式植入斗六糖廠的歷史空間涵構和自然基盤中,營造具時空延續性及集體生活記憶的人文生態共存環境。

     


      雲林縣市區公車免費乘車優化轉型 推出贈送雲林幣1990點早鳥優惠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市區公車免費乘車優化轉型 推出贈送雲林幣1990點早鳥優惠

      • 為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減少汽機車造成之空氣污染物排放,進而改善市區空氣品質,雲林縣自107年6月起推行「市區公車免費乘車」之措施,民眾只要持電子票證搭乘本縣市區客運路線,全線皆免費搭乘;該政策上路後已服務超過187萬名旅客,也大幅提升本縣市區公車之運量,成功培養縣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之習慣。

       「市區公車免費乘車」計畫實施多年已累積相當的運量及民眾使用習慣,縣府乘勝追擊,自112年12月26日起配合交通部推動「行政院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措施,發行專屬雲林縣的公共運輸定期票計畫,以199元、399元兩種定期方案,民眾每月最少只需花費199元,即可在30天內無限次搭乘本縣四大公共運輸運具,包括臺鐵、公路客運、市區客運與公共自行車,為全台最便宜的公共運輸定期票。

       現為近一步提供優質公共運輸整合服務,讓雲林縣公共運輸服務效益最大化,自113年7月1日起將「市區公車免費乘車」優化轉型至「雲林TPASS定期票」方案內,民眾只要購買「雲林TPASS定期票」任一方案,皆可無縫享有市區公車搭乘優惠;而在轉型初期,為回饋民眾對於本縣「市區公車免費乘車」、「雲林TPASS定期票」之支持,推出贈送「雲林幣1,990點」之早鳥優惠,於11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內透過三合一自助售票機購買本縣TPASS定期票任一方案,每月前350名將贈送「雲林幣1,990點」,等同現金199元,大大節省通勤族之荷包。

       本次回饋活動方式為民眾於三合一自助售票機購買本縣TPASS定期票任一方案,購票完成後售票機即會產出QR-code兌換券,後續於手機登入雲林幣APP並掃描QR-code,即可獲得「雲林幣1,990點」;另外雲林定期票399方案於113年5月24日上線,亦加碼推出購買定期票抽獎活動,民眾於113年10月31日前購買雲林縣公共運輸定期票,並於自助售票機登錄成功,就有機會抽中限量「雲林特色票卡」;購買199方案報名成功,可抽限量「雲林幣199元」;購買199/399方案累計3次以上(含3次),則有機會抽中限量「雲林幣399元」。

       雲林縣公共運輸定期票199及399方案皆已上線,民眾可到雲林縣政府及縣內各鄉鎮市公所、高鐵雲林站旅服中心、臺鐵斗六站、斗南站與林內站、臺西客運北港站與虎尾總公司、嘉義客運北港站、日統客運斗六站及西螺轉運站,共27個售票點購買,即可直接搭乘使用;雲林定期票紀念卡則可在四大超商、博客來、蝦皮購買。更多定期票及抽獎訊息請上雲林公共運輸定期票網站:http://yunlin.tpass.tw 查詢。

      雲林TPASS-雲林幣雲TPASS-雲林幣

      雲林縣長張麗善推動智慧繁星雲林新醫療計畫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推動智慧繁星雲林新醫療計畫  崙背等7鄉鎮專科遠距會診啟動

      雲林縣已達超高齡縣市,因人口老化及都會區磁吸作用等因素影響,縣內 20鄉(鎮、市)中高達 13 個鄉為健保署公告西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為改善偏鄉醫療資源不足、不均及專科缺乏的問題,今(6/27)日上午於衛生局舉辦「智慧繁星雲林新醫(E)療,建構偏僻地區專科遠距會診」啟動記者會,優先於崙背、四湖、水林、林內、古坑、臺西及口湖鄉等 7 偏僻地區衛生所辦理眼科、皮膚科遠距醫療照護服務,續寫智慧雲林醫療新篇章。

      張麗善縣長表示,本縣高達 13 個鄉被健保署列為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偏鄉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且不均,且本縣因「非山非市」的特性,無法適用改善山地離島地區醫療資源之相關計畫,為減少獨居長者因交通不便等因素延遲就醫,增進鄉親在地就醫可近性,縣府自籌編列遠距醫療預算,推動智慧繁星雲林新醫療計畫,先於崙背、四湖、水林、林內、古坑、臺西及口湖鄉 7鄉鎮辦理眼科、皮膚科遠距看診服務。

       張縣長說,特別感謝臺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等 3 家縣外醫學中心分別支援眼科及皮膚科專科會診,並且針對臺西、口湖等無醫師執業之偏僻地區衛生所,感謝醫師公會丁榮哲理事長協助媒合在地及鄰近之永吉診所黃雅平醫師、新暘明診所郭帝佑醫師協助與合作醫院進行專科遠距會診,提供鄉親更多元及較高品質的醫療照護服務。

