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由計畫處代表本府各局處獻獎「110年度內政部推行人口政策措施宣導績效優良獎」。這幾年來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人口政策不止是雲林縣面臨的挑戰,也是整個國家面臨的挑戰,根據最新人口統計數字,雲林縣人口數已跌破67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全縣總人口數19.9%,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情況相當嚴重;為刺激人口成長,縣府祭出多項生育福利政策,希望提升生育率,目前包括生育補助、提高育兒津貼、準公共化幼兒園、祖孫托育、育兒指導等減輕家庭照顧負擔,也加場舉辦未婚聯誼,盼帶動結婚率;另一方面也全力推動各種青年返鄉福利,協助青年就業與創業,希望吸引年輕人口回流。
再來獻獎的獎項是「2022年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本獎項是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及台灣企業永續學院所主辦的競賽活動,以表揚各界在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工作上之卓越成果與貢獻。雲林縣政府首次參加2022年第二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即榮獲1金、1銀、4銅大滿貫殊榮。
金獎為環境保護局針對SDG3健康與福祉提出「濁水溪揚塵獵砂行動」,透過擴大管制、全面施作、提前應變、源頭管制等理念,改善揚塵問題,提升空氣品質。
銀獎為警察局針對SDG12永續消費與生產提出「去去豬瘟走推推綠循環」,由警察局擔綱農業守護者,破獲首宗越南走私豬肉案,防堵非洲豬瘟,並結合相關局處稽查養豬場、畜牧污水管理、全面禁用廚餘養豬、沼液沼渣澆灌、沼氣發電、廚餘機補助等,推動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
4銅獎分別如下:
一、衛生局針對SDG3健康與福祉提出「以抱治暴,雲過天晴」,積極推動性別暴力社區初級預防計畫,並於全縣392村里設置社區安全守護站,打造安全有愛的社區環境,降低社會悲劇之發生。
二、環保局針對SDG9永續工業、產業創新、韌性基礎建設提出「料想不到的循環經濟」,積極推動焚化再生粒料去化應用,陸續訂定供料機制、使用要點、獎勵制度及建立監督暨推廣小組,確保工程單位使用無虞。
三、水利處針對SDG11永續城鄉提出「打造椬梧美好新天地」,將已鹽化廢棄之椬梧農場規劃為大型多目標滯洪池,運用自然工法營造多樣的生態棲地與景觀休憩空間。
四、文化觀光處針對SDG17全球夥伴提出「打造雲林 藝術水城市」,從自然環境保育到人文藝術培育,包括陪伴老中青三代面對地層下陷環境議題、辦理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由社區居民、學童、全國青年志工與藝師共同創作地景等,展現全球夥伴關係。
過去一年半多以來,縣府積極響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已成為府內各局處的共同語言,且不僅僅是公部門的要務,更與「產、官、學、醫、社團、社區」等共同落實永續發展行動。本次榮獲2022年第二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金、銀、銅多項佳績,是對雲林縣的肯定,未來我們仍會持續努力,尤其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及早接軌國際趨勢,建構包容、安全、韌性的永續城鄉。
最後獻獎的獎項是「2022年建築園冶獎」。本獎項是由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今年本府再獲佳績,勇奪11座大獎,一舉拿下3件公共建築景觀、1件校園建築景觀及7件社區文化景觀營造等大獎,成果豐碩。
此次得到公共建築景觀獎為本府城鄉發展處【北港文化生活園區亮點發展計畫】、本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北港舊登記所修復再利用工程】、【雲林縣歷史建築古坑東和陳宅修復再利用工程】;得到校園建築景觀獎為建國國中【公立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106-108年度)建國國中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得到社區文化景觀營造獎為城鄉發展處【雲林縣口湖鄉椬梧人文景觀再造計畫】。
【北港文化生活園區亮點發展計畫】以北港居民日常生活基地「北港運動公園」及「北港溪河濱公園」進行空間改造,透過綠地水文景觀提升,建構連貫動線、改善適居環境、強化戶外公共空間機能,以成就區域形象翻轉。
【雲林縣北港舊登記所修復再利用工程】以北港行旅文化服務園區為出發點規劃,配合戶外景觀施作調整,使整體空間成為一休憩園區,兼顧休憩公園及北港在地歷史人文背景,提供多元化的交流。
【雲林縣歷史建築古坑東和陳宅修復再利用工程】將閒置三合院修繕改造成半戶外空間、多功能展示空間及住宿空間,增加民眾對傳統三合院的認識與體驗,有助於舊建築物再利用的推廣。
【公立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106-108年度)建國國中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以外部立面四色回應在地人文地理特色:濁水溪的灰、農產品多樣的綠、穀倉豐盛的黃、磚造老教室的紅,形成建築的人文意象。走廊以黃、綠逐間律動為原則,形成各教室的辨識系統。
【雲林縣口湖鄉椬梧人文景觀再造計畫】透過藝術介入空間及體驗式工作坊的方式,挖掘在地特色與常民故事,並透過空間創作轉譯方式,打造新窗花美學,讓鐵窗花作為串連聚落整體的元素。
縣長張麗善表示,感謝2022年建築園冶獎的肯定,未來縣府團隊會繼續努力,打造現代與傳統風貌融合、藝術與自然共生,創造優質的宜居城市為目標,也期待園冶獎繼續引領空間美學,滾動地方新能量,共同開創更多友善、永續發展的建築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