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囊括3座國家永續發展獎 張麗善縣長:淨零加速農業前進 新華報導雲林分社張文祥報導

 

雲林縣囊括3座國家永續發展獎 張麗善縣長:淨零加速農業前進

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舉辦的國家永續發展獎,112年在全國121個機關團體熱烈報名下,75單位進入複選,最終35單位獲獎,包括教育類6校、企業類20家、民間團體類3家及政府機關類6家。雲林縣政府以「『資源永續、低碳創新』雲林農業永續轉型計畫」在政府機關類脫穎而出,同虎尾鎮廉使國民小學在教育類、水林鄉微醺農場在企業類分別獲獎。雲林縣長張麗善於(30)日率隊出席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頒獎典禮,偕同廉使國小校長林俊傑、水林微醺農場黃衍勳,接受行政院長陳建仁頒獎表揚。

張麗善縣長表示,雲林縣能夠在資源有限情況下,獲得3座國家永續發展獎相當不容易,尤其雲林縣政府是6個得獎機關中唯一非六都、非中央的機關,此殊榮是對縣府團隊在淨零農業加速前進目標下的最佳肯定;在教育類獎項中,廉使國小是高中職以下唯一得獎的國小,特別感謝林俊傑校長所帶領團隊,不斷扶植很多衛星學校、種子學校,讓我們一起在整個國家永續發展當中來努力,同時也從校園開始向下扎根,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目標。另,水林微醺農場黃衍勳,在智慧農業方面優異傑出表現,與周邊青年農民一同合作,無論在契作、行銷通路都不遺餘力,能夠得到國家永續發展獎企業類獎項,她在此予以肯定。張縣長說,雲林縣於全場中囊括三大獎,可以說是各縣市中表現最優,也是最棒的縣市。

張縣長說明,雲林農業產值已多年為全國第1,近1/3人口為一級產業工作者,相關產業鏈超過6成人口從事與農業相關事業,65歲以上老農高達21%,亦即每5人即有1人隨時會退休或因意外風險將不再繼續從農的高齡族群,引發糧食安全危機並非不可能。此外,氣候變遷導致農業難以維持穩定產量與品質,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造成的衝擊與損害是農業轉型重大課題;如何帶領農業走到下一個未來,已是人民、企業乃至社會的期望。作為衝擊第一線的農業大縣,雲林縣必須帶農民一起「智慧」與「永續」雙軸轉型。

雲林縣政府於2019年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並於2021年成立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推動區域、跨域議題合作與資源整合。縣府於2022年出版「雲林縣農業減碳政策報告書」,完成雲林農業活動溫室氣體盤查,藉由排放熱點分析得到本縣關鍵減碳行動,也進行重點農業剩餘資源盤點,完成本縣農剩資源種類與數量盤點。再依前述的基礎調查,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熱點與農業剩餘資源設定減量減碳目標,分別規劃減量、增匯及綠循環方式,擬定適地適種的策略,提出「產業轉型」、「未來農業」及「社會支持」三大面向的短期(2年內)、中期(2-4年)及長期(4-5年)具體減碳行動方案,並與人民、社會、產業對話,共築雲林未來農業,為低碳永續的幸福城鄉努力。

雲林縣政府展示藉由精準用藥與施肥、智慧節水節能、農作物碳匯評估機制、企業組織減碳與排碳管理、剩餘資材有效應用、推動農業太陽能、農業生質能、針對農業廢棄物提出農剩副產物循環再生中心及區域農能資源中心、針對畜牧業廢棄物採取畜牧糞尿資源化…等具體減碳行動方案,建構農業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發展,促進能源循環與資源循環的經濟體系。也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與智慧農業管理技術,整合資訊與通訊技術,對生產要素進行數位化設計、智慧化控制、精準化運作、科學化管理等方式,優化生產管理、提高農業生產力。

 縣長張麗善指出,發展極端氣候下的淨零循環農業運作將是未來農業發展重心和世界趨勢,當中關鍵在於凝聚人民、企業和地方共識。得益於雲林為全國地方創生的領頭羊,於創生典範案例遍地開花的強健基石下,整合產、官、學、研資源,綜整跨領域各界量能,在產業困境和氣候變遷雙重挑戰下,藉由「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雙重轉型帶動農業升級,發展「智慧科技」技術與「淨零排放」概念建構包容、安全、韌性並具地方特色的智慧農業,除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並彌平勞動力缺乏、產量不穩缺口,並且協助農產業能順利接軌國際的減碳趨勢,打造友善從農環境吸引青年返鄉,使各界看見雲林農業發展的活力與多樣性。

 雲林縣今年勇奪3座國家永續發展獎是大家的辛苦耕耘,讓我們有了這片美好的土地,是大家的默默付出,燃起了這座城市發展的火花,每一個微小的貢獻,都匯聚成這份珍貴的榮耀。因為每一位縣民的努力,我們才能夠看到雲林農業繁榮與發展的景象,因為我們共同的信念,才有了這份屬於雲林的輝煌時刻。這份榮耀屬於每一位參與計畫的人員共同努力獲得,也是全體縣民共同攜手創造的成果,縣長張麗善謝謝每一位為雲林農業辛勤付出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最近30天點閱率高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