      張縣長並指出,在地衛生所與縣內醫院及縣外醫學中心合作執行相關專科遠距醫療服務,輔助偏僻地區眼科、皮膚科專科遠距醫療服務,眼科遠距會診服務提供包括臺中榮總、中國附醫、若瑟醫院、雲基醫院、中國北港附醫、雲林長庚醫院 6 家醫院;皮膚科遠距會診服務提供包括臺中榮總、彰基醫院、臺大雲林分院及雲林長庚醫院等 4 家醫院,此外,成大斗六分院亦提供衛生所兒科會診服務,各偏僻地區衛生所遠距會診服務時段及合作醫院,鄉親可洽詢本方案衛生所並先行約診,請鄉親多多利用。

       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表示,雲林縣有不少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對於民眾的醫療服務,本院也會戮力往前;智慧醫院應用資通科技提升醫療品質,最大的優勢即是幫病人省時,更帶來安全感,本院樂於也榮幸參與此次計畫,透過遠距醫療科技協助雲林偏僻地區衛生所眼科、皮膚科會診,實現偏鄉在地就醫治療與可近性照護。

        臺大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表示,本院自 106 年起推動急救責任醫院院際間遠距會診服務,COVID-19 期間亦配合縣府辦理急診兒科遠距六星共照服務,以強化鄉親緊急醫療照護品質,本次很高興能與各合作醫院藉由區域聯防將專科遠距會診延伸至社區基層衛生所,增加本縣偏僻地區專科可近性,也感謝參與的中部各醫療機構,共同再度打造此醫療的創舉。

      衛生局曾春美局長強調,本縣四湖、口湖及臺西等沿海偏僻地區糖尿病人眼底鏡檢查率偏低,此次結合遠距眼科照會,本局同步引進視網膜輔助診斷 AI 系統,搭配眼底鏡檢查協助衛生所醫師診斷,以提升糖尿病人視網膜追蹤照護,對於視網膜異常個案,可優先透過衛生所遠距會診服務,必要時轉診至醫院眼科治療後,再回歸社區繼續照護,藉由雙向轉診及共照服務,減少偏鄉民眾就醫奔波,實現分級醫療目標。

       曾局長強調,衛生局也將持續輔導 13 個偏僻地區衛生所藉由公共衛生服務發掘在地有需求的鄉親,協助就近轉診至辦理眼科或皮膚科會診之衛生所接受專科醫療服務,使偏鄉醫療不再受限於交通阻礙,讓雲林鄉親就醫公平性再升級。

       


        雲林麥寮電廠燃煤機組延役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麥寮電廠燃煤機組延役 雲縣府不解為何中央說不缺電,又要花錢買煤電?

        • 環保團體今(27)日於雲林縣政府前表達關切麥寮電廠是否延役,雲林縣政府再三重申持續推動麥寮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政策,亦呼籲中央應務實面對空氣物污染問題,既無缺電問題,為何還要麥寮電廠燃煤機組延役,請中央應向國民及地方政府說明清楚。

         雲林縣環保局表示於本月20日已發布新聞稿表明立場,秉持空氣品質改善、淨零減碳及能源轉型,逐步汰除燃煤電廠並邁向無煤城市,是雲林縣民殷切的期盼。針對麥寮電廠三部機組與台電公司合約分別在113年5月31日、113年9月8日及114年9月22日屆期,此契約屬商業行為。依據空污法及環境部解釋函麥寮汽電公司無違反空污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至第3款(一、原許可證有效期間內,違反本法規定情節重大經處分確定;二、固定污染源設置操作未達五年;三、固定污染源位於總量管制區。)情形下,經核准展延之許可證其有效期間應為3年以上5年以下,因此縣政府沒有以商業行為結束而不同意核發許可證的權限。換句話說,即使台電不再與麥寮電廠續約購電,只要符合法定條件,麥寮電廠仍可持續運作。麥寮電廠許可證依法提出展延申請,環境部也出具函釋說明電廠無重大違規情況下,就能取得3年以上5年以下的展延核可。

         縣長張麗善表示為改善雲林縣空氣品質,同步推動多項空污改善措施,包括工業鍋爐改善計畫、導入智慧電動機車共享系統、濁水溪流域揚塵改善及生態復育行動,以及推動老舊機車汰換等。這些措施自上任以來,空氣品質顯著改善,SO2、PM10、NO2及PM2.5由107年至112年分別改善46%、29%、32%及28%。另針對電廠污染管制,縣府也持續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在縣府努力下,麥寮電廠及天然氣接收站在111年12月14日通過環評大會審查,積極要求加速天然氣接收站及發電廠的興建,減少空污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縣長張麗善再次表示,既已無缺電之情形,麥寮電廠就沒有延役的必要,她不解為什麼沒有缺電還要花錢買電、製造空氣污染?浪費納稅人的錢。中央政府應該要出來說明能源政策,而非一句沒有缺電,又私下與麥寮電廠研議續約。張麗善縣長最後也呼籲,現在電力規劃情形、未來麥寮天然氣發電廠是否納入全國能源規劃,也請中央儘速完成規劃,儘速跟地方政府討論,共同完成能源轉型政策。

          雲林縣公共自行車新增租賃站點 5鄉鎮共141站提供民眾便利服務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公共自行車新增租賃站點 5鄉鎮共141站提供民眾便利服務

          • 為逐步實現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打造零碳排放運輸環境,雲林縣政府繼113年農曆年前擴張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外,今(26)日再由副縣長謝淑亞宣布在斗六市、虎尾鎮、西螺鎮、斗南鎮及古坑鄉新增80個租賃站點,總計全縣共有141站租賃站點、1000輛公共自行車,歡迎民眾多多使用。

          副縣長謝淑亞指出,公共自行車是綠色城市的指標,不僅節能減碳,還能解決交通擁擠的問題;雲林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自112年8月3日於斗六市啟用後反應熱烈,車輛週轉率截至113年5月止自2.4次(日/車)提升至3.6次(日/車),斗六火車站前站每月租借次數甚至突破6,300次以上;縣政府為因應民眾對公共自行車強烈的使用需求,除了在113年農曆年前增設斗六市、虎尾鎮總計61站營運據點外,本次再次啟用64站,此外也考量與彰化縣及鄰近鄉鎮串接之需求,加碼於西螺鎮及斗南鎮個別試辦8處、7處,並考量斗六市連接本縣重點觀光景點古坑綠色隧道之需求,於該處增設1處租賃站點。

           謝淑亞副縣長表示,今日新增80站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後,總計全縣共有141站點、1000輛智慧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提供民眾使用,不僅可滿足縣民通勤、通學的需求,更期待透過逐漸擴增站點,打通雲林交通任督二脈,讓到雲林旅遊的民眾可以騎著MOOVO公共自行車,到處趴趴走、享受美食,放慢步調欣賞雲林的美景。

          交通工務局長汪令堯表示,本次投放之自行車車輛為今(2024)年全新引進之智慧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車款,電動輔助車電池容量加大40%,滿電騎乘里程提升至70公里,並升級讀卡機LED顯示燈號、加大車籃大小增加裝載容量,且為降低車輛倒車風險,駐車車駐由側柱改為中柱,以穩固車身。而為維持站點建置、調整便利性,保留採用智慧電子樁無柱車樁及電子圍籬區域還車系統,並提供多元支付方式,讓民眾更方便借還車 ,期望藉由便利設施之引進培養民眾對於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習慣,改善市區空氣品質、吸引觀光人潮。

           汪令堯局長指出,本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站設置主要以各類型交通節點(火車站、高鐵站、停車場等)、休閒及觀光遊憩場域(體育場館、公園、文化中心等)、住宅及商業區、各級公務單位及各級學校等為評估設置站點,提供鄉親通勤、通學及遊憩使用;設置站位採實體樁與智慧樁搭配站點建置,即使無柱車樁也可以使用電子圍籬區域借還車,有效解決車柱不足問題;智慧自行車騎乘費用每半小時10元,電動輔助自行車則每半小時20元,未滿30分鐘以30分鐘計算。

           為鼓勵民眾使用公共自行車,營運期間本府亦比照其他縣市採用專案補助騎乘,以本縣為服務範圍,民眾只要騎乘本縣公共自行車前30分鐘,具有完整起站及迄站之租借紀錄皆享租借騎乘補貼前30分鐘10元,因此在雲林縣騎乘智慧自行車,只要符合資格,即享前30分鐘免費使用、電動輔助自行車前30分鐘僅需自付10元,如民眾另持本縣TPASS公共運輸定期票,更享不限車種前30分鐘免費騎乘,划算又便利。

          交通工務局補充,民眾欲租借車輛時,可透過手機下載「 MOOVO 」官方AP 進行註冊,並可使用AP 查詢資訊,如站點位置、站點剩餘車輛,讓民眾掌握最新即時資訊,此外電子票證(包括悠遊卡及一卡通、 iCash)1人最多可註冊5張,另外也支援手機綁定信用卡掃碼借車,讓民眾在實際操作上更加方便。 今日啟用之試辦站點,縣府團隊會持續用在後台檢視使用數據,依據民眾的使用情況做調整,讓未來設站更精準,更多的鄉親能夠受惠於公共自行車租賃,同時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本案為即時服務公共自行車使用者,於斗六車站前站設有服務中心及簡易維修站,服務時間為週四至週一(週二及週三休息),每日10:00-18:00,如有相關問題亦可撥打免付 費電話0809-099002或手機撥打05-5973322洽詢運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雲林青創大使詹子晴來了 7月20日創業晴報講座即日起開放報名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青創大使詹子晴來了 7月20日創業晴報講座即日起開放報名

          • 為精進雲林青年創業發展及為雲林創業環境增添新意,雲林縣政府特別邀請創業女王詹子晴(ㄚ頭)小姐擔任雲林創業大使,並訂於113年7月20日(六)在雲林縣政府大禮堂辦理「青年創業名人講座—『創業晴報 當自己的老闆』」,與青年朋友們分享豐富的創業實戰經驗與創業心法,講座自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歡迎有興趣的青年朋友們踴躍報名參加。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雖長期以來是超高齡化縣市,面臨人口外移的挑戰,近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無論是推動傳統農業升級、觀光旅遊、生技、綠能等新興產業,在新產業趨勢推進與發展下,不僅為地方帶來新的增長點,也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舞台。張縣長說,一個宜居城市的發展,勢必須從教育、環境、交通、薪資結構等各方面著手,縣政府將持續推動各項政策,營造永續環境,促進青年扎根在地,相信只要有夢想、有勇氣、有行動,雲林將成為創業者實現夢想的熱土。

           雲林縣政府勞青處說,詹子晴(ㄚ頭)從大家熟知的黑澀會美眉斜槓投資創業,有理財頭腦的她副業越做越大,近幾年靠著投資、自創品牌、經營電商成功轉型為老闆,做出一年10億營業額,大家都可以看到她的創業成績相當亮眼,不過大家不能只看到丫頭成功亮麗的這一面,要知道創業這條路非常辛苦,有許多風險與辛酸不為外人所知的,相信丫頭在創業過程中一定也遇過很多挫折與困境,所以雲縣府除了邀請丫頭擔任雲林青創大使鼓勵青年朋友勇敢追求創業夢想以外,也邀請丫頭與大家分享她的創業心路,在遭遇挫敗的時候心態要怎麼調整與克服,希望藉由ㄚ頭的創業經驗傳授與教戰,讓青年朋友們充分認識「創業」這件事之後,能有勇氣運用自己的才華與創意,譜出精彩的創業篇章。

           勞青處補充,ㄚ頭創業晴報講座即日起開放報名,報名連結如下:https://www.surveycake.com/s/KavmD 。亦有更多雲林青年創業相關資訊,請關注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aborandYouth/),或致電(05)534-5080與撫錢51House雲林青年創業基地聯繫。

           

            雲林良品美味雜糧 獲選常備食品評選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良品美味雜糧 獲選常備食品評選

            •   雲林縣政府持續推廣並促進國產雜糧產業的多元化運用,今年輔導雲林良品業者參與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主辦的國產雜糧常備調理食品評選,經嚴格把關、遴選出10項產品結合「快速」、「方便」、「美味」、「健康」的常溫及冷凍調理食品。其中3項產品就來自雲林,分別是常溫類的臺旺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灣甘藷海苔脆片、冷凍類的弘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燒番薯植物雞塊和保證責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的氣炸了-地瓜可樂餅。

            臺旺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甘藷海苔脆片臺旺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甘藷海苔脆片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良品關注各類農產品、食品的評鑑、競賽,本次輔導多家業者報名國產雜糧常備調理食品評選,除了是對品牌業者與產品具有高度信心外,也希望能夠透過各類認證、評選,讓國人更了解雲林良品的產品。本次獲選的三項產品台灣甘藷海苔脆片、燒番薯植物雞塊、氣炸了-地瓜可樂餅,原料使用在地優質國產雜糧製作,不僅健康、美味,還很適合蔬食族群,讓選擇更多樣。

            弘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燒番薯植物雞塊弘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燒番薯植物雞塊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近年來極端氣候影響,讓國人的防患意識增加,即食或復熱即可食的產品,成為大眾日常的家庭常備首選,雲林良品除了有雜糧類的產品,還有蔬果、肉品、水產等多種產品選擇,可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民眾可以通過雲林良品的標章識別,或是至雲林良品電商平台選購!

            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氣炸了 地瓜可樂餅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氣炸了 地瓜可樂餅

            雲林良品電商平台: https://www.yunlingoods.com.tw/

              造福聽覺障礙者 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補助放寬至18歲以下及雙耳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造福聽覺障礙者 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補助放寬至18歲以下及雙耳

              • 依據「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之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人工電子耳配件-最低使用年限為2年,12 歲以下符合補助資格者得 1年申請補助 1 次,雲林縣政府因應聽覺障礙者權益,於113年訂定「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配件補助計畫」將人工電子耳配件12歲以下1年申請補助1次之規定,放寬至18歲,並得以申請雙耳之補助,造福身心障礙兒少權益。

              造福聽覺障礙者   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配件補助計畫放寬至18歲以下造福聽覺障礙者 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配件補助計畫放寬至18歲以下

              縣長張麗善表示,感謝雲林縣議會議員提案,縣府站在身心障礙者的權益著想,從善如流,於113年3月29日訂定函布「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配件補助計畫」,並主動函知潛在受益身心障礙者,人工電子耳配件對於18歲以下兒童及少年之更換頻率較高,為減輕裝置人工電子耳之聽覺障礙者之經濟負擔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12年7月1日起,放寬未滿18歲以下兒童植入「人工電子耳」之第二耳給付後,第二耳配件更換之需求,經本縣議會陳議員永修提案及本府考量放寬人工電子耳配件補助之需求確實能嘉惠本縣聽覺障礙者,爰將人工電子耳配件1年補助1次之年齡自12歲以下延長至18歲以下,並放寬補助人工電子耳雙耳配件補助,呼籲若家中有相關情形的民眾,可以洽雲林縣政府社會處辦理。

               社會處林文志處長表示,人工電子耳配件補助申請規定如下:

              一、補助對象:設籍本縣且依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之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相關規定,裝置人工電子耳之聽覺機能障礙者,其原裝置之人工電子耳配件損耗致無法繼續使用者。

              二、補助年限:最低使用年限為二年,十八歲以下最低使用年限為一年。

              三、單耳補助金額:低收入戶最高補助一萬元。中低收入戶最高補助七千五百元及一般戶最高補助五千元。

              四、補助項目:

              1.  人工電子耳配件:長線、短線、線圈、磁鐵、麥克風、耳勾、充電式電池、電池匣及其他必要配件。各項配件項目同時提出申請視為補助1項次。

              2.  本項得補助人工電子耳雙耳配件;依實際需求同時申請雙耳者,最高補助金額按前項補助金額2倍計算,並視為補助1項次。

              五、申請程序及應備文件:依本縣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流程辦理。

               詳情可洽本縣輔具中心詢問(05-5339620、05-6339620、05-7827620)


              112年度雲林縣地方型 SBIR 研發成果亮眼張麗善縣長:帶動中小企業研發浪潮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112年度雲林縣地方型 SBIR 研發成果亮眼  張麗善縣長:帶動中小企業研發浪潮 打造市場優勢

              •     雲林縣政府今(24)日上午於縣府一樓親民大廳舉辦「112年度雲林縣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 SBIR)成果發表會」,21家中小企業展現創新和創意,多款新穎的商品首度亮相,張麗善縣長: 縣府將持續優化計畫執行,帶動中小企業研發浪潮,打造市場優勢,更結合觀光產業及行銷平台,促進雲林繁榮。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辦理地方型 SBIR 計畫今(113)年已邁入第17屆,對於地方小型企業創新研發的輔導推廣不遺餘力,每年都有不少廠商獲得我們產官學團隊的指導與輔導,也都有非常好的成效,113年度地方型 SBIR 總補助經費就超過1000萬。今日辦理的112年度成果展,計有阿琴科技農業社等21家廠商畢業了,輔導成功並展現研發成果;區分成農業、文創、紡織及工業四大類,其中農業農產品加工類補助12家、文創類7家、工業4.0類1家以及紡織類1家,每個計畫成果都非常吸睛。

                張縣長說,我們希望透過SBIR的創新研發輔導,讓企業能夠更具產業競爭力,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賺取經濟利益。除此,縣府也輔導廠商參加比賽獲得肯定、申請雲林良品及相關國際認證及標章,今天也藉此活動頒獎鼓勵七家優秀廠商。我們不僅輔導產品創新,打造市場優勢,更透過中臺灣平台,結合觀光量能,推出美景美食及最佳伴手禮,讓大家來雲林可以暢遊雲林,更可以呷當季呷當地,享受雲林的美好。  

                建設處長李俊興表示,縣府辦理地方型SBIR,持續輔導在地中小企業進行創新研發工作,每年度廠商均提出許多具創意及新穎的優質研發計畫,透過專家學者甄選會議,選出具有創新性和市場性的計畫予以補助開發,開發期程以6個月為原則,這幾年來錄取率都不到5成, 競爭相當激烈,能脫穎而出的業者,都有相當的實力。今天的成果發表會,是112年錄取接受補助的廠商,經過這幾個月的努力研發,輔以專家學者的專業建議,才有最終的產品與大家見面。

               李俊興處長指出,今日112年度雲林縣地方型 SBIR 研發成果包括:農產加工類有業者利用咖啡作成面膜、開發養生銀鰻常溫包、台灣鯛明膠軟糖,還有甘藷皮作成的機能萃取液、甘藷皮麵條等;紡織類業者金鵬棉織有限公司研發毛巾教育體驗整合服務,寓教於樂,豐富毛巾產業的知識性與娛樂性;工業4.0製造生產業者創力美有限公司,為雲林中小企業量身訂作 ERP 進銷存系統,整合配銷、生產、人資、供應鍊等關鍵流程與資訊, 讓雲林傳統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業者的巧思創造了新的產業藍海,創新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領先業界同行,成為價格和價值的決定者。

                成果發表會中,除了頒發112年度結業證明,更頒給7家業者 SBIR 年度榮譽獎,老菸樓檸檬咖啡園「老菸樓檸檬咖啡」榮獲113年雲林良品、李記烏魚子「烏魚子乾拌麵」入選農業部112年農業旅遊伴手、詠統生技「黑蒜精」榮獲 SNQ 國家品質標章及2022農村好物標章、媽祖埔豆腐張「麻辣臭豆腐湯底包」榮獲2023台灣好食獎、玉山鑫有限公司「粉好糠及糙蝦 der」榮獲銀髮友善食品獎、品安實業行鯛魚調味料開發計畫榮登 SCI 國際期刊 FOOD、微醺農場更以小黃瓜碳匯計畫獲獎無數。

                 縣府將持續優化計畫執行,改善計畫行政流程,強化計畫執行效能,透過陪伴輔導,讓每一家錄取業者提升計畫撰寫能力及計畫執行能力,為申請中央型計畫厚植實力,並利用雲林良品等行銷通路,將研發成果推廣出去。歡迎想從事創新研發的中小企業加入雲林地方型 SBIR 的行列。

                

              中台灣8縣市攜手舉辦「童樂一夏」搶暑假觀光財 雲縣長張麗善:創造觀光效益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中台灣8縣市攜手舉辦「童樂一夏」搶暑假觀光財 雲縣長張麗善: 強強聯手創造觀光效益

              雲林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嘉義市中台灣8縣市7/1-9/30聯合推出「中台灣童樂一夏」跨縣市國旅活動,24日於劍湖山渡假大飯店舉行啟動記者會;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中台灣童樂一夏以「親子」為主軸,帶領23觀光旅遊業者跨縣市推出各項優惠措施,提供民眾國旅新體驗,暢遊一夏。

              張麗善縣長指出,這次活動透過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整合8縣市觀光旅遊業者共同參與,包括主題樂園、動物園、飯店、觀光工廠等精心策劃各項旅遊行程,更提出優惠「大禮包」,只要身分證開頭為B、I、J、K、L、M、N、O、P,或身分證戶籍地在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八縣市之民眾,即可享有專屬優惠,歡迎大家暑假期間一起暢遊中台灣。

               張麗善縣長表示,參加童樂一夏活動都是各縣市最熱門的景觀、綠色環保觀光飯店、觀光工廠等,都是親子共遊好去處,配合活動所推出的優惠更是誠意十足,共同帶給中台灣8縣市民眾專屬夏季優惠,同時透過中台灣區域合作,強強聯手共榮共好,提升中台灣觀光效益。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中台灣童樂一夏以親子為主軸,雲林縣有年年榮獲產官學界評鑑為特優等的遊樂區的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第一家銀級環保標章飯店的劍湖山渡假大飯店、與獲銅級環保育樂場所認證-鵝媽媽鵝童樂園、全台最大沉香景觀日式庭園-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共同合作推廣。

               另其他7縣市也依循主軸推出不僅有適合親子家庭出遊的遊樂園及動物園、吸取芬多精放鬆身心的好去處、好玩又能獲取知識的觀光工廠,還有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旅宿飯店等觀光旅遊業,期盼透過全台灣最大的力量-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給中台灣區域民眾更大的幸福,聯合行銷點亮中台灣,期望讓更多人知道中台灣好好玩。

               陳璧君處長另指出,除了中台灣童樂一夏,雲林縣自7月起集結雲西文化觀光廊帶系列活動,轉型「雲西海洋音樂季」,由7/13登場的「2024雲西海洋音樂季」領軍起跑,再由口湖鄉成龍溼地流動藝術饗宴及遍及雲西各鄉鎮藝術宅急便等接棒,不僅帶來熱血沸騰海洋音樂盛典,更將文化藝術帶進鄰里。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指出,中台灣童樂一夏將送出內含中台灣最夯23家觀光旅遊點官方好禮限量大禮包,民眾自今(24)天開始,到7月7日止,至中台灣區域8縣市各官方FB指定貼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獲得超級大禮包,更多活動資訊,請上各縣市官方網站、FB粉絲專頁。

               童樂一夏集合各縣市的觀光旅遊業者,包括台中市的東勢林場遊樂區、台灣味增釀造文化館、寶熊漁樂碼頭、阿聰師芋頭文化館,彰化縣的戶羽機關車園區、古生物奇幻樂園、澄悅酒店,南投縣的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泰雅渡假村、九九峰動物樂園,苗栗縣的西湖渡假村、尚順育樂世界、享沐時光莊園渡假酒店,新竹縣的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雲林縣的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劍湖山渡假大飯店、鵝媽媽 鵝童樂園、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嘉義市的耐斯王子大飯店、新悦花園酒店、月桃故事館,新竹市的新竹福華大飯店、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


                食在地、享當季 張麗善縣長出席2024「竹報平安 斗南龍筍利」 行銷推廣活動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食在地、享當季 張麗善縣長出席2024「竹報平安 斗南龍筍利」 行銷推廣雲林烏殼綠竹筍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23)日受邀出席斗南鎮公所在斗南鎮阿丹路舉辦「竹報平安、斗南龍筍利」竹筍節活動,與副縣長謝淑亞、斗南鎮長沈暉勛、藝人高群等人一同推廣邀請鄉親「食在地、享當季」品嘗全台產量第一烏殼綠竹筍,現場還有竹筍採收體驗、達人講解竹筍產業,邀大家一起來認識田野,享用竹筍美食。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臺灣的糧倉,也是最大蔬果、畜產中心,斗南盛產烏殼綠竹筍、馬鈴薯及絲瓜,其中烏殼綠竹筍更是全台第一,是台灣最早也最主要的烏殼綠竹筍產區,種植面積約 290 公頃,主要產地在新南、阿丹、石龜和石溪里, 產量佔全國四到五成。

                張麗善縣長指出,「食在地、享當季」一直以來都是縣府極力推廣的理念,鼓勵消費者選購在地、當季優質農產品,減少碳足跡並認同在地農產品。感謝斗南鎮公所沈暉勛鎮長及團隊用心行銷在地農特產品,配合烏殼綠竹筍產季選在竹筍園旁辦理活動,藉以吸引民眾認識在地產業,讓民眾能貼進竹筍園就近觀賞並膫解竹筍的栽種方式及農民用心的管理,感受到各種農作物的得來不易,更能珍惜我們各項雲林在地農特產品。

                斗南鎮長沈暉勛表示,斗南鎮從三、四十年前開始種植烏殼綠竹筍,是烏殼綠竹筍的原鄉,栽種面積將近300公頃,而綠竹筍近100公頃。竹筍在山上種類很多,在平地就屬烏殼綠竹比較適合栽種,口感介於竹筍和麻竹筍間。許多鄉親喜愛吃竹筍,卻不知道吃了什麼竹筍,這次在代表會黃藏諒副主席大力建議、張麗善縣長帶領縣府團隊支持及經費贊助下,讓公所可以順利舉辦竹筍節活動,盼藉由活動,打開斗南烏殼綠竹筍知名度,讓全國鄉親更加認識,達到提高農民收入、農特產品推廣目的。

                今2024「竹報平安 斗南龍筍利」竹筍節活動十分精采多元,除了規劃了竹筍園導覽巡禮外,還有多項親子DIY 體驗活動,讓孩童能從中欣賞田園風光而膫解及熱愛在地文化及產業。現場「好禮獎不完」摸彩活動,首獎為直立式洗衣機、以及其他各式禮品等;除此之外,為了讓民眾遊客更膫解竹筍而願意選購在地竹筍,今天現場也準備了超過 1,000 份的竹筍粥、竹筍湯及筍仔包料理,食材皆選用斗南在地竹筍製作,讓各位能品嚐斗南竹筍鮮甜脆口的新鮮風味。

                 張縣長強調,竹筍有非常豐富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幫助,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是很好的食材,幫助鄉親增加健康。對於斗南鎮公所這次舉辦竹筍節活動,縣政府絕對全力支持,誠摯邀請全國鄉親好朋友,在參加活動同時,也能多多選購在地農特產品,給予農民最直接的支持及鼓勵,讓在地農產品能夠永續蓬勃發展。

                 

                慢運動思維下的地方創生 張麗善縣長:歡迎大家來雲林慢活慢食慢遊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慢運動思維下的地方創生-國際論壇暨地球市集 張麗善縣長:歡迎大家來雲林慢活慢食慢遊

                • 雲林縣政府與南華大學合作今(23)日在古坑鄉綠色隧道公園旁的蜜蜂故事館,舉辦「2024慢運動思維下的地方創生」系列活動,縣長張麗善致詞時表示,今日活動主題是慢活慢食慢遊,雲林是農業大縣,有非常好的條件,歡迎大家多來雲林走走,吃當季、吃當地,期待透過活動促進各界交流合作,共同推動雲林的永續發展。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不僅是臺灣的糧倉,也是最大蔬果中心、畜產中心,雲林縣農業年產值在她剛上任時是769億元,經過5年的努力來到890億元;縣內家戶所得也從107年88萬元,提高到111年的104萬元,但仍遠遠不及全國平均140萬元。雲林縣內有49.7%人口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如果沒有跟科技結合,青年農民不想返鄉,所以縣府積極導入智慧科技,協助農民用手機灌溉及養殖,解決農業發展的困境,在今年的國際智慧城市論壇裡,獲選為全球TOP 7智慧城市,全台灣只有雲林入選。

                 張麗善縣長表示,今天活動主題是慢活慢食慢遊,她非常認同這個理念,雲林縣具備很好的條件,豐富的農漁畜產不僅可讓民眾吃當季、吃當地,古坑草嶺石壁竹創森園區,經臺大實驗林團隊長時間監測及人體試驗,負離子每立方公分含量超過18000個 ,是全台灣首座精準療癒基地,最近世界竹組織(WBO)更認證雲林縣為「世界竹地標」,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城市認證為竹地標的首例,相當適合民眾來慢遊。感謝南華大學團隊站出來為台灣盡一份心力,雲林縣也會好好發揮應該扮演的角色,推廣雲林優質的農產品,實質的符合慢食理念計畫。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慢城運動源自於義大利,南華大學團隊花了10多年時間,從南華大學所在的大林鎮開始,推廣慢城的理念跟行動,關心人與人之間、人跟環境之間如何健康永續生活,此次活動透過推動零廢棄物的「地球市集」和「慢食工作坊」及「國際論壇」,期盼將雲林打造成台灣發展永續健康城市典範,並透過分享讓臺灣更多的鄉鎮都能加入慢城推動行列。

                 農業處表示,縣府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今年4月與南華大學攜手合作,成立了雲林縣國際慢食社群,不僅可串連台灣慢城發展「慢旅遊」,更可以透過「工作坊」的慢食教育,將雲林在地的傳統食材及珍貴的料理記錄下來,且透過定期地點舉辦「地球市集」,推廣雲林優質的農產品,達到雲林永續農業、智慧農業、低碳農業發展目標。

                國際論壇暨地球市集活動除邀請嘉義及雲林地區實踐綠色永續慢遊的專家,以及泰國和台灣執行數位科技於文化傳統的教授群,共同發展對話來倡議發展循環經濟策略的行動。也特別邀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系助理教授暨前劍湖山王子飯店主廚梁毅宗老師、滷肉飯達人張世旻老師、以及登上國宴餐桌的老菜脯達人陳麒淵老師,為大家示範具有「優質、乾淨、公平」的在地料理,吸引不少民眾參與,一起手作慢食料理,共享雲林在地農產品。

                 


                  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22縣市食育推廣滿意度】雲林縣排行第一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22縣市食育推廣滿意度】雲林縣排行第一

                  • 食農教育法111年公告施行後,雲林縣隨即訂定「雲林縣食農教育推動會設置要點」,並於112年成立雲林縣食農教育推動會,至今已召開第3次會議,讓雲林縣的食農教育漸漸上軌道。日前食力傳媒【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成果出爐,其中「22縣市食育力推廣滿意度」係針對全台22縣市在地居民、營養師會員、國中小教師與家長會員發送網路問卷詢問對於該居住/執業縣市的食育推廣滿意度,雲林縣從2022年第10名、2023年的第4名躍升至第1名,可見雲林縣政府近兩年來輔導青農與學校合作、辦理食農教育及營養午餐媒合在地食材等相關推廣活動有所成效;其餘「農業與環境」、「教育與文化」及「食安與衛生」分項排名皆有進步。
                  縣長張麗善表示,食農教育法立法目的是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及農業文化,促進農漁村、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健全國家食農教育體系及人才培育;農業處112年為推廣食農教育入校園,於5所國民小學辦理推動食農教育示範計畫,成效甚為良好;其中,成功媒合斗六市保長國小與桂啡農場共同合作,入選113年度農業部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希望透過雲林縣食農教育推動會,能夠借重專家學者的專長與才識,協助督促與審視雲林縣食農教育推動情形,讓雲林可以成為台灣食農教育的示範城市。

                   農業處表示,去(112)年補助縣內5所國民小學辦理推動食農教育示範計畫,成效甚為良好,成功搭起學校與農民之間的橋樑,為持續輔導青農與學校合作,另於5月17日邀請雲林漁業青年聯誼會會長至口湖文光國小進行食漁教育,鼓勵學校與在地青農、產業合作共提食農計畫;今(113)年度除6所學校獲得農業部食農及食米教育計劃補助外,縣府亦持續補助7所學校辦理示範計畫,讓食農教育能更加深入校園;另於大埤鄉興安社區長青食堂食農教育示範計畫,安排在地青農與長輩來場飲食文化的課程,反應甚好。未來持續推廣到不同領域,以達到食農教育立法目的。


                   

                    雲林縣台17特色地標驛站「一起久久」揭牌 張麗善縣長邀你來1799拍照打卡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台17特色地標驛站「一起久久」揭牌  張麗善縣長邀你來1799拍照打卡

                    雲林縣政府與口湖下崙興安代天府共同推動之「台17特色地標驛站『一起久久』營造計畫」,已順利完工及驗收,今日(6/22)一早由縣長張麗善、副議長蔡咏鍀、代天府代理主委李毓文、口湖鄉長李龍飛等共同揭牌,並結合廟方舉辦市集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及鄉親參與,共同見證驛站落成啟用。

                    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說明,「台17特色地標驛站『一起久久』營造計畫」,係本府向觀光署爭取補助450萬元,並自籌50萬元,合計總經費500萬元,選定鄰近台17線99K里程處之興安代天府閒置空間,以「1799」「一起久久」之諧音,營造一處可供遊客及鄉親休憩之空間。本計畫除了增設停車空間、活動廣場及休憩座椅、棚架等服務設施外,最大的亮點就是將既有台17線公路99K里程處之指標牌、分隔島、AC道路、標線及標誌等1:1複製,讓遊客不用冒著生命危險跑到車水馬龍的路口拍照,只需要到本驛站停好車,停車場旁就有一座完全仿造的場景意象,可以供遊客盡情取景拍照及打卡。

                    代天府代理主委李毓文表示,本工程在完工後就已吸引很多台17線及61快速道路之用路人前來拍照,廟方也用心製作很多周邊商品來配合行銷,如精美貼紙、鑰匙扣、王爺冰淇淋等,而且只需打卡分享至FB或IG,即可免費享用一份冰淇淋,期望可以帶動地方的發展。

                    張麗善縣長表示,為了提供情侶、新人一處安全舒適的拍照打卡景點 ,「台17特色地標驛站『一起久久』營造計畫」透過創意發想,將公路特色、月下老人、送子觀音及情侶間的真愛密碼結合;我們於興安代天府前廣場模擬複製17線99K地標,非常安全,不會違規、不會被開罰單、也不會成路障,我們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無論是家人或是朋友或是新人,到此台17特色地標驛站『一起久久』拍照打卡,這是一個真愛的地方。

                    張縣長說,來到這裡,除了1799地標驛站拍照打卡,也可進入興安代天府拜拜,祈求月下老人、送子觀音、王爺,求姻緣求子、保佑平安幸福、事業蓬勃發展。同時也希望此景點的話題性,吸引更多的旅遊人潮,讓地標驛站『一起久久』成為台17線口湖地區最熱門的景點,帶動口湖下崙地區的繁榮。